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摘要:學生對音樂尤其是流行音樂情有獨鐘,讓流行音樂作為地理課堂的教學輔助手段,賦予地理學習生動性和娛樂性,情趣與嚴謹并重,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流行音樂;地理課堂;教學手段;方式
學生提起流行音樂,對歌星大腕、各路名曲、樂壇軼事無所不知,但一涉及地理學習,興趣立減,因為他們覺得地理學習枯燥、抽象、難懂。如果把流行音樂與地理教學結合,一定會使地理學習變得通俗、有趣、生動,筆者對此進行了有益嘗試。
一、烘托氣氛承接思維導入
利用歌曲導入,由于方式新穎加之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喜愛,一開始就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對后面要開展的學習活動的興趣和期待。以流行音樂導入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
1.情感導入激發(fā)敏感度
通過歌曲音樂所抒發(fā)的情境感受,能讓學生的內心由靜止立即活躍,各個感官如聽覺、視覺、思維等都被調動起來,處于一個較為敏感、激奮的狀態(tài),帶著這樣的狀態(tài)進入對地理知識的探究學習,學生對知識的敏感度就高,容易發(fā)現(xiàn)知識、主動總結歸納,對知識的內涵就會有更深感受,極易發(fā)現(xiàn)其中隱含的信息和問題,會形成更多的感悟和認識,而且對于知識印象深刻、易于記憶。否則,如果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各種學習感官都處于靜止、麻痹狀態(tài),即使教材中淺顯的知識也會變得“熟視無睹”。
2.思維導入刺激求知欲
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探究習慣由易到難,這樣就會對“難”的探究相對容易,如果直接對“難”進行探究,有時會找不到解決思路。其實,由易到難的過程就是思維導入、承接的過程:學生在解決“易”時,其思維的方式和角度不但容易形成而且還會不斷調整,而且“易”與“難”之間在知識的性質上有一定關聯(lián)性,這樣在“易”中所形成的思維狀態(tài)相對于“難”來說就有了一定針對性,在對“難”進行探究時思路就會逐漸清晰,利于“難”的解決。由歌曲的鑒賞導入到對教材知識探究的思維原理也是如此,而且歌詞與教材知識之間在內涵上也有必然聯(lián)系。如學習“青藏地區(qū)”時,選擇的歌曲是“青藏高原”,同時播出展現(xiàn)青藏高原景觀風貌的視頻資料,通過視頻學生看到了青藏高原的高海拔、牧場、雪山,聽到歌曲中對青藏高原的描述,大腦中自然就會對西北地區(qū)產生如此印象:高、冷,而且很容易理解青藏地區(qū)之所以冷,是因為海拔高的緣故,所以才有雪山、冰川,也正因為高和冷,所以視頻和歌曲中展現(xiàn)的一些青藏地區(qū)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形成原因,就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繼續(xù)帶著這樣的思維方式和角度,再去探究教材中青藏地區(qū)種植業(yè)的分布及其經濟特點以及藏人的服飾、建筑、飲食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和青藏地區(qū)太陽能豐富、水源豐富的原因等知識,就更加容易。
二、穿插歌曲引導探究發(fā)現(xiàn)
如何讓學生主動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探究,并始終精神飽滿、精力集中?可讓音樂與教材中的知識有機結合,讓音樂與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活動、教師引導融合成一個整體,促使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收獲知識,并在音樂中獲得樂曲的美感和收獲知識的成就感。
1.自編歌詞誘使學生自主探究
教師抓住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心理及偏好,通過音樂的設置與探究活動的結合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可形成熱烈的學習氛圍。在教學實踐中,為達到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探究地理知識的目的,筆者所采用的流行音樂大多是現(xiàn)成的音樂曲調、自編歌詞,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西北地區(qū)”時,就模仿歌手張帝,在課堂不同階段,根據(jù)教學需要以“張帝問答”方式,誘使學生自主探究。
師:(使用歌曲“愛拼才會贏”曲調)知道我們要學習什么?
