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桂香++高俊寬
摘要:從2007年到2013年,臺灣大學圖書資訊系的陳書梅教授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深度訪談,分別從大學生情緒療愈閱讀素材及其療愈效用、小說對大學生的情緒療愈和繪本對大學生的情緒療愈三個方面研究了大學生的情緒困擾問題及如何通過閱讀進行情緒療愈。通過研究,建議大學圖書館充分發(fā)揮館藏資源優(yōu)勢,提供相應的情緒療愈閱讀素材,協(xié)助大學生通過閱讀緩解個人負面情緒并解決情緒困擾問題,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體現(xiàn)大學圖書館的社會責任和價值。
關鍵詞 陳書梅 大學生 情緒療愈 閱讀療法 書目療法 臺灣大學
分類號G252.17
DOI 10.16603/i.issnl002-1027.2016.02.014
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的陳書梅教授是臺灣地區(qū)書目療法研究和推廣的領軍人物,和大陸地區(qū)的閱讀療法研究相呼應,持續(xù)深入研究了公共圖書館如何實施書目療法服務、兒童情緒療愈閱讀和大學生情緒療愈閱讀等問題,為圖書館拓展閱讀服務范圍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方法和建議。
陳書梅教授從2003年SARS疫情時期開始關注書目療法。2008年至2013年,她又先后承擔了“臺灣地區(qū)大學生情緒療愈書目建置之研究”(2008年)、“文學作品閱讀對大學生之情緒療愈效用分析研究”(2009年)、‘愛情小說閱讀對大學生之情緒療愈效用分析研究”(2010年)、“大學生情緒療愈繪本書目建置之研究”(2013年)等系列課題,并于2014年出版了《從沉郁到淡定:大學生情緒療愈繪本解題書目》一書和《電影對失戀大學生之情緒療愈效用分析》光碟版。
本文希望通過對陳書梅教授研究成果的述評,對促進海峽兩岸圖書館界的書目療法研究和閱讀推廣活動有所助益。
1.大學生情緒的閱讀療愈素材及其療愈效用研究
大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素材緩解負面情緒和解決情緒困擾問題,但各類型閱讀素材的療愈效用不同。
2007年9月下旬至12月上旬,陳書梅教授通過對20位臺灣大學本科生的深度訪談,了解他們對情緒療愈閱讀素材的需求。通過調(diào)查和訪談獲知,大學生常用的情緒療愈閱讀素材包括小說、繪本、傳記、自助書、詩歌、漫畫等6種,常見的情緒困擾問題有學業(yè)問題、同輩人際關系問題、愛情問題、自我認同問題、家庭關系問題、生涯規(guī)劃及金錢問題等7個方面。大學生在選擇情緒療愈圖書時,主要考慮兩個因素:在讀者個人因素方面,“個人興趣愛好”、“情緒困擾問題類型”是選擇情緒療愈圖書的主要考慮因素;在素材特性方面,“素材內(nèi)容主題”是選擇情緒療愈圖書的主要考慮因素。在此基礎上,陳書梅教授通過分析20位受訪者在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認同”、“凈化”、“領悟”三個階段的體驗,進一步研究各類型閱讀素材的情緒療愈效用問題。通過調(diào)查,20位受訪者中有18位表示在遭遇情緒困擾問題時普遍會閱讀小說類紙本素材,且各類型小說普遍能使受訪者獲得認同、凈化及領悟的情緒療愈歷程,而繪本、漫畫、傳記、散文與詩歌是具有情緒療愈效用的非小說類圖書,而自助類圖書與幽默文本的情緒療愈效用則較不明顯。
在研究了情緒療愈閱讀素材及其效用之后,陳書梅教授繼而探討了大學生對大學圖書館開展發(fā)展性書目療法服務的需求。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受訪者在大學圖書館中查找情緒療愈圖書時,以“書架瀏覽”為主要方式,“預約等候時間長”則是遭遇的首要困難。但20位受訪者都肯定發(fā)展性書目療法服務有助于個人查找情緒療愈圖書,因為可以節(jié)省查找療愈圖書的時間,有助于了解圖書內(nèi)容并選擇圖書,可以參考他人閱讀及處理問題的經(jīng)驗,避免找人詢問問題的尷尬。通過陳教授的上述研究,大學生在選擇情緒療愈閱讀素材時,可考慮個人特點與生活經(jīng)驗等相關因素,以便挑選符合個人所需的閱讀素材,這樣在閱讀時更能獲得完整的認同、凈化及領悟等心理歷程,從而達到情緒療愈的效果。同時,大學圖書館應發(fā)掘并推薦更多的具有情緒療愈效用的館藏資源,增加各類型的情緒療愈閱讀素材和制訂合適的情緒療愈閱讀素材館藏資源的管理政策,通過定期舉辦情緒療愈主題書展,編制情緒療愈素材的解題書目及書目清單,成立書目療法服務專區(qū),建設書目療法服務網(wǎng)絡平臺并推行輔助性活動,也可以與校內(nèi)外相關單位合作實施發(fā)展性書目療法服務,更好地滿足大學生的情緒療愈閱讀需求。
