•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現(xiàn)代文學輯佚的學術規(guī)范與價值判斷

      2016-09-08 06:43:02金宏宇
      關鍵詞:佚文現(xiàn)代文學全集

      金宏宇

      (武漢大學 文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2)

      ?

      中國現(xiàn)代文學輯佚的學術規(guī)范與價值判斷

      金宏宇

      (武漢大學 文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2)

      輯佚作為一種學術傳統(tǒng),古今之間有同有異?,F(xiàn)代文學的輯佚往往針對的是“集外”文,即作家自己或他人編有作家的單集或全集,但仍有一些文字散佚在“集外”,輯佚就是收集這些集外文。輯佚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整理中“發(fā)現(xiàn)的技藝”,存在諸多方法,首先是從判定報刊和佚文的性質入手,其次是追蹤線索,還可由筆名而發(fā)現(xiàn)佚文,也可通過作品的廣告去發(fā)現(xiàn)佚文。在發(fā)現(xiàn)的喜悅之中,更需要對輯佚的學術規(guī)范和價值層面進行“二重批判”,質疑、審思輯佚成果。有價值的輯佚學術實踐已轉化為一些不同的著述形態(tài),如佚文單集、拼合型佚文集、佚文論等,都將有益于現(xiàn)代文學輯佚學的建構。

      現(xiàn)代文學; 輯佚; 學術規(guī)范; 價值判斷; 著作形態(tài)

      輯佚往大處說,是中國古代文化傳承中的一種學術傳統(tǒng),輯佚之業(yè)興于宋而盛于清。往小處說,是指古典文獻整理的一種方法,“就是將亡佚圖書的存于他書的內容抄錄出來,重新編輯成書以恢復或部分恢復亡佚圖書面貌的方法”①。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也繼承了這一學術傳統(tǒng)和治學方法,但是內涵和方法等與古典文獻輯佚有所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20世紀30年代楊霽云為魯迅作品輯佚開始,現(xiàn)代文學的輯佚工作廣泛展開,形成了大量的輯佚成果,為現(xiàn)代文學研究打下了扎實的文獻基礎。在輯佚過程中,學者們也各自積累了豐富的現(xiàn)代文學輯佚經驗和技術,只是還缺乏輯佚學層面上的系統(tǒng)總結和整體研究,當然更談不上從批判思維角度去質疑、追問和審思這些輯佚的成果。這就為本文的展開留下了學術空間。

      一、古今異同

      古典文獻的輯佚是指原書亡佚但又殘存于他書,輯佚就是輯出這些散佚文字以恢復原書或部分恢復原書?,F(xiàn)代文學的輯佚往往針對的是“集外”文,即作家自己或他人編有作家的單集或全集,但仍有一些文字散佚在“集外”,輯佚就是收集這些集外文。《魯迅全集》中的《集外集》《集外集拾遺》《集外集拾遺補編》這些名稱就很能突出現(xiàn)代文學輯佚的特點。古典文獻輯佚主要來自于書籍,是“書海尋書”,現(xiàn)代文學的輯佚主要來自報刊,是“刊海尋書”?!鞍兾膶W刊物、報紙文藝副刊以及也刊載一些文學作品的綜合性刊物等;如此等等的現(xiàn)代報刊不僅在數量上確實浩如煙海,并且由于缺乏整理和編目……搜求一位作家散佚的詩文,那是不能不令人‘望洋興嘆’的,其難度比諸從‘書海尋書’的古典文獻輯佚,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雹诩由犀F(xiàn)代作家有更多的筆名,輯佚難度更高?,F(xiàn)代文學生產的“先刊后書”順序決定了現(xiàn)代文學的輯佚也須“先刊后書”,即先必尋之于報刊,現(xiàn)代文學的集外文的淵藪是報刊。報刊不存的,也可尋之他書。現(xiàn)代文學的集外文也還有一部分是未刊稿,包括散佚于他人之手的作家文稿、日記、書信等。如聞一多寫于《奇跡》之后的一首詩《憑借》,原稿藏于梁實秋處,梁實秋在1984年出版自己的《看云集》時才把它發(fā)表出來。③搜集這類未刊稿也是輯佚。未刊稿中有一部分作家的文稿、日記等為作家本人或遺產繼承人所掌控,日后整理披露出來,雖也算作家佚文,但已不是單純的輯佚性質了,如宋以朗披露出的張愛玲的《小團圓》《少帥》等。

