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在我們小的時候,大人們嫌某個孩子笨,都會說:你怎么蠢得跟豬一樣。于是,我在看麥兜的時候,老是有個問題:為什么主角會是一只豬,后來我想,這是原作者刻意的一種間隔。香港仍然是那個香港,只是春田花花擱放著一個成年人心里無法拋棄的情懷。
這個豬一樣的孩子,一直以來都很笨,直到最后一集,他的優(yōu)點終于呈現(xiàn)了:他唱起歌來,花濺淚,鳥驚心?!按猴L(fēng)親吻我像蛋蛋蛋蛋撻,點點春雨降像葡葡葡提子,小青蛙敦敦像燉燉燉燉蛋”。
在豬一樣的孩子眼里,好吃的就是全世界的理想。任何觀感都可以用食物來描述。當他們唱出這樣高低起伏的童聲時,畫面里的人眼淚汪汪,那眼淚也似乎流進了你的心里。
在看這樣的影片時,你的內(nèi)心有一種撕扯。某一方面的你沉浸其中,悲傷不能自抑。另一方面的你看到那高樓大廈,理智又立馬跳脫出來。都市里的童話,沒有抽離出那些謊言、虛偽。孩子們懂,股市跌了一萬點,所以要從大房子搬出來,小孩子們懂,幼兒園欠債,所以他們要賣口條幫校長,他們唱得很賣力。
幼兒園倒閉,校長回老家當學(xué)校清潔工。小豬小龜小喵都長大了,除了不如小時候可愛,還是那樣沒出息。
別人的勵志歌曲是健康養(yǎng)生好孩子,要吃香蕉記得剪指甲。他們的文教歌曲是車車車車車沖向你老豆。別人的暑假是馬爾代夫毛里求斯,他們的暑假是街心公園。在他們小小的世界里,看到的是大人的各種笑料百出、捉襟見肘,他們對人生也沒有什么理想,能想到的最好美夢,也不過是有人請吃龍蝦,還有馬爾代夫不用飛機就能到。
當他們長大后,他們會發(fā)現(xiàn)這香港的林立森林里,他們從來就是最不起眼的一群人嗎?他們會懂得,天差地別,只在咫尺之間嗎?他們會恨,怎么生在這樣的家庭,在那樣的幼兒園長大嗎?
有很多人說,導(dǎo)演要拍的是一種港式情懷。然而,港式情懷何以能讓那么多聽不懂粵語的人為此傷懷感動?
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是個喜劇。直到最后一集,我才明白:喜劇與悲劇,不過是一念之間。
所謂的悲劇是,活到一定年紀,你看到那云泥天塹,夢想什么的遠不如一塊最靚的豬腩肉實在,你始終沒機會翻盤。
但是轉(zhuǎn)念一想,做只豬有什么不好。吃飽喝足,總還是買得起隔壁的菠蘿包和魚丸面。牙好胃口好,身體倍棒,吃嘛嘛香,這未嘗不是一場喜劇。
年少總還是好的,因為至死不肯相信,就真的沒有出頭日了。等到長大才知道,人與人果然是有分別的。只當是那時,好好安身立命,笑哈哈吃飽喝足過一生。
謝立文的港式情懷里沒有英雄、沒有逆轉(zhuǎn)大翻盤,有的只是腳踏實地、不相信眼淚的香港。
每次我坐港鐵到香港,一眼望去,誰是內(nèi)地人誰是港人,立馬即可分辨,安靜淡然小聲說話不東張西望的一定是HK人。
那些普通人的普通孩子長大了,不管在餐館端盤子,還是在小區(qū)當保安,他們都不怒不怨。這才是港式人生。
這是我看麥兜最大的感動,也是心底冒起的最大涼意。
我愛的男人,曾經(jīng)我希望他是一個與眾不同頂天立地的人。后來我不這么認為了。在他疲憊、迷茫、疑惑的時候,我只想對他說:親愛的,你慢慢行。我們的路,還有很遠。
我愛的孩子,如果他是麥兜一樣的孩子,我也不難過了。豬一般的孩子,做一個合格的吃貨,一定比我與你父都要幸福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