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馬小姐
作為《中國周刊》的忠實讀者,我一直很喜歡視覺這個欄目,并被一組組深刻的攝影照片所感動。貴刊八月份視覺欄目記錄了怒江流域少數(shù)民族的日常生活,震撼了從來沒有出過大城市的我:原來在兩千多公里外的怒江,有著全中國人口數(shù)最少的少數(shù)民族,過著相對封閉隔絕的生活,卻從來不缺少生活的樂趣。豐富多彩的活動、獨具特色的食物以及樂觀開朗的民族精神造就了這里古樸純真的人們。
在視覺欄目的組圖中,我從老人們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看到了清澈如水的眼神,或許在他們的心中,盡管過著并不富裕的生活,但能陪伴在這片土地的身邊,就是幸福的。
上海 李先生
在看完貴刊八月的專題報道后,對怒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對怒江開發(fā)有了自己的看法。作為在中國大地上最后一條自然流淌的河流,怒江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其水電價值,更在于它不可多得的地理環(huán)境與生物多樣性。水電站的開發(fā)必然會對怒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與其為了所謂的經(jīng)濟利益而傷害這顆“深閨明珠”,不如讓我們?yōu)榱宋覀兊奈磥砣ケWo這一片凈土,保護這片美麗的大自然。
北京 才小姐
編輯同志,我是一名導演系的大三學生,貴刊所報道的喬喬導演的事例觸動了我。他用了九年來堅持自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電影之路,簡直太難能可貴了!這其中的心血汗水,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們意識到大自然的美好與生態(tài)和諧的重要性。
學習電影并不是為了畢業(yè)之后經(jīng)濟利益與就業(yè)前景,更是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通過電影向人們表達自己的思考。貴刊每期的報道也同樣給人帶來了新的思考與啟發(fā),祝貴刊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