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芹
不知何時起?!澳闶亲畎舻?!”成了競技類節(jié)目的標配,而且無比寬廣地蔓延到了生活中。這樣的話,作為一種鼓勵或相對抽象的贊