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俄國東正教傳教團的管理、資產及其北京文獻(1716—1859)

      2016-09-08 06:44:44歐陽哲生
      關鍵詞:修士東正教傳教

      歐陽哲生

      (北京大學 歷史學系, 北京 100871)

      ?

      俄國東正教傳教團的管理、資產及其北京文獻(1716—1859)

      歐陽哲生

      (北京大學 歷史學系, 北京 100871)

      1860年以前,俄羅斯東正教向北京派駐了十三屆傳教團,它在中俄交往中扮演關鍵角色。為了管理駐京傳教團,俄國方面制訂了一套管理制度對之加以規(guī)范和督導;傳教團在京擁有教堂、房舍、墓地和土地;傳教團漢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北京研究,搜集與北京相關的材料與情報,這些構成他們“北京經(jīng)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迄今中文研究成果較少涉及的內容。

      俄國; 東正教; 北京; 中俄文化交流

      在18世紀歐洲駐京人士中,俄羅斯東正教傳教團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它集傳教、商貿、漢學研究、外交于一身,在中俄交往中扮演關鍵角色。為了管理駐京傳教團,俄國方面制訂了一套管理制度對之加以規(guī)范和督導;傳教團在京擁有教堂、房舍、墓地和土地等資產;傳教團漢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北京研究,搜集與北京相關的材料與情報,這些構成他們“北京經(jīng)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對俄國東正教傳教團的管理、資產及其所獲北京文獻這些迄今中文研究成果較少涉及的內容加以評述,以深化對其承擔多重使命和在中俄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認識。

      一、俄國東正教駐京傳教團的管理

      有關俄國東正教在華傳教歷史的分期問題,基于史學家本人活動時期的局限,不同時期的史學家對此有不同的認識。阿多拉茨基(1849—1896)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時期(1685—1745)從東正教進入中國到第三屆傳教團,“這一時期傳教團做了兩項工作,一是管理阿爾巴津人牧眾,二是培養(yǎng)學生”。傳教團受到了清朝的保護和優(yōu)待。第二時期(1745—1808)從第四屆到第八屆傳教團,“由于俄中關系出現(xiàn)障礙、某些傳教團成員在知識與道德方面存在缺憾以及物質供給不足,駐北京傳教團陷入被遺忘和悲涼的境地”①。英諾肯提乙(1863-1931)則將傳教團歷史分為三個時期:第一階段(1712—1860)從馬克西姆·列昂節(jié)夫去世到《天津條約》的簽訂。傳教團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俄國公使館角色,其大司祭則事實上履行了俄國政府駐華公使的職能。第二階段(1861—1902),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布道團職能回歸傳教,開始組織漢譯《圣經(jīng)》。第三階段(1902——1916)東正教的純傳教活動獲得較大發(fā)展。②本文主要討論前十三屆俄國傳教團的歷史。

      俄羅斯東正教的教階按修士未婚和已婚分為黑白兩種:黑神品從上至下為牧首、都主教(派往國外的稱督主教)、大主教、主教、修士大司祭、修士司祭、修士大輔祭、修士輔祭、修士;白神品有司祭長、大司祭、司祭、大輔祭、輔祭、副輔祭、誦經(jīng)士等。黑神品教士不能結婚,修士司祭者以上統(tǒng)稱為神父,以下人員為神職人員。白神父可以結婚,但不能晉升為主教。派遣赴京的前十七屆傳教團傳教士最高職位為修士大司祭,其教階層級明顯較低?!霸诒本┑膫鹘淌科鸪跻罁?jù)托博爾斯克都主教的文書行事,而后接受外交部的領導,特別是執(zhí)行了圣務院的指令”③。而“在頭一百年當中,俄國東正教駐北京傳教團一直受到離中國距離最近的托博爾斯克和伊爾庫茨克高級僧正的管轄”④。在考慮第二屆傳教團團長人選時,俄羅斯東正教曾試圖派遣主教英諾森·庫利奇茨基隨薩瓦·弗拉季斯拉維奇伯爵一起赴京,但未得清廷允準⑤。以后派遣修士大司祭任傳教團團長成為定例。