      古典文獻的輯佚往往具有時代的間隔,即本朝為前朝輯佚。同時輯佚的內容也有時代間隔,如取漢人子史書及漢人經注以輯周秦古書,取唐人義疏以輯漢魏經師遺說,等等?,F(xiàn)代文學的輯佚在同時代就已經開始且作家本人就已參與。魯迅作品的輯佚開始最早,魯迅本人就參與了自己的《集外集》《集外集拾遺》的輯佚。同代的輯佚有健在的作家或編輯等親歷者可以求證確認,如楊霽云可以咨詢魯迅本人,唐弢輯魯迅佚文可以求證于周作人等,甚至嚴家炎在輯穆時英的佚作《中國行進》時還可以寫信求教于穆時英的同學趙家璧。也就是說,現(xiàn)代文學的輯佚有一個人證時期,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期的輯佚比古典文獻的輯佚更簡單容易。但隨著當事人、知情者的作古,現(xiàn)代文學的人證不復存在,輯佚工作的難度加大,輯佚的學術含量也隨之增加。所以,今后的現(xiàn)代文學輯佚需要更多地遵從學術規(guī)范,更嫻熟地掌握輯佚的技術;需要更多的辨析和考證,更深入的審思和批判思維。

      不少學者都論及的古典文獻輯佚規(guī)范也可挪用于現(xiàn)代文學的輯佚,當然也應認識到其間的差異。人們談到古典文獻輯佚書的通病不外以下幾個方面:

      漏:有遺漏未收的。

      濫;不應收而誤收了的。其誤收之故,一是臆斷,二是非本書文而誤當作本書文收入。

      誤:一是不審時代,二是所據是誤本,故所收的材料亦有訛誤。

      陋:一是不審體例,二是不考源流,三是臆定次序。這是指書的編排而言的。④

      要避免這些弊病,自然應標舉它們的反義,可以舉“全”、“真”、“正”等,這些自然也就是現(xiàn)代文學輯佚應遵從的規(guī)范。不過,我們還是應據梁啟超的輯佚書優(yōu)劣標準做出更具體的申述。他認為輯佚書優(yōu)劣標準有四:“(一)佚文出自何書,必須注明;數書同引,則舉其最先者。能確遵此例者優(yōu),否者劣?!爆F(xiàn)代文學佚文可能存于某個選本,但更多是先發(fā)表于某個報刊,這不同的出處當然都要注明。有些佚文先后刊于不同報刊,如吳興華的《現(xiàn)在的祈禱》先刊于北平的《燕京文學》,又刊于臺北的《文學雜志》,且有修改。⑤除注明不同出處外,還需要匯校異文,考察源流。這就需要涉及??睂W和版本學的知識了?!?二)既輯一書,則必求備。所輯佚文多者優(yōu),少者劣?!鼻髠浠蚯笕荒苷f是一種輯佚的理想境地,實際很難達到,現(xiàn)代文學輯佚尤其如此。輯佚是代代相沿的事業(yè),距離我們時間更近的輯本相對更完備。最新的作家全集往往收的佚文最多,但“全集不全”始終是現(xiàn)代文學中的一個悖論?!?三)既須求備,又須求真。若貪多而誤認他書為本書佚文則劣。”現(xiàn)代文學輯佚的求真,貴在辨?zhèn)巍P枳屑毧甲C,沒有直接證據,或只有孤證,不可臆斷為真?!?四)原書篇第有可整理者極力整理,求還其書本來面目?!雹蕃F(xiàn)代文學中的長篇佚作或可涉及篇第整理問題,一般佚文的復原主要是勘誤和校對的問題,此時,須正、誤文字同存,不可妄改臆定。梁氏所言,實際上可概括為“求源”、“求流”、“求備”、“求真”、“求原”等,這是現(xiàn)代文學輯佚應遵循的基本規(guī)范。能遵從,即可避免“漏”、“濫”、“誤”、“陋”之??;能做到,還須借助版本、???、辨?zhèn)?、考據等多種學問。因此,現(xiàn)代文學輯佚絕非梁啟超評清儒輯佚所謂“畢竟一鈔書匠之能事耳”。⑦

      二、發(fā)現(xiàn)的技藝

      輯佚是對佚文的重新發(fā)現(xiàn),這種發(fā)現(xiàn)也有其技藝。人們談古典文獻輯佚時,往往把輯佚來源和方法混談,如梁啟超關于宋元以上的輯佚所談的五條。⑧概括起來講,古典文獻的輯佚來源和方法不外乎利用類書、史書、總集、地志、古書注解、雜纂、雜鈔等。現(xiàn)代文學的輯佚主要來源是報刊,憑借日益完善的報刊目錄書的指引,可能會發(fā)現(xiàn)佚文。當然,可以總結出一些基本方法。

