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西點軍校
西點軍校全稱是美國陸軍軍官學校(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縮寫USMA,直譯即美國軍事學院),其職責是招收應屆高中生,提供相當于本科的4年教育,為美國陸軍培養(yǎng)合格的初級軍官。
美國三軍各擁有一所自己的軍官學校,美國海軍擁有設在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的海軍軍官學校,為海軍和陸戰(zhàn)隊培養(yǎng)初級軍官,無論辦學規(guī)模、師資質量,安納波利斯都曾超過西點,長期位居美國軍校的老大;三軍中最年輕的空軍軍官學校在科羅拉多斯普林斯,成立于1954年。
美國有著全世界最完善的軍官教育體系,分初中高三個層次。西點這一類初級軍校的授課特色是文理并重、軍民并舉,除了自然和人文學科文化知識外,重點培養(yǎng)學員的做人品格和精神,在軍事方面,除了體能內務外,只提供初級的通識性軍事教育。學員畢業(yè)后,在獲得理學學士學位的同時,一律授予少尉軍銜。畢業(yè)后分配到部隊之前,還需接受半年到一年的崗前職業(yè)培訓,到專業(yè)的兵種學校,學習本兵種軍事技能,之后才下到部隊任職。
年輕的尉官們經過7到10年的軍隊歷練,晉升到上尉或少校后,就有資格報考各軍種參謀學院,陸軍的是利文沃斯堡指揮參謀學院,該校提供中級軍事教育,培養(yǎng)營一級指揮官和師、旅一級參謀官。如果把西點看作本科,這所學校類似碩士。一般來說,軍官隊伍中只有一半人有機會被選到利文沃斯堡上學,沒被選上的還能繼續(xù)在軍中服役,但一般干到中校就到頂了,極個別人能升到上校,但要晉升將軍,利文沃斯堡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軍官教育體系最高層次是陸??杖姷能娛聦W院以及跨軍種的國防大學,為晉升將軍之前的軍官提供高級軍事教育,這一檔次好比軍官教育體系中的博士等級,招收上校以上的學員和美國政府、情報機構的高級公職人員。課程設置上不再限于軍事,同時還講授歷史、政治、外交等理論性課程以開闊學員思路和眼界。因為不存在競爭壓力,沒有參謀學院那種殘酷的考試、排名和淘汰制度,學習氣氛比較輕松,從這類院校畢業(yè)的軍官,注定會當上將軍,被授予指揮旅級和師級部隊及更高職位的權力。
西點軍校坐落于紐約州東南部、哈德遜河西岸的奧蘭治縣西點鎮(zhèn),距離紐約市50英里,因所在地而得到這個非正式的名字并廣為人知,其正式名稱反而使很多人覺得陌生。
1802年3月16日,美國國會正式批準了第三任總統(tǒng)杰弗遜的提議,授權在昔日華盛頓設置的西點要塞舊址建立一所軍事學院,這一天標志著西點的誕生,首任校長由美國開國元勛之一本杰明·富蘭克林的外孫喬納森·威廉姆斯擔任。
早期的西點一直處于風雨飄搖中,不但自身孱弱,得不到重視和支持,相反,反對和質疑聲卻不小。1812年第二次英美戰(zhàn)爭中,以民兵為主的美軍表現極差,不稱職的軍官指揮庸劣業(yè)余,臨時征召的業(yè)余士兵缺乏訓練、一觸即潰,少數正規(guī)軍表現優(yōu)異卻數量太少,難以扭轉戰(zhàn)局。英軍輕松打敗了入侵加拿大的美軍并長驅直入美國本土,一把火燒了白宮。戰(zhàn)爭中,西點學員第一次上了戰(zhàn)場,卻無甚建樹。這場戰(zhàn)爭展示了美國民兵和英國職業(yè)軍隊的差距。戰(zhàn)后,國會正式通過法案,授權軍校擴大招生規(guī)模,西點得到重組和擴建。
1816年9月,西點學員團第一次穿上了統(tǒng)一的灰色制服(穿灰制服是為了紀念第二次英美戰(zhàn)爭中,身穿灰色制服的小股美軍正規(guī)軍在加拿大安大略的奇帕瓦小徑打敗英軍,后世有說法稱系紀念南北戰(zhàn)爭中的南軍,實系訛傳),從此,長長的灰色隊列(long grey line)成為西點學員團的別稱。