      從第三屆傳教團起,俄國圣務院制定了《修士大司祭及其屬下職責和行為管理條例》,共十一條,以規(guī)范修士大司祭及傳教團成員的行為⑥。

      第三屆傳教團的另一個重要變化是不再擔任清朝官職。第一屆傳教團初到北京時,康熙給予每位傳教團成員加封官銜:修士大司祭伊拉里昂被封為五品官,修士司祭拉夫連季和修士輔祭菲利蒙被封為七品官,七位教堂輔助人員被封為披甲,并“賞給房子、奴才、俸祿錢糧銀以及一切食用等物,隨同前來之烏西夫等七人,在娶妻時均賞給銀兩,于我處俄羅斯廟內念經(jīng)居住”⑦。并按月給其發(fā)放薪水。第二屆傳教團修士大司祭安東尼·普拉特科夫斯基1728年10月31日在給沙皇彼得二世的報告中,述及第一屆傳教團成員在京被博格德汗封官和被編入俄羅斯佐領任職的情形,他顯然對此表示不滿,以為“這在耶穌會士面前很丟我們大俄羅斯人的臉”⑧。第二屆傳教團因為俄羅斯方面的薪俸常常不能按期送達,同樣從清政府那里領取了定期發(fā)放的薪水,據(jù)1733年5月17日抵達北京的俄羅斯信使彼得羅夫大尉記述:“駐北京的俄國學生阿列克謝·弗拉迪金、伊萬·貝科夫、盧卡·沃耶伊科夫、伊拉里昂·羅索欣、格拉西姆·舒利金及米哈伊爾·波諾馬廖夫,曾請求蒙古衙門借給他們每人五十兩銀子,但是遭到了拒絕,而且這種無恥行為受到了申斥,因為他們除領取俄國發(fā)給的薪俸外,還由中國國庫發(fā)給他們——學生和教堂輔助人員,每人每月三兩銀子,而修士大司祭和修士司祭則加倍發(fā)給?!雹岫韲虅諏T郎喀1737年4月離京時曾就各種問題致函理藩院,特別請求“將上述大神父特魯索夫及其屬下兩處教堂的神父和教堂差役均置于貴院的庇護之下,最好不與其他衙門打交道。希望不要在這里(北京)賞給他們任何官職,包括俄羅斯佐領內的職位,因為根據(jù)基督教的慣例,無論是神父,還是其他教堂差役,都不準擔任其他官職?!鼻宄矸航邮芰硕矸降倪@一請求⑩。

      二、俄國東正教傳教團的教堂、房舍、墓地和土地

      俄國傳教團在北京的資產包括:俄羅斯北館(圣尼古拉教堂,在北京城東北角東直門的胡家圈胡同)、俄羅斯南館(奉獻節(jié)教堂,在東交民巷)、墓地(或稱羅剎坑,在北京東城區(qū)安定門外青年湖內東北角,原為東正教圣母堂)、土地(1728—1741年俄羅斯人在北京郊區(qū)獲取了四塊土地,1765年又購買了第五塊地)。國內學者除了對教堂加以關注外,其他方面的資產很少提及。

      朝鮮使節(jié)金景善在其所著《燕轅直指》卷三《留館錄》中的《鄂羅斯館記》對南館的形制記載頗詳:

      三、俄羅斯傳教團的北京文獻

      俄國東正教駐京傳教團派出醫(yī)生、畫家、植物學家與中國進行文化交流,與中國互換圖書,這些構成他們“北京經(jīng)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還有一項重要內容是北京研究,這幾未被人們所提及。俄羅斯傳教團的北京文獻代表性作品有:第九屆傳教團修士大司祭比丘林的《北京志》,第十一屆傳教團學生科瓦尼科的《北京周圍地質概要》(載《礦山雜志》,1838年,第二輯,第2冊,第34-59頁)、第十三屆傳教團監(jiān)督官科瓦列夫斯基的《北京郊區(qū)的采煤和中國的黃金開采》、學生赫拉波維茨基的《明朝滅亡時期北京大事記》、學生斯卡奇科夫的《北京運河上的郊區(qū)茶館》(附插圖)(載《俄國藝術報》,1958年第35期)、第十四屆傳教團學生波波夫的《北京的民間傳統(tǒng)和迷信故事》(手稿)等。北京文獻構成俄國早期漢學的重要內容,故值得特別加以介紹。

