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聊齋志異》這部作品中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奇女子形象,這些女子或者有出神入化的奇技,或者有深藏不露的奇功,或者有精明強干的奇才。相比聊齋故事中那些平庸的書生,這些奇女子讓《聊齋志異》大放異彩。蒲松齡如此寫作,即是他進步女性觀的體現(xiàn),也充分說明《聊齋志異》的寫作受到明末清初女性意識不斷覺醒的時代思潮的影響。
關(guān)鍵詞:聊齋志異 奇女子 才能 女性意識
仔細品讀《聊齋志異》這部著作,會發(fā)現(xiàn)蒲松齡筆下有許多奇特的女子形象。與聊齋志異中諸多的文弱、平庸的書生形象不同,這些奇異的女子都有著卓爾不凡的本領(lǐng),或有著讓人拍案叫絕的經(jīng)歷,他們的存在,使得《聊齋志異》這部作品大放異彩,而這些奇女子的人物形象也因為各自精彩的故事而讓人過目不忘。
一.出神入化顯奇技
蒲松齡將自己嘔心瀝血而成的作品起名為“聊齋志異”,何為“志異”,其實就是描寫各種新奇怪異的事?!读凝S志異》中的女子,或多或少都有些異于常人之處,無論是人間女子還是狐仙鬼怪。但是異于常人還不能稱為“奇”,“奇”是指擁有明顯超越常人的非凡的特異功能?!读凝S志異》中,便有多篇作品描寫到女子在技能方面的“奇”?!犊诩肌访鑼懥速u藥女子利用神奇的口技術(shù)來推銷藥品的故事,此女子僅靠一張嘴,便模仿出八九個姑娘歡聚一堂的聲音場景,著實讓人稱奇?!靶勁右笄诼?,九姑問訊聲,六姑寒暄聲,二婢慰勞聲,小兒喜笑聲,貓子聲,一齊嘈雜。”[1]此種“以一當(dāng)十”的技能可謂出神入化。在作品《狐妾》中,狐仙不請自來,為知州劉洞九做小妾。她利用隔空取物的特異功能為丈夫化解了壽誕之日的尷尬,又瞬間取來遠在山東家鄉(xiāng)的名酒甕頭春為丈夫解酒饞,可謂神奇。不僅如此,狐妾更有未卜先知的本領(lǐng),她預(yù)料到大劫將至,馬上提出警示:“余悉無恙,獨二公子可慮。此處不久將為戰(zhàn)場,君當(dāng)求差遠去,庶免于難?!边@使丈夫得以幸免遇難,保全了家人的性命。而在作品《狐諧》中,主人公胡娘子的特殊技能則體現(xiàn)在伶牙俐齒和無以倫比的詼諧幽默上。她的智慧和神奇的語言天賦總是讓自己擺脫被動的局面并反客為主,“狐諧甚,每一語,即顛倒賓客,滑稽者不能屈也?!惫适轮校瑢O得言為了羞辱主人萬福和他的狐娘子,出了上聯(lián)“妓者出門訪情人,來時‘萬?!?,去時‘萬?!!焙伸`機一動,于是一個使四座無不絕倒的下聯(lián)產(chǎn)生了“龍王下詔求直諫,鱉也‘得言’,龜也‘得言’。”這使得出餿主意的孫得言自食其果,主客哄堂大笑。
二.深藏不露顯奇功
如果說口技、隔空取物、神機妙算等還只是技能方面的奇特,那么《聊齋志異》中女俠客的武藝超群便是更高層次的“奇”了。在《武技》中習(xí)武三個月的李超自覺武功不凡,硬要與謙遜的尼姑比試武功。尼姑只微微發(fā)力,李超便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李超的師傅得知此事,吃驚的說:“汝大鹵莽!惹他何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由此可見尼姑武功之高強。在《妾擊賊》中,柔弱多姿的小妾經(jīng)常遭正房妻子打罵卻恪守婦道規(guī)矩,然而當(dāng)家庭遭遇盜賊搶劫時卻挺身而出“妾舞杖動,風(fēng)鳴鉤響,立擊四五人仆地,賊盡靡;駭愕亂奔,墻急不得上,傾跌咿啞,亡魂失命”。這與之前甘受大婆欺壓的柔弱女子判若兩人,果真深藏不露,使人出其不意。在身懷絕藝的女子中,最“奇”的要算《俠女》中的少女。她不僅武功奇絕,而且性格奇異,讓人無法捉摸。故事中少女為了報答顧生與顧母的周濟之恩,兩次與顧生歡會,但除此外再無其他曖昧之舉,嚴肅冷漠,這讓顧生大惑不解。直到少女拔劍斬狐妖,才讓人知道了她深藏的武功。少女為報答顧家恩情,為顧家生孩子后離去,在復(fù)仇后才返回并以實情相告。正如顧母對少女的評價:“為人不言亦不笑,艷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鄙倥愿衿?,武功奇,《俠女》的故事更奇,可謂聊齋第一奇女也。漁洋山人曾評價該俠女:“神龍見首不見尾,此俠女其猶龍乎?!绷凝S評論家方舒巖點評則更加全面具體:“養(yǎng)老母,孝也;報父仇,勇也;斬白狐,節(jié)也;孝我母,而我亦孝其母,禮也;憐生貧而為一線之續(xù),仁也;去來莫測,智也。此女美不勝收,不得以“俠”字了之。”[2]