生:西北地區(qū)?。▽W生笑了,幾乎是吼出來的,情緒立即被激發(fā),都期待教師接下來要做什么)
師:西北地區(qū)在哪里?都有哪些好東西?大家說來我要聽仔細。
生:葡萄,哈密瓜,還有綿羊……
學生爭先恐后,還有的站起來就不愿坐下,邊看著書邊回答。教師將學生的回答整理到黑板上。
師:大家回答得較齊全,是因為什么樣的自然特征,才有這些好東西,小組合作來探究,一會我要問來你來答,看看哪個小組數(shù)第一。
學生立即以小組為單位,對提出的問題展開激烈探究,有的學生邊舉著手邊討論,期待與教師展開一段“張帝問答”。
2.播放歌曲促使專題研討
許多歌曲真實地反映了該地區(qū)的自然特色、風土人情等,一些關鍵歌詞往往可以將其中包含的知識信息作為切入點或載體,讓學生展開探究活動,使學生的探究學習既針對自己喜歡的歌曲,又緊貼教材,情趣與嚴謹并重,和諧統(tǒng)一。例如,學習“新疆”時,就在展示探究專題之前播放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當唱到“天山南北好牧場”、“積雪融化灌農莊”、“戈壁沙灘變良田”、“葡萄瓜果變良田”時,分別用幻燈片展示這4句歌詞,然后整理成4個學習小專題:①新疆的位置、地形地勢、農業(yè)特點、牧場名稱;②河流分布、綠洲的形成及分布、坎兒井;③種植業(yè)特點、氣候特點及形成原因;④特色農業(yè)及形成原因、品種、分布。并把學生分成4個學習小組,分別對這4個學習小專題認真思考、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歌曲演唱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情緒被調動起來,4句歌詞的出現(xiàn)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和思考。
三、即興發(fā)揮轉換評價方式
地理課堂上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知識掌握情況等給予適當點評有助于引導學習,且易于被學生接受。實際教學中筆者采用歌曲方式評價,比口頭點評甚至直接批評更容易接受。為讓評價更具針對性,多采用“張帝問答”方式,即興發(fā)揮,有時在學生間相互評價時,也允許有一定“藝術細胞”的學生采取這種方式。如師生間的:“某某同學你要注意,自主學習沒看仔細,山谷山脊混一起,書上介紹很清晰,你看同學都在笑話你”、“某某同學你的表現(xiàn)我很滿意,班里的同學數(shù)你仔細,回答問題和思考都有能力,剛才你的回答很正確,希望以后爭取得第一”;生生間的:“我的同桌你要爭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原因是聽講不仔細,低頭玩手還有孩子氣,以后聽講一定要集中精力”。
當然,將流行音樂引入地理課堂一定要嚴謹、合理、規(guī)范,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音樂的輔助教學作用,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如果使用不當,還會影響學生學習,運用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適時適當。對地理知識的探究學習,獲取知識和技能仍然是課堂的主要目的,不能因為音樂的引入轉移了學生注意力而影響學習,因此,什么時候使用,時機必須選擇好。二是防止過多過濫。過多會使學生產生錯覺,而且由于受到歌曲影響,造成學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問題。三是及時調控學生情緒。學生的學習情緒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對知識的探究、分析、思考。適當?shù)膶W習情緒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和狀態(tài),所以教師一定要對音樂的引入應適度、適量、適時,不能過多過濫,而且還要不斷對學生提醒、督促。要力求使知識生動、形象、具體和生活化,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對知識的探究活動中,使學生的學習情緒控制在合理的狀態(tài)。音樂的引入主要是作為教師的教學輔助手段,起到提高學習興趣的目的,讓地理學習變得生動、有情趣,賦予音樂導入、載體、評價的功能,可讓地理課堂真正變得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