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海燕 董玉蘭 芳潤碧
·預防醫(yī)學·
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前后兒童乙型肝炎感染率調查
牛海燕董玉蘭芳潤碧
目的:對我市在計劃免疫管理中納入乙肝疫苗前后,兒童感染乙型肝炎情況展開調查與分析。方法:采用酶聯免疫法,調查我市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前、后2年出生的4~5歲兒童的乙型肝炎感染率。結果:經調查及研究發(fā)現,通過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兒童乙肝自然感染率由管理前的16.71%的下降至管理后的1.27%;抗-HBs陽性率則由66.01%上升至97.86%;HBsAg陽性率則由7.63%下降至0.85%。兒童乙肝自然感染率、抗-HBs陽性率和HBsAg陽性率在計劃免疫管理前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在計劃免疫管理中納入乙肝疫苗,可全面落實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從而實現對乙肝的有效控制與消除。
計劃免疫;管理;乙肝疫苗;兒童;感染率
為進一步普及乙肝疫苗接種工作,我市于1992年在計劃免疫管理中納入了乙肝疫苗接種。為了對乙肝疫苗納入管理前后兒童感染乙肝的情況展開探究,本文以我市五所醫(yī)院1990年1月至1991年12月(即管理前比較)以及2011年1月2012年12月(即管理后比較)接種門診的4至5歲兒童為研究對象,采用酶聯免疫法對其抗-HBs、抗-HBc、HBsAg水平及乙型肝炎感染率展開調查與分析,現報告如下。
1.1檢測對象將826例于1990年1月至1991年12月來甘肅省人民醫(yī)院、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省中醫(yī)院五所地方醫(yī)院門診接種的4至5歲兒童作為對照組,即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前出生。另選擇1260例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止上述五所醫(yī)院門診接種的4至5歲兒童作為觀察組,該組兒童均于管理后出生。接受檢測的兒童均是在新生兒時期開始注射,根據相關免疫接種程序而完成三針次乙肝疫苗接種的兒童,年齡在8月齡至3周歲間完成,排除疫苗接種不足3針次,年齡低于8月齡,未有具體的乙肝疫苗接種紀錄史以及受到其他接種疫苗影響的兒童。其中,計劃免疫管理前后的疫苗接種醫(yī)院、用于檢測的儀器、試劑、標準等資料均一致,具有可比性。
1.2檢測方法首先,在空腹狀態(tài)下采取兒童3ml靜脈血,并采用酶免試劑盒(由山東濰坊3V公司提供)及酶聯免疫法,對兩組兒童的抗-HBs、抗-HBc、HB-sAg水平進行檢測[1]。其中,陽性判斷標準具體如下:抗-HBc以檢測樣本(吸光度值)OD值,一般以S表示,S/C.O(對照樣本的臨界值)為準,當S/C.O值大于1時,表明為陽性(也即S超過臨界值),小于1時,表明為陰性(也即S不超過臨界值);而抗-HBs與HBsAg同樣以樣本OD值S/C.O為基準,此時,S/C.O值大于等于1時,(也即S超過臨界值)則表明為陽性。當兒童血清中的抗-HBs或HBsAg中的任一項呈現陽性時,則表明為乙型肝炎自然感染[2]。
1.3統(tǒng)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分析,計數數據采用例數和率[例(%)]描述,管理前后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計劃免疫管理前的826例接受檢測的兒童中,男534例,女292例;且均根據相關免疫接種程序而完成了三針次乙肝疫苗接種;在計劃免疫規(guī)劃管理后的1260例接受檢測的兒童中,男796例,女464例;且同樣完成了三針次乙肝疫苗接種。以下及其乙型肝炎感染情況展開分析。
2.1免疫管理前后出生的兒童乙型肝炎感染情況分析經檢測,免疫管理前出生的兒童的抗-HBs陽性率為66.01%,HBsAg陽性率為7.63%,乙型肝炎自然感染率為16.71%。而于管理后出生的兒童的抗-HBs陽性率發(fā)生顯著升高(為97.86%),HBsAg陽性率及乙型肝炎自然感染率則發(fā)生大幅度下降(分別為0.85%與1.27%),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免疫管理前后出生的兒童乙型肝炎感染情況[例(%)]
2.2免疫管理前后出生的兒童抗-HBs率及HBsAg率情況分析于免疫管理后兩年出生的兒童,其抗-HBs陽性率分別為98.22%與97.44%,顯著高于管理前兩年出生兒童的HBsAg陽性率(分別為68.36%與64.41%);此外,管理后兩年出生的兒童的HBsAg陽性率分別為0.59%與0.51%,明顯低于管理前兩年出生兒童的抗-HBs陽性率(分別為7.63%與7.63%)。組間數據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免疫管理前后出生的兒童乙型肝炎自然感染率的情況分析于免疫管理后兩年出生的兒童,其乙型肝炎自然感染率分別為1.34%與1.19%,顯著低于管理前兩年出生兒童的乙型肝炎自然感染率(分別為17.51% 與16.10%),數據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乙型肝炎(乙肝)是嚴重危害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之一,自2002年國家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以來已歷經十多年,乙肝疫苗在有效阻止乙肝病毒感染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3]。甘肅省蘭州市自1992年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以來,加強了對新生兒的預防接種,并于2003年6月納入新生兒免費的乙肝疫苗接種。此后,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的概率便呈現出不斷升高的趨勢。近些年來,我市新生兒的乙肝疫苗接種率均維持在98.00%及以上,而于計劃免疫管理后出生的4至5歲兒童,其HBsAg陽性率、乙肝自然感染率等,均不超過2.00%,與計劃免疫管理后出生的4 至5歲兒童相比,發(fā)生了大幅度的下降。同時,兒童血清的抗-HBs水平也由管理前的66.01%上升至管理后的97.86%,抗-HBc陽性率由管理前的12.23%下降到管理后的1.11%,與國內其他研究基本相同[4]。
綜上所述,我國自1992年將乙肝疫苗納入兒童免疫規(guī)劃管理,乙肝病毒感染狀況正逐步得到改善[5]。通過在計劃免疫管理中納入乙肝疫苗接種,可全面落實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從而實現對乙肝的有效控制與消除,為下一步乙肝疫苗免疫規(guī)劃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王雙軍.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前后兒童乙型肝炎感染率調查[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0,24(08):59.
[2]羅耀星,李建基.廣東省兒童乙型肝炎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10年后血清學效果分析[J].中國計劃免疫,2013,9(05):294-296.
[3]梁森,張玉華.濮陽市15歲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十年免疫效果對比研究[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4,28(11):89-91.
[4]黃佐林,李軍,吳季南,等.計劃免疫管理前后出生兒童3-5歲時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調查[J].中國計劃免疫,2012,4(04):223-224.
[5]汪志國,馬福寶,湯奮揚,等.江蘇省兒童乙肝流行及疫苗接種狀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9,4(04):483.
A
1004-2725(2016)02-0141-02
730000甘肅 蘭州,甘肅省人民醫(yī)院公衛(wèi)科(牛海燕),體檢中心(董玉蘭);730000甘肅 蘭州,甘肅省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輔中心(芳潤碧)
董玉蘭,E-mail:dongyulan0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