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卿
我們的血液里面有血清,血清里面有抗原和抗體??乖悄軌虮蝗梭w免疫細胞識別、攻擊和人體需要清除的物質,大多數抗原的主要化學成分是蛋白質。抗體是某抗原被人體免疫細胞識別后,由免疫細胞產生的能夠與該抗原結合的蛋白質??贵w與抗原的結合具有專一性和特異性。
乙型肝炎病毒至少有4個抗原抗體系統(tǒng):HBsAg/抗-HBs、HBeAg/抗-HBe、HBcAg/抗-HBc、HBxAg/抗-HBx,分別稱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體、e抗原/e抗體、核心抗原/核心抗體、x抗原/x抗體系統(tǒng)。其中,HBcAg因為檢測過程復雜,不作為常規(guī)檢測項目;x抗原/x抗體因為水平低,也不作為常規(guī)檢測項目。臨床上常規(guī)檢測的乙型肝炎抗原和抗體有5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習稱“兩對半”。
無論是自限性或持續(xù)性乙型肝炎,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到人體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或從疾病發(fā)生到疾病恢復,血清“兩對半”有特定的演變規(guī)律,表現(xiàn)為“兩對半”各成分的不同組合形式,稱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標志模式?!白韵扌浴笨衫斫鉃樽晕一謴停俺掷m(xù)性”可理解為不能自我恢復并出現(xiàn)長期反復發(fā)作。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后,最早出現(xiàn)的抗原為HBsAg,最遲消失的抗原也為HBsAg,可稱為“早出晚歸”;HBeAg出現(xiàn)在HBsAg后不久,但其消失又早于HBsAg,可謂之“遲到早退”;抗-HBc的出現(xiàn)與消失與肝細胞內病毒的存在相平行,換言之,最早產生的抗體是抗-HBc,但其消失很晚;抗-HBe出現(xiàn)于HBeAg消失之后、HBsAg消失之前;抗-HBs出現(xiàn)在HBsAg消失之后,在肝細胞內病毒被徹底清除后仍存在一段時間,持續(xù)時間最長。
因此,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到人體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過程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標志模式有8種:首先是單項HBsAg陽性,接下來依次經歷[HBsAg,HBeAg,抗-HBc]陽性、[HBsAg,抗-HBc]陽性、[HBsAg,抗-HBe,抗-HBc]陽性、[抗-HBe,抗-HBc]陽性、[抗-HBs,抗-HBe,抗-HBc]陽性、[抗-HBs,抗-HBc]陽性,最后是單項抗-HBs陽性。其中6種有一些人們的俗稱,詳見下表:
從“大三陽”到“大二陽”、“大二陽”到“小三陽”、“小三陽”到“小二陽”預示疾病從感染、發(fā)病到趨向恢復,肝細胞內仍有病毒存在,但病毒數量依次減少;從“恢三陽”到“恢二陽”預示疾病趨向終止并進入恢復期,肝細胞內僅有殘留病毒存在,而且殘留病毒越來越少。
大多數急性乙型肝炎,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標志模式從“大三陽”到“小二陽”的演變時間不超過3個月,稱為自限性乙型肝炎。僅少數急性乙型肝炎,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標志模式在3個月內不能出現(xiàn)“小二陽”,提示很可能演變?yōu)槌掷m(xù)性乙型肝炎。
在自然條件下,約半數持續(xù)性乙型肝炎患者,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標志模式在有生之年能夠演變?yōu)椤靶∪枴?。能夠實現(xiàn)從“大三陽”到“小三陽”演變的持續(xù)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現(xiàn)從“大三陽”向“小三陽”轉變的年齡一般在35歲左右。僅少數持續(xù)性乙型肝炎患者,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標志模式在有生之年能夠演變?yōu)椤盎秩枴?。能夠實現(xiàn)“小三陽”到“恢三陽”演變的持續(xù)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現(xiàn)從“小三陽”向“恢三陽”轉變的年齡一般在55歲左右。
需要強調的是,單項HBsAg陽性不能稱為“健康”攜帶者,因為雖然感染者沒有癥狀,但病毒已經進入肝臟;只有最后是單項抗-HBs陽性才說明肝細胞內沒有殘留病毒,但并不意味著永遠不會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因為抗-HBs沒有永久保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