      第二類是傳教團成員的游記,這是他們游歷北京的真實體驗記錄。這類作品有:第八屆傳教團大司祭格里博夫斯基的《修士大司祭C.格里博夫斯基1806年從北京到恰克圖之行》,第十屆傳教團監(jiān)督官葉戈爾·費多羅維奇·季姆科夫斯基的《1820年和1821年經(jīng)過蒙古到中國的旅行》(附地圖及圖片),第十三屆傳教團監(jiān)督官科瓦列夫斯基的《中國旅行記》,第十三屆傳教團司祭茨韋特科夫的《從北京到伊犁》,第十四屆傳教團隨團畫家伊戈列夫的《一位俄國畫家在北京附近山區(qū)的旅行》(載《恰克圖快報》,1862年第18期,第4-12頁),巴拉第《1870年從北京經(jīng)滿洲到布拉戈維申斯克的旅途札記》(圣彼得堡,1872年)、《修士大司祭巴拉第神父論哥薩克佩特林中國之行觀感》(《俄國考古學會東方分會論叢》1891年第6期,第305-308頁)、《1847年和1859年蒙古旅行記》(附貝勒施奈德所繪東部蒙古路線圖,載《俄國皇家地理學會普通地理學論叢》1892年第22期)、《修士大司祭帕拉季評馬可波羅的華北之行》(圣彼得堡,1902年,第47頁)等。

      第三類是傳教團成員的工作、研究報告,這是他們從北京向俄羅斯方面發(fā)出的信息或情報。這類作品有:第四屆傳教團卡爾波夫的《北京傳教士團領班修士大司祭固里給亞洲司的報告》、《十七至十九世紀在中國的俄國教堂和希臘正教教堂》,第六屆傳教團學生帕雷舍夫等合編的《1772—1782年間大清帝國的秘密行動、計劃、事件和變化紀要》(手稿,合著),第八屆傳教團修士大司祭格里博夫斯基的《關于中國(即清帝國)的報導》,第十屆傳教團卡緬斯基的《明亡清興,或叛民李自成生平》、《中國內閣關于處死王子和坤的報告》,第十屆傳教團列昂季耶夫斯基的《中國閣員簡介》(手稿)、《示我周行》(手稿)、《大清(中國)軍隊概覽(一個俄國目擊者的記述》(載《北方蜜蜂》1832年第266—267期)、《大清人(中國人)對俄國的看法》(載《北方蜜蜂》1832年第282期),第十三屆傳教團奧沃多夫的《平定羅剎方略》、《論俄中關系和中國軍隊中的俄國連》、醫(yī)生巴濟列夫斯基·斯捷潘·伊萬諾維奇《來自北京的經(jīng)濟研究消息》(載《內務部雜志》,1852年2月)等。

      俄國傳教團上述對北京研究的成果,其數(shù)量之多、涉及之廣、分量之重,幾可與同時期在京耶穌會士留下的文獻媲美。由于傳教團在19世紀中期以前基本上沒有涉足北京以南的城市,故他們對中國城市的研究毫無疑問是以北京為主要考察點。北京研究文獻實際上是他們“北京經(jīng)驗”最重要的文本體現(xiàn)。

      四、余論

      俄羅斯東正教傳教團在18世紀到19世紀中期俄中交往中扮演主要角色,傳教團在北京從事的傳教、留學、翻譯、研究、外交諸方面的活動亦構成清代中期俄中文化交流的主要內容。

      俄國傳教團除了在前往北京和返回俄國的路途外,其活動的地點就只有北京,其在北京的經(jīng)歷所構成的“北京經(jīng)驗”與他們的“中國經(jīng)驗”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疊合為一。在俄國與中國的早期相互認識中,俄國方面因傳教團的漢學研究成就取得了先機。在語言、文化、歷史、地理、天文、植物、醫(yī)學等方面,傳教團均從中國獲取了大量富有價值的知識,構筑了系統(tǒng)的俄羅斯?jié)h學知識譜系。與西方傳教士擁有廣闊、豐富的中國游歷經(jīng)驗不同,俄羅斯傳教團的“中國經(jīng)驗”其實就是“北京經(jīng)驗”,故19世紀中期以前的俄羅斯?jié)h學充滿了對中國的溢美之詞,這與他們只是接觸到北京這一中國文化的精粹有關。俄羅斯東正教傳教團的“北京經(jīng)驗”為其漢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俄羅斯東正教傳教團從一開始就聽命沙皇,具有為沙俄政府服務的性質,成為沙俄外交政策的工具。從這個意義可以說,傳教團實是沙俄向東方擴張時在北京插入的一個楔子。

