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迎秋 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
中國汽車有一堵沉重的墻
吳迎秋 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
蔣大龍淡出人們的視線有好長時間了。期間,偶爾也聽到一些有關他收購薩博以后的消息,基本上是“陷入困境”一類的故事。相對于李書福收購沃爾沃得到的掌聲和贊許,蔣大龍收購同樣位于瑞典的薩博汽車,他受到的關注度實在差的遠了。
當然,蔣大龍收購薩博從嚴格意義上講,并不是完整的。蔣大龍只得到了薩博的一部分核心資產。還有些部分就像人們說的“被分成幾塊賣給了別人”。收購薩博這樁買賣從簽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蔣大龍想要玩轉它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事實上,蔣大龍從2012年起,一直在為自己的決定艱難的奔走。但讓我們沒想到的是,他心中想的不是簡單地將薩博傳統(tǒng)汽車“復活”,而是要全面進入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包括電動汽車這兩年很熱,但在五六年前絕對還是個“冷門”。蔣大龍的與眾不同,可能是當初人們談論他收購薩博時沒有注意到的。換句話說,蔣大龍收購薩博的事很快被人淡忘了,其中重要一點是因為“看淺看輕”了他。
本周,有機會第一次與蔣大龍面對面交流,給我最強烈的直觀感受:他是一個很健談的人。就像一些成功的企業(yè)家一樣,滔滔不絕的背后,滿滿的自信和為自己認準的事去努力的執(zhí)著。收購薩博前,蔣大龍已經是一個很成功的企業(yè)家,他憑借著秸稈焚燒發(fā)電技術收獲了很大的利益,掙了不少錢。而這次,為了汽車,他幾乎“賭”上了全部的家當。五年過去了,他的汽車事業(yè)還在不斷地投入。巨大的資金壓力放在別人身上,可能誰都會打退堂鼓了。就沖這一點,蔣大龍值得讓人肅然起敬。
但我更想說的是,蔣大龍的被淡忘更多的是因為被一堵無形又沉重的墻擋著了視線而變得模糊了。
在中國,搞汽車是很難的,不是你想干就能干的。過去,人們都知道干汽車要有資質、目錄,這是一堵墻。如今,雖然有了相對靈活的變通,但它依然還存在著。而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一堵更可笑的墻變得越來越清晰了。那就是來自汽車業(yè)自身的固步自封、拒絕新事物的“排外”觀念。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隨著像互聯(lián)網企業(yè),像蔣大龍這樣的后進入汽車領域者的增多,出現了“中國汽車還需要一個新品牌嗎”的問話。細看,反對者眾多,甚至還有“中國汽車無序競爭加劇”的聲音。這背后什么“汽車是專業(yè)性很強、技術要求很專業(yè)的行業(yè)”、“互聯(lián)網造車是空中樓閣”等等。一句話,只有已有的“正牌”車企才能干得了,后來者都是瞎搞。我還注意到,一些曾經是后來者的車企業(yè)也跟著附和。
將造汽車說得神乎其神,其實就是目前一些車企人為砌造起來的一堵墻。這應該是對中國汽車的一個諷刺。我毫不客氣地想問:在那些神乎其神的背后有幾個敢說自己的產品、技術是領先的?或者說換個別人做不了的?就有些自認為賣得不錯的車,有幾個敢說真的是產品做到家了?說白了,對于現在一些車企來說,他們的造車沒那么神。他們的裝神就是為了弄一個鬼來嚇唬人。
不要忽略了蔣大龍們,我們希望他們成為中國汽車的又一條鯰魚。當年,李書福和他的吉利是一條鯰魚,但遠遠不夠。當前橫在中國汽車產業(yè)面前的墻,一方面保護了落后,擋住了競爭;另一方面拒絕新事物,固步自封。這無論如何對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有害。
我將近來不斷進入到汽車行業(yè)中來的企業(yè),稱之為“新勢力”,他們以全新思維,全新的打法挑戰(zhàn)傳統(tǒng)。新勢力進入傳統(tǒng)行業(yè)絕對是一件好事。我們一定要鼓勵他們、支持他們。退一步講,蔣大龍他們做成了,可以對中國汽車在競爭中發(fā)展提供正面的樣板;如果失敗了,賠了錢也只是搭上蔣大龍們的“身價性命”,與“中國汽車”無關。就像當年李書福說的那樣“為何不給一次失敗的機會”呢?
互聯(lián)網時代,該跳出傳統(tǒng)來看造車了,對傳統(tǒng)車企來說該用開放的思維來面對競爭了。相信自己先要正視別人,不要再將蔣大龍他們擋在墻外了,更何況想檔也擋不住。蔣大龍他們來了,這是真實的。
Cditor's
本期話題:
有消息稱,新能源車政策紅利將密集落地,你怎么看?
主編/劉奕宏
經歷了上半年的整頓后,下半年政策會明顯鋪開,將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應用,屆時將重演搶裝行情,整個產業(yè)鏈有望景氣度回升迎爆發(fā)期。
專題編輯/墨怡
電動車一搖就中,還有政府補貼,大部分消費者觀望的原因就是怕充電不方便,要是哪天忘了充電卻又找不到充電樁,那不就撂半路了。
產品編輯/張乃超
在整個新能源車產業(yè)鏈的五個領域中,充電設施是關注度最高的?,F有的布局中,除了北京和上海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政策扶持和積極推廣,其他地區(qū)的推廣速度低于整個市場的預期。
產品編輯/張夼源
在接下來的產業(yè)鏈配套中,充電樁的鋪開是大勢所趨,要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給予更多的扶持。
產品編輯/王文汐
存量停車場充電設施建設政策正醞釀升級到強制措施,充電設施運營商開展停車充電一體化設施建設運營,這樣既可以解決用地問題,也能增加收入,盈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