      四是通過作品的廣告去發(fā)現(xiàn)佚文。在現(xiàn)代文學作品的單行本和現(xiàn)代文學報刊上都曾有大量關于現(xiàn)代文學作品的廣告,這些文學廣告可以為輯佚提供路徑和幫助。首先,這些廣告文字的發(fā)表一般都是匿名的,既不署作家本名,也不署筆名,加上作家本人對這類文字不重視,所以大多淪為佚文,而它們實際也應是作家寫作的重要部分?,F(xiàn)代文學史上的許多著名作家如魯迅、巴金、老舍、葉圣陶、徐志摩、施蟄存、胡風等都寫過大量的文學廣告,但都很少編入文集或全集。相對最全的新版《魯迅全集》(2005版)也僅收魯迅的廣告文字四十余則,肯定還有許多佚于集外。其他作家的廣告文字入集情況更不理想。有時候作家的署名文字一旦淪為廣告也可能成為佚文。如1930年代趙家璧主持《中國新文學大系》時,曾邀參加編選的11位作家(包括蔡元培)各自撰寫了《編選感想》,這些文字以手跡影印的形式發(fā)表于“大系”樣本和單張宣傳廣告上,40多年后才被作為佚文發(fā)現(xiàn)。至今,只有《魯迅全集》《茅盾全集》《知堂書話》等收入了他們各自的《編選感想》,其他作家的《編選感想》依然佚于其作品集外??梢姡F(xiàn)代文學的廣告已經成為輯佚的一塊有待開發(fā)的重要園地。其次,現(xiàn)代文學廣告能為現(xiàn)代文學佚文的發(fā)掘整理提供線索。查閱書目工具書是現(xiàn)代文學輯佚的途徑之一,而現(xiàn)代文學廣告中最簡潔的一種正是書目式廣告。這類廣告在輯佚時是現(xiàn)代文學書目工具書的很好補充,有時候書目工具書未錄的書目恰好可在這類書目廣告中找到。因此,研究現(xiàn)代文學叢書的學者常常就依靠這種方法補全散佚的叢書目錄,為進一步輯佚提供幫助。如《良友文學叢書》出版到第20種時曾在《良友》畫報等報刊登出該叢書后20種的書目廣告,其中就有穆時英的《中國行進》,這也為該作的存在提供了一條證據?,F(xiàn)代文學廣告中的短文式廣告對于現(xiàn)代文學作品的輯佚更有價值,因為它們往往會對作品的內容或形式特點有更具體的宣傳。如1929年7月出版的《華嚴》月刊第1卷第7期上刊登的于賡虞詩集《落花夢》的廣告:“《落花夢》是一部用盡心力的所謂‘方塊詩’,在一種體制下的五十首詩,作完后整整修飾了三年有余,所謂‘方塊詩’之功罪當于此集表現(xiàn)凈盡也?!贝嗽娂壳斑€沒找到已出版的版本實物,輯佚者正是依據此廣告提供的篇數、體制進行了重輯,并收入《于賡虞詩文輯存》中。這類短文式廣告中有許多就是摘自一些同時代作家已寫的現(xiàn)成文章,這時廣告會為原文的輯佚提供線索。如《新月》雜志1卷12號刊有凌叔華《花之寺》的廣告,廣告上標明“節(jié)錄徐志摩本書序文”,說明徐志摩曾為《花之寺》作過序。這則廣告保存了徐志摩序文的片段,也為這篇佚文的尋找提供了依據。當然現(xiàn)代文學廣告中也有一些只是關于作品的預告,只是預告了作家計劃寫但實際上未寫出的作品。如《良友文學叢書》書目廣告中曾預告了郭源新(鄭振鐸)的《子履先生及其門徒們》、施蟄存的《銷金窟》、郁達夫的《漏巷春秋》等幾部長篇小說,但最終只是廣告虛名。這類廣告又可能成為輯佚的信息干擾。

      三、二重批判

      現(xiàn)代文學作品的輯佚必是在熟知作家作品入集情況并進行了大量閱讀、查找的基礎上完成的,在經歷大量的閱讀勞動后發(fā)現(xiàn)佚文,發(fā)現(xiàn)者必會沉浸于發(fā)現(xiàn)的喜悅之中,但此時更需要的卻是理智的審思并進而展開學術的批判。這種批判應該是兩個層面上的,一是輯佚的學術規(guī)范層面,一是輯佚的價值層面,可稱之為二重批判。

