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亞萍
轉(zhuǎn)型從零開始
文/鄧亞萍
大家好,非常高興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人生的一些經(jīng)歷。我今天演講的這個題目是:《轉(zhuǎn)型從零開始》。
有一位老者曾經(jīng)問我說:“你的獎牌和獎杯都放在什么地方?”我講:“我父母拿出了一間屋子,專門作為一個榮譽室,把我所有得過的獎牌、獎杯、獎狀全部放在這個屋子里頭?!彼抑v:“你應(yīng)該把它收起來,因為這些已經(jīng)統(tǒng)統(tǒng)成為了過去。”
從那一刻開始,我一直在想這句話。因為作為一個運動員,轉(zhuǎn)型是很困難的??煲艘鄣臅r候,我就在考慮以后怎么辦,是繼續(xù)當教練呢,還是走向社會?如果說不當教練的話,我做什么?所以從那時候決定要去讀書,要更好地完善自己,于是選擇了去讀清華大學。
剛剛進清華的時候,可以說我還是很自卑的。當我上第一堂課的時候,就跟老師很坦率地講:“我在清華沒有辦法上來就跟大課,沒有這樣的水平,尤其英語的課程。”清華老師問我:“你的英文什么水平?”我說:“是零?!彼f:“那你先從26個字母試試吧!”我能想起來的26個字母,大小寫一塊混著寫,也沒寫全26個。
在清華讀了一段時間,我被中國奧委會推薦到國際奧委會,由薩馬蘭奇主席任命,成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的成員之一。第一次去開會,讓我極其地受刺激!因為所有的委員都是可以講英文、法文,唯獨我一個人帶著翻譯去。別人在討論問題的時候,翻譯總是慢半拍。等到開完會,在大家交流的過程當中,你總隔一個人。別人想跟你交流的時候,也覺得很困難。這個極大地刺激了我:我無論如何也應(yīng)該把英語先拿下!
1998年,國際奧委會要在葡萄牙開一次會,于是我去了英國。去之前中國奧委會的領(lǐng)導建議我應(yīng)該在會上發(fā)言,于是幫我寫了一篇很簡短的稿子,也就一頁紙。這一頁紙的內(nèi)容當時對我來講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根本不認識。怎么辦呢?于是在英國,我請了一個私人老師。我請這個老師把它錄下來——他講話,然后錄下來。我按照他講的,完全地模仿、學習。我把這個內(nèi)容用字典全部翻譯出來、標上音標,然后就跟著老師講的錄音帶一遍遍地學。就這一頁紙的講話,不超過五分鐘,大家猜猜我學了多長時間?多少?三天???你太高估我了!一個月?誰說的?沒錯!我真的是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學習這篇講話。最后到里斯本開會的時候,正好是薩馬蘭奇主持會議,他以為會是翻譯上,結(jié)果我開口就用英文講。我一開口講英文,薩馬蘭奇就笑了,然后一直笑到我最后把這篇講話稿講完。他說:“鄧才學了三個月的英文,能夠有今天這樣的一個發(fā)言,我們大家應(yīng)該給她鼓掌!”
好多人問我:“你害怕轉(zhuǎn)型嗎?”我說:“有什么好怕的呢?因為從一出生,就什么都不會,不就是通過學習一點點地成長起來的嗎?”所以說: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明天的成功。但明天的失敗,也不等于你后天不可以成功!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雖然很艱辛,很困難,但是,我愿意以勤補拙、笨鳥先飛。這個事兒,大家是公平的,對吧?你聰明,我多干點,咱倆可能也能扯平。但是到了最后的時候,是不是你真的比我聰明?那倒不一定了!因為功夫不負有心人。
我在清華畢業(yè)拿完學士學位后,又到了諾丁漢大學攻讀了一個碩士學位。當時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夠到劍橋讀一個博士學位。但剛有這個想法,我周邊的所有人——我的親人、我的朋友、我的老師,包括薩馬蘭奇,統(tǒng)統(tǒng)勸我別去讀。為什么?他們覺得太難了,說:“你名氣這么大,萬一讀不成,多難看啊!”我知道,這都是在為我考慮。但是我覺得:我這輩子機會來了,干嗎要等下輩子?所以,我仍然非常堅持地去讀劍橋。
我就讀的是 Land Economy,翻譯過來叫土地與經(jīng)濟。當時是2003年,中國正在申辦奧運會,我們要去籌措大量的資金——就是要做大量地市場開發(fā),這樣就能減輕我們國家的負擔,利用更多的市場資源,就能夠幫助我們辦好奧運會。
所以,我就積極地參與了這個部分的工作,走訪了一些國外的CEO,包括他們主導的一些做市場開發(fā)的Marketing(市場營銷)。這導致我的博士論文定題——《奧林匹克品牌的商業(yè)價值研究》。
為什么要研究奧林匹克的品牌商業(yè)價值?大家知道,奧運會講的是奧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強。那么,是什么樣的無形的手在推動著奧林匹克運動蓬勃發(fā)展?是商業(yè)的模式。因為在奧林匹克運動當中,大家不要簡單地把它看作是一個體育比賽。其實,奧委會對每一次奧運會的各個項目都會進行嚴格地評估,通過多個參數(shù)、多個指標,來評估和排序這28個項目。哪些項目是最不受歡迎的,那么就要淘汰掉,從而引進現(xiàn)在年輕人最喜歡的項目到奧運會。因為他們知道:抓住年輕人,就是抓住了未來!抓住了未來,奧林匹克運動才能蓬勃發(fā)展!一個奧運會都以“用戶”為導向,何況今天的互聯(lián)網(wǎng)。
在我沒進入這個行當之前,我拜訪了多位這個行業(yè)的專家、學者、老師,還有業(yè)界的大牛,包括李開復(fù)、張朝陽、馬云、曹國偉,可以說沒有一個我沒拜訪到的。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確確實實給了我非常多的建議和意見,也潑了非常多的冷水。因為我們畢竟經(jīng)驗不多,我進入這個行當時間也不長,可以說就是一個學生。
今天作為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CEO,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定戰(zhàn)略方向。其次,找到愿意跟你同甘共苦、能夠創(chuàng)業(yè)奮斗的一批精英,然后帶領(lǐng)大家勇往直前。所以,我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若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就是要不斷地歸零。
我們要有歸零的決心,要保持勇往直前、拼搏向上的一種精神。在拼搏的過程當中,一定會遇到困難。那么我們該怎么辦?我們要有忍耐力!你的忍耐力有多強,你的成就就有多高。你的承受力有多大,你的成功機率就會有多大!
謝謝,這些就是我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