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是指眼睛在不用調節(jié)的情況下,較遠的光線經眼睛內的屈光系統(tǒng)屈折后,聚集在視網膜前,在視網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導致遠方物體看不清楚。近視主要的形成原因是晶狀體屈光度降低或眼球前后徑變長。
患上近視的人喜歡瞇眼看事物,以減少視網膜上物像的模糊程度,這是為什么?
資料顯示,瞇眼能減少物像模糊程度的原因有如下幾點:減少彌散光線,改善視敏;使角膜改變屈光度;使晶狀體改變屈光度。
根據以上結論,我將實驗分成兩部分。
實驗一
1.器材
光具座、光屏、蠟燭、火柴、焦距為5cm的凸透鏡,帶小孔的不透明紙板。
2.步驟
(1)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
(2)將光屏置于離透鏡距離為2f=10cm處,將蠟燭置于距透鏡位置11cm(>2f)處,并使透鏡、蠟燭、光屏位于同一直線上,如圖1。
(3)點燃蠟燭,此時光屏上所成的像為倒立、縮小的模糊實像,將帶小孔的不透明紙板置于凸透鏡前,同時移動距離,觀察光屏上的成像情況,并記錄。
經過實驗可發(fā)現(xiàn),將帶小孔的不透明紙板置于透鏡前0.5cm至1.5cm處成像效果最好,與實際情況相符。
3.結論分析
凸透鏡前放一個有小孔的不透明紙板可減少彌散光線并起到一定的小孔聚焦作用,使模糊的像變清晰,近視眼瞇眼時所起到的作用與其相似。
實驗二
人在瞇眼時睫狀體收縮,使晶狀體屈光度減?。ń咕嘣龃螅瑫r對角膜產生相同的作用。為驗證此觀點,我進行了實驗二。
1.器材
光具座、光屏、蠟燭、火柴,f=5cm的凸透鏡,f=10cm的凸透鏡。
2.步驟
(1)將光屏、蠟燭、凸透鏡依次安裝,使其位于同一直線上,如圖2。
(2)使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分別進行實驗,改變物距(u)、像距(v),并使u≥2f,f 根據實驗數(shù)據發(fā)現(xiàn),對于同一物距,不同焦距的凸透鏡成像的位置不同,焦距越大,同一物距成像的位置離凸透鏡距離越大。但f、u、v這三個量之間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