      從文學經典化的角度看,輯佚當是一種反經典化的學術行為?,F(xiàn)代文學的經典化當然是一項復雜的文化工程,但一般來說,常態(tài)的文學經典化遵循的都是文學價值上的汰選原則,即按照思想性和文學性統(tǒng)一的標準精選出相對更具有文學價值的經典之作而淘汰掉膚蕪之作。作家自己編單集時就是首次經典化,他首次從發(fā)表于報刊的大量作品中汰選出一批作品編入某個單集。日后的各類選本如《中國新文學大系》等又反復汰選,都是經典化的動態(tài)過程。在經典化的過程中,將使一部分作品散佚,尤其是作家自己的首次汰選遺棄的大量作品都可能成為佚作。如郭沫若編《女神》集只收詩歌56首,遺棄此前詩歌52首。魯迅編《野草》集,未收早期《自言自語》7篇。這些作品都可能成為佚作。經典化所遺棄的正是輯佚時要收拾的,故此,輯佚是與文學經典化悖反的學術活動?,F(xiàn)代文學的大趨勢是走向經典化,但輯佚可以成為為經典化糾偏的手段之一,它也許能使經典化避免遺珠之憾,還可能從膚蕪之作中打撈出現(xiàn)代文學的一些吉光片羽,更具有一種還歷史原貌的價值功能。

      從史料學角度看,輯佚是搜求文學史史料的一種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最終是服務于文學史的完整敘述。輯佚似乎是為了完備地搜求作家之文:作家編單集時是在編選本,一些作品會被遺棄而成為佚文;他人編作家全集時會搜求這些佚作而列于其單集之旁的“集外”;其后,輯佚者又在對“全集不全”的質疑中繼續(xù)輯佚。但作家之文的求全其實是為了作家個人文學史料的完備。對作家研究來說,所輯出的佚文也許不是他的重要作品,卻可能是關于他的重要史料,讓我們能看清作家的成長過程和寫作全貌。從作家的少作或習作中可以確定其創(chuàng)作起點,看到作家文學才情的萌芽狀態(tài),如輯佚者發(fā)現(xiàn)的張愛玲中學習作。從一些佚作中,又能看到作家的各種藝術嘗試和突破,如郭沫若《女神》集外佚詩中的新詩形式試驗,穆時英的長篇小說寫作操練。從某些遺棄文中,又能看到作家陷入歧途,如新中國成立后批判運動中的文字。對作品研究來說,佚文的發(fā)現(xiàn),可以讓我們理清作品之間的某些歷史關聯(lián)。如穆時英《中國行進》與其他短篇之間的重合、縮寫或從屬關系。魯迅佚文《自言自語》的重現(xiàn)不僅能讓我們能看到其中的某些篇章與魯迅后來的某些作品之間的內容、情節(jié)等的相似關聯(lián)(如《古城》與雜文《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我的父親》與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父親的病》等),而且能從發(fā)生學的角度看出這組作品其實就是《野草》這部經典散文詩集的藝術形式的先行試驗??傊?,輯佚有助于作家及其寫作的相對多面的、完整的歷史敘述,并進而豐富、調整乃至重寫整個現(xiàn)代文學史。由此,可以確知佚文的重要性和史料或歷史價值。

      四、著述形態(tài)