三.驚世駭俗顯奇情
《聊齋志異》中的女子之奇,不僅僅體現(xiàn)在女性身懷奇特技能與蓋世奇功等外在形式上,更體現(xiàn)在女性內(nèi)在精神世界中,在追求情與愛,真善美的過程中,發(fā)生在聊齋女性身上的奇異故事,使得聊齋之奇更具內(nèi)蘊,更顯深刻?!都毢颉肥橇凝S名篇,教書先生滿生與青樓女子細候相戀,滿生為了從妓院贖出愛人而遠涉湖南借錢,卻不幸入獄,富商為了迎娶細候偽造滿生的絕命書,造成細候的誤判。當(dāng)細候在一年后得知真相,她悲憤異常,“乘賈他出,殺抱中兒,攜所有亡歸滿;凡賈家服飾,一無所取?!币粋€柔弱的女子為了愛情不惜殺死親生兒子也要回到戀人身邊,細候的行為不免有些殘忍,讓人瞠目結(jié)舌,然而也正是她“奇情”之所在。蒲松齡在文中評價:“嗚呼!壽亭侯之歸漢,亦復(fù)何殊?顧殺子而行,亦天下之忍人也!”相比之下,聊齋作品《商三官》更是驚世駭俗。商三官年僅十六歲,為了替父報仇,推遲了婚約,離家出走半年多,女扮男裝色誘仇人并將其殺死,隨后自盡而亡。在另一則聊齋故事《庚娘》中,主人公庚娘為了替父報仇,忍氣吞聲假裝順從,并設(shè)下計謀誅殺了仇人,隨后跳井自殺。商三官與庚娘都不是武藝超群的女子,然而都忍辱負重,精心策劃,最終完美復(fù)仇,而后雙雙自盡而亡,的確是女中的豪杰,貞烈的楷模,讓人稱奇的同時,也不免使人扼腕嘆息,能有如此作為的女人,該對親人家庭有何種程度的愛呢?
四.精明強干顯奇才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依然崇尚男權(quán)主義思想,男性在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占絕對主導(dǎo)地位,而且受儒家思想影響,男人只有通過科舉考試走進官場,才能一展宏圖,而婦女只能依附丈夫,在家相夫教子。然而在《聊齋志異》中,“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徹底得到了顛覆,無論在科考,仕途,還是家庭經(jīng)營等方面,聊齋女性都表現(xiàn)卓爾不凡的才能并全面超越男性,這種精明強干的才能讓人稱奇。在《顏氏》中,某生雖長相豐儀秀美,但卻生性愚鈍。然而妻子顏氏卻智慧過人,才華橫溢。面對丈夫科考屢試不中,顏氏忍無可忍:“君非丈夫,負此弁耳!使我易髻而冠,青紫直芥視之!”最終顏氏女扮男裝參加科考,結(jié)果金榜題名,連中秀才、舉人、進士,并做了七品縣令,又因政績很高為官清廉升為御史。明朝改朝換代后,顏氏這才顯露出真實身份并讓丈夫繼承了她的官銜。蒲松齡在異史氏曰中評價道:“翁姑受封于新婦,可謂奇矣。然侍御而夫人也者,何時無之?但夫人而侍御者少耳。天下冠儒冠、稱丈夫者,皆愧死矣!”這的確是對封建社會男權(quán)主義莫大的嘲諷。另一則故事《小二》中的女主人公小二,更是聊齋奇女子的集大成者。她不僅知書達禮,悟性極高,而且精通剪紙為馬,撒豆成兵的法術(shù),并運用這種奇特的本領(lǐng)幾次挽救家庭于水火。然而真正使她成為聊齋名副其實的奇女子的,卻不是她高超的法術(shù),而是她善經(jīng)營,懂管理的商業(yè)才能,這在明末清初的封建大環(huán)境下,對于女性來說幾乎是不敢想象的。且看原文:“女為人靈巧,善居積,經(jīng)紀過于男子。常開琉璃廠,每進工人而指點之,一切棋燈,其奇式幻采,諸肆莫能及,以故直昂得速售。居數(shù)年,財益稱雄。而女督課婢仆嚴,食指數(shù)百無冗口。暇輒與丁烹茗著棋,或觀書史為樂。錢谷出入,以及婢仆業(yè),凡五日一課;女自持籌,丁為之點 籍唱名數(shù)焉。勤者賞賚有差,惰者鞭撻罰膝立?!睆囊陨衔淖挚梢钥闯?,小二儼然清代杰出女性企業(yè)家,管理有道,置業(yè)有方。如顏氏與小二一般才華橫溢的奇女子,在《聊齋志異》中還有很多,她們無論在內(nèi)在修為、外在技能、還是在治家理政方面,都顯示出卓越神奇的才干,遠遠超過男性,真正是巾幗不讓須眉。