2.大學生情緒的小說療愈研究
小說是大學生遇到情緒困擾問題時普遍選擇的閱讀療愈素材類型,不同類型的小說的療愈效用也有所不同,特別是愛情小說普遍具有療愈效用。
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陳書梅教授采用半結構的深度訪談方法,以臺北縣和臺北市的21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調(diào)查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問題及其遭遇情緒困擾問題時閱讀的小說類型。調(diào)查訪談顯示,受訪大學生遇到情緒困擾問題時,受訪者會通過閱讀愛情、寫實、奇幻、推理、武俠、歷史、網(wǎng)絡、心理、科幻及勵志等10種類型的小說以緩解難過、生氣、煩惱等負面情緒。研究發(fā)現(xiàn),愛情小說是緩解最多情緒困擾問題的閱讀素材,而最常閱讀的情緒療愈小說為愛情小說、寫實小說及奇幻小說。繼而調(diào)查受訪者閱讀小說后所產(chǎn)生的認同、凈化、領悟等情緒療愈歷程,及各類型小說對大學生的情緒療愈效用。結果發(fā)現(xiàn),愛情、寫實、奇幻、武俠、勵志、歷史以及科幻類小說具有情緒療愈效用,而推理、網(wǎng)絡、心理以及驚悚小說能夠帶來部分的認同、凈化、領悟歷程,小說的情緒療愈效用因人而異。
愛情小說的內(nèi)容特性能使遭遇感情困擾的大學生在閱讀時容易產(chǎn)生認同、凈化、領悟的情緒療愈歷程,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陳書梅教授以105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開放式網(wǎng)絡問卷調(diào)查法,探討臺灣地區(qū)大學生的感情困擾以及愛情小說能否協(xié)助當事者緩解與感情相關的情緒困擾問題。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常見的感情困擾問題主要為單戀、暖昧的關系、無人陪伴、遭遇情敵、愛情關系中的沖突、分手等6種。通過此研究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可運用情緒療愈小說緩解感情困擾問題,相應地,大學圖書館的館員要具備閱讀療愈服務的相關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同時研究結果也可以為大學生的親友、教師或助人工作者輔導大學生時提供參考或建議。另外,研究建議大學圖書館應充實各類型情緒療愈小說的館藏和大學生情緒療愈小說書評的網(wǎng)絡平臺,編制各類型的情緒療愈小說書目,定期舉辦情緒療愈小說的閱讀推廣活動。
3.大學生情緒的繪本療愈研究
繪本是對大學生具有情緒療愈效用的閱讀素材,也是較多受訪大學生在遇到情緒困擾時經(jīng)常閱讀的非小說類圖書。2012年至2013年,陳書梅教授就繪本對大學新生的情緒療愈效用和大學生遇到不同的情緒困擾時閱讀不同主題的繪本這兩個問題進行了研究。
不同年級的大學生所煩惱的問題也有所不同,不少一年級大學新生的情緒困擾主要是來自人際關系。而一年級大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會影響其未來的學習與生活質(zhì)量。陳書梅教授自2012年5月起至2012年6月止,運用深度訪談法,以15位臺灣大學一年級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選擇故事主題為探討人際關系的紙本繪本《有你,真好!》,作為探究受訪者閱讀經(jīng)驗的素材,進行了探索性研究。為選擇適合療愈大學生情緒的繪本素材,2013年3月至5月,陳教授又針對一般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問題,挑選13本繪本,分別探討其對大學生的情緒療愈效用。