      注釋

      ①(俄)尼古拉·阿多拉茨基著、閻國棟、肖玉秋譯:《東正教在華兩百年史·提要》,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頁。

      ②Innocent, Archmandrth. “The Russian Orthodox Mission in China.”TheChineseRecorderXL,VII,no.10(October 1916):678-685.

      ⑤參見(俄)尼古拉·阿多拉茨基著、閻國棟、肖玉秋譯:《東正教在華兩百年史》,第78頁。有關英諾森·庫利奇茨基未能成行,俄羅斯方面還有另外兩種解釋:一說是因安東尼·普拉特科夫斯基的詭計,致使英諾森主教身退。參見(俄)尼 ·伊·維謝洛夫斯基編、北京第二外語學院俄語編譯組譯:《俄國駐北京傳道團史料》第一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年,第40-41頁。比丘林的《英諾肯季主教赴華記》認為安東尼·普拉特科夫斯基“對他的態(tài)度不好”,參見(俄)Π·E·斯卡奇科夫著、B·C·米亞斯尼科夫編、柳若梅譯:《俄羅斯?jié)h學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年,第130-131頁。一說是“由于天主教耶穌會士在宮廷施以的傾軋,他最終沒有得到前往中國的許可?!眳⒁夿.謝利瓦諾夫斯基:《東正教會在中國》,香港:中華正教出版社,2014年,第15頁。

      ⑦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中俄關系檔案史料選編(第一編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399頁。

      ⑨(俄)尼古拉·班蒂什—卡緬斯基編著、中國人民大學俄語教研室譯:《俄中兩國外交文獻匯編1619—1792》,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240頁。

      責任編輯梅莉

      The Management,Assets and the Beijing Documents of the Russian Orthodox Missions (1716-1859)

      Ouyang Zheshe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Up until 1860, the Russian Orthodox had sent out 13 missions to Beijing, who played a key role in China-Russia exchanges. In order to administer the missions in Beijing, Russia worked out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to regulate and monitor them. The missions in Beijing had churches, houses, graveyard and lan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inology studies of the missions is the study of Beijing. They searched for and collected the Beijing related materials and information, all of which constituted the important part of “Beijing Experience”. This part has hardly ever been mentioned in the research publications in Chinese language.

      Russian Orthodox; Beijing experience; China-Russia cultural exchange

      2016-02-20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鴉片戰(zhàn)爭以前西方人士的‘北京經(jīng)驗’研究”(11YJA770040)、201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鴉片戰(zhàn)爭前北京與西方文明研究”(12BZS070)

      猜你喜歡
      修士東正教傳教
      消失的亞特人之黑莓
      東正教的圣誕節(jié)不在12月25日
      大蛋糕
      中國東正教的現(xiàn)狀與反思
      文化縱橫(2017年6期)2017-12-27 22:10:54
      在東正教之外
      討上帝喜歡
      愛你(2016年4期)2016-12-06 05:15:27
      修士的心愿
      棋爭
      知識窗(2015年3期)2015-05-14 09:08:18
      近代英國圣公會在浙江的傳教活動
      李提摩太的教育傳教理念及其實踐
      大觀周刊(2013年5期)2013-04-29 00:44:03
      积石山| 顺昌县| 广德县| 高雄市| 宜春市| 霍州市| 常宁市| 德清县| 洱源县| 固阳县| 赤壁市| 澄江县| 丰原市| 双鸭山市| 卢氏县| 荔波县| 莎车县| 健康| 大兴区| 锡林郭勒盟| 恩施市| 揭西县| 西乌珠穆沁旗| 焦作市| 新野县| 家居| 开封市| 安西县| 桃江县| 蒲城县| 比如县| 皋兰县| 瑞金市| 宝清县| 当阳市| 宁化县| 洛南县| 石景山区| 湘潭市| 无锡市|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