相比以上《聊齋》故事中大放異彩的奇女子形象,故事中的男性形象則顯得平庸,弱小,無能。如《俠女》中的沒本領(lǐng)又有同性戀傾向的顧生,如《武技》中不自量力的李超,如《商三官》中面對冤情卻無能為力的商臣、商禮兩兄弟,如《顏氏》中外強中干的某生。這種女強男弱,陰盛陽衰的強烈對比,在《聊齋志異》這部作品中屢見不鮮,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蒲松齡內(nèi)心深處男權(quán)意識的弱化。這首先與蒲松齡特殊關(guān)注女性形象有關(guān)?!读凝S志異》近500篇小說中,有一半作品是塑造女性形象的,而且多數(shù)女性,無論女狐、女鬼、女仙、女神,都是集美貌智慧善良勇敢于一身,幾乎完美,使人難以忘懷。蒲松齡研究專家馬瑞芳曾經(jīng)說:“蒲松齡的天才和靈性尤其表現(xiàn)在他為閨閣立傳?!盵3]可見蒲松齡對于塑造女性情有獨鐘。另一方面,也是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女性意識的不斷覺醒。《聊齋志異》產(chǎn)生的清代,經(jīng)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出現(xiàn),使市民階層力量日益壯大,來自民間的平等觀念與民主意識也得到了發(fā)展,形成了一股挑戰(zhàn)封建道德宗法專制統(tǒng)治的潛流。同時,明清易代之際,儒家禮教對女子的禁錮客觀上有所弛緩。清初三大思想家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將矛頭指向“存天理,滅人欲”,肯定人的生命欲望。很多學(xué)者站在維護女性生命價值的立場上,抨擊了傳統(tǒng)文化對女性的禁錮。李贄在《答以女人學(xué)道為見短書》中說:“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則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間盡長,女子之見盡短,又豈可乎”,[4]顯示出對女子命運的關(guān)心,在對女性鮮明性格描寫方面,《聊齋志異》明顯受到了時代思潮的影響。
蒲松齡是一位擁有使命感和社會責(zé)任心的文學(xué)家,在他筆下出現(xiàn)的奇女子,不僅身懷絕藝,而且敢于追求自由和愛情,敢于追求女性應(yīng)有的權(quán)利,由此可見,蒲松齡擁有進步的女性觀。他憧憬美好的生活,他深深的同情被壓迫在封建社會底層的女性,他希望有才能的女子的人格光芒不被現(xiàn)實的黑暗所淹沒,希望天下有情義的女子能夠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于是,當(dāng)他以社會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視角來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時,便出現(xiàn)了眾多光輝奪目的奇女子形象。
參考文獻
[1]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M].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9
[2]盛偉.蒲松齡全集[M].學(xué)村出版社.1998
[3]馬瑞芳.幻由人生—蒲松齡傳[M].作家出版社.2014
[4]肖田田.淺論《聊齋志異》愛情故事中的烈女子形象[M].綿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3(6)
(作者介紹:許學(xué)寧,沈陽廣播電視大學(xué)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