這些研究,使大學新生了解到繪本具有情緒療愈作用,而且在遭遇情緒困擾時能為自己挑選符合需要的繪本療愈素材。使大學生體會到發(fā)展性繪本書目療法的意義,培養(yǎng)自己閱讀情緒療愈繪本的習慣,增進自己在遭遇情緒困擾問題時的自我復原能力。同時,這些研究也建議大學圖書館要關注大學生潛在的情緒療愈閱讀需求,考慮相關主題的繪本館藏的建設,供大學生在遭遇情緒困擾時有一個兼顧個人隱私與情緒療愈的便利渠道,能夠通過自行閱讀適當?shù)睦L本素材,收到自我情緒療愈的效果。
以上研究,以大一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為研究對象,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后的研究可擴展研究對象,針對各年級的大學生進行研究,以探討繪本對不同年齡層的讀者的情緒療愈效用。同時可在情緒療愈繪本的類型方面搜集各主題類型的繪本,以深入探討各主題繪本素材的情緒療愈效用。
4.結語
針對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問題,陳書梅教授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的實證研究方法,從各種類型的閱讀素材到小說再到愛情小說再到繪本,逐步探討不同類型閱讀素材的療愈效用,為圖書資訊界進一步研究書目療法和大學圖書館開展情緒療愈服務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方法和建議。但限于調(diào)查人數(shù)和設置問題的限制,只大致總結了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問題和閱讀的素材類型及其療愈效用,具體到閱讀療愈對大學生成長過程的影響如何?是暫時的還是長久的?閱讀素材除了常見的小說和繪本外,還有哪些素材有更好的情緒療愈效用?選擇閱讀素材的標準,除了素材本身和閱讀者自身因素,同學或相關的書評或網(wǎng)絡評論影響大學生的選擇嗎?大學生作為求知欲旺盛和情緒波動較大的人群,為大學生提供情緒療愈閱讀服務還需要圖書館界的研究者和實踐者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為了滿足大學生情緒困擾的閱讀療愈需求,目前海峽兩岸的大學圖書館都開展了書目療法服務,大陸地區(qū)以泰山醫(yī)學院圖書館最為突出,在臺灣地區(qū)則以新竹教育大學圖書館、高雄大學圖書館和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代表。新竹教育大學圖書館2007年展開了名為“心靈驛站”的書目療法服務,高雄大學圖書館從2010年開始在館內(nèi)設置“情緒舒緩專區(qū)”,交通大學圖書館于2013年推行“希望之光:電影中的療愈色彩”影展。當今在校的大學生以90后為主,且95后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作為讀圖長大的一代,大多是獨生子女,有較高的主見和自尊心,且顧及個人隱私,遇到個人情緒困擾問題時,多傾向自行處理,一般不愿意向親朋好友或?qū)I(yè)心理咨詢?nèi)藛T求助,而閱讀則有不涉及隱私、保護自尊的優(yōu)點。他們的閱讀除了傳統(tǒng)的學習知識外,遇到情緒困擾時,更需要大學圖書館提供具有情緒療愈效用的閱讀素材幫助解決。陳書梅教授的系列實證研究為大學生遇到情緒困擾時選擇閱讀素材提供了良好建議。
總之,海峽兩岸對書目療法的研究及一批大學圖書館逐漸開展并重視面向大學生的書目療法服務,推動了兩岸圖書館界在書目療法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有益于兩岸圖書館界在閱讀推廣方面開拓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創(chuàng)造更大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