      一是佚文單集:即把作家的集外佚作單獨編為一集,有的干脆取“集外集”的集名。如楊霽云所編《集外集》(群眾圖書公司1935年5月版),收魯迅1935年以前未收入集子的詩文。唐弢編《魯迅全集補遺》和《魯迅全集補遺續(xù)編》(上海出版公司1946年10月版、1952年3月版),收1938年復社版《魯迅全集》所漏收的部分佚作。其他有曾廣燦等編《老舍小說集外集》(北京出版社1982年3月版)、四川大學郭沫若研究室編《郭沫若集外序跋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版)、馮光廉等編《臧克家集外詩集》(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陳子善編的張愛玲佚文集《沉香》(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9月版)、王炳根編的冰心佚文集《我自己走過的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6月版)、陳學勇編的凌叔華佚文集《中國兒女》(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6月版)等。這些佚文單集一般都會按時間順序編排或作一些分類,有的甚至做了一些增加史料性的處理。如《郭沫若集外序跋集》對所輯序跋中的人和事盡可能都做了簡要注釋,并在書后附上《〈郭沫若文集〉序跋目錄》,讓讀者可以檢視郭沫若序跋的整體情況。這些佚文單集一般應該是輯佚者精心搜集、排除疑似、考證確鑿的結果,但往往只留一些簡單的證據信息,如標明佚文刊發(fā)時間、所出自的書或刊物名稱及作者署名等。有時輯佚者也會在自己的序跋文字中對佚文作一些簡單的價值說明,一般都無法呈現(xiàn)更多的證據和考證過程,更無法充分闡發(fā)每篇佚文的文史價值。只有少數的佚文單集努力做到了這一點,如李存光編著的無名氏長篇小說佚作《荒漠里的人》(臺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2月版)。輯佚者對佚作誤植作了??庇直A粼淖郑A袅素髟⒂旨恿诵伦?,提供了照片、書影、刊影、廣告、附錄作品等大量證據,還有編輯凡例說明、文本整理說明,更有作為“前言”的長篇考辨文章對佚作的標題、章節(jié)、寫作過程等的辨析及佚作的文獻價值和文學史意義的深入闡發(fā)。這是一部真正體現(xiàn)現(xiàn)代文學輯佚規(guī)范和“二重批判”精神的佚文單集。

      三是佚文論:主要是指對佚文的考與論,可以是論文或論文結集的著作,通常會附錄佚文或將佚文嵌入論文之中。陳子善發(fā)表過大量的佚文論,在他的《文人事》等書話著作中收入不少這類論文,涉及周作人、胡適、郁達夫、茅盾、梁實秋、戴望舒、張愛玲等眾多現(xiàn)代作家的佚文。他的論文一般篇幅短小,偏重于“考”,即考證佚文的出處、真?zhèn)蔚?。而結集為佚文論專書的有解志熙的《考文敘事錄》(中華書局2009年4月版)、劉濤的《現(xiàn)代作家佚文考信錄》(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版)等。他們的佚文論別具一格,其實是一種混合型的研究,對所附錄的佚文有校和注,然后又以札記形式解讀佚文文本的思想性、文學性、文學史意義等,重點不在“考”,而是偏于佚文價值闡發(fā)的“論”。而考、論相結合的是孫玉石、方錫德的論文。它們論據充分、考證細密,同時持論公允、闡發(fā)得體,堪稱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佚文論的正宗和典范。

      注釋

      ①④安作璋:《中國古代史史料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03頁,第406頁。

      ②解志熙:《刊海尋書記》,《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4年第3期。

      ③陳子善:《撈針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7-58頁。

      ⑤解志熙:《考文敘事錄》,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174頁。

      ⑩劉增杰:《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期刊研究的綜合考察》,《河北學刊》2011年第6期。

      責任編輯王雪松

      On the Collec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Academic Discipline and Value Assessments

      Jin Hongyu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As an academic tradition,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llection. There are many methods that can be adopted in the document finding and editing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With the joy of finding, it is quite necessary for the modern collection to form the academic discipline and value assessments. The academic practice of collection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some different forms of writing, which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on as a branch of modern literature.

      modern literature; collection; academic discipline; value assessments; form of books

      2016-03-1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xiàn)代文學史料批判學研究”(13BZW148)

      猜你喜歡
      佚文現(xiàn)代文學全集
      嚴復全集
      新發(fā)現(xiàn)三則顧頡剛佚文考略
      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第三只眼——評季進、余夏云《英語世界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綜論》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42
      焦竑集外佚文輯釋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8
      焦竑佚文五篇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48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0
      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多重視角下的鄉(xiāng)土敘事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9
      《通俗文》佚文輯校零拾
      端木蕻良:草原文學在現(xiàn)代文學中發(fā)聲
      講授到接受:中國現(xiàn)代文學課程“互動式”教學的再思考——兼及現(xiàn)代文學教學改革新路徑的探析
      成武县| 揭阳市| 阜南县| 西丰县| 屏东市| 蒲江县| 岑溪市| 汶川县| 武定县| 鹤山市| 绵竹市| 太原市| 喀喇沁旗| 武威市| 徐水县| 贵州省| 黑河市| 奎屯市| 中西区| 尼勒克县| 务川| 揭西县| 金堂县| 临汾市| 新田县| 永仁县| 四子王旗| 渭源县| 会理县| 蓬莱市| 鄱阳县| 涡阳县| 黑河市| 兴隆县| 海宁市| 集贤县| 延寿县| 舟曲县| 峨眉山市| 台南县|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