次年,有“西點之父”之稱的西爾維納斯·塞耶上校被任命為校長,他塑造了西點傳承至今的靈魂,為軍校建章立制,建立起嚴格的紀律,強調學員要品行正直,確立了“責任、榮譽、國家”的校訓,制定了嚴格的招生標準和程序,固定了學時并規(guī)范和擴充了課程,引進了新的教學方法,使西點逐漸躋身美國第一流的工科學校。當1833年塞耶離任時,西點以工科見長的教學水準已不輸于著名的地方院校。
1846-1848年的美墨戰(zhàn)爭使美國全國第一次注意到西點的存在。在這場戰(zhàn)爭中,羅伯特·李和格蘭特這些年輕人作為初級指揮官和參謀軍官,在排兵布陣和運籌帷幄方面均表現出專業(yè)的軍事素養(yǎng),讓當時還是以民兵出身為主的高級將領們刮目相看。
真正奠定西點軍校聲譽和地位的是南北戰(zhàn)爭。來自西點的畢業(yè)生主導了雙方軍隊。有296名西點畢業(yè)生選擇效忠南部邦聯,其中151人在南軍中晉升為將軍。而北軍中,有294名西點人晉升為將軍。在所有的60場重要戰(zhàn)役中,有55次交戰(zhàn)雙方指揮官都是西點人,其余5次,至少其中一方的指揮官是西點人。
這場戰(zhàn)爭在西點人的手中爆發(fā),1861年4月12日,畢業(yè)于西點的博勒加德上尉下令向北軍的薩姆特要塞開炮,打響了第一槍,奉命拉炮栓的吉比斯少尉一年前剛畢業(yè)于西點。而防守薩姆特要塞的北軍指揮官安德森也畢業(yè)于西點,他在西點還當過博勒加德的炮術教官。戰(zhàn)爭也在西點人手中結束,1865年南軍總司令李簽署了向北軍總司令格蘭特投降的命令。
南北戰(zhàn)爭以后,西點沉寂了下來,一直到1917年美國參加一戰(zhàn),世人才再次注意到這所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學校,竟然為美國遠征軍培養(yǎng)了幾乎全部的高級指揮官,從遠征軍總司令約翰·潘興到參戰(zhàn)的38個軍、師長中,有34個來自西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還鍛煉了一大批年輕的軍官,他們將在下一場世界大戰(zhàn)中拯救世界,麥克阿瑟、布雷德利、巴頓、阿諾德、斯帕茨……在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zhàn)爭中,西點迎來最輝煌的一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15屆畢業(yè)生,164名畢業(yè)生中有59人在二戰(zhàn)中升為將軍,成為西點歷史上至今未被打破的記錄,其中艾森豪威爾和布雷德利成為軍銜最高的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還當上了總統(tǒng)——迄今為止西點培養(yǎng)出的最后一位總統(tǒng)。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鑄就了西點的世界性聲譽,讓全世界都注意到這所已創(chuàng)建100多年的軍校,西點的聲望首次超過了歐洲老牌軍校,如英國的桑赫斯特、法國的圣西爾軍校。其影響力甚至遠達當時的中國,大名鼎鼎的史迪威、魏德邁皆畢業(yè)于西點。改革開放初期,美國流行文化的代表,諸如電影《巴頓將軍》這樣的代表作曾風靡一時,巴頓畢業(yè)于西點,西點的神話在中國自然不斷升溫。今天的美國陸軍中,西點畢業(yè)生只占到將軍隊伍的40%,但考慮到每年新補充的少尉中,西點人就有25%,足以說明西點仍是一所值得驕傲的學校。從海灣戰(zhàn)爭的最高指揮官施瓦茨科普夫將軍,到“9·11”后的反恐戰(zhàn)爭中名聲大噪的彼得雷烏斯和麥克里斯特,他們都來自西點,西點的傳奇在建校200年后還在繼續(xù)。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2015年第20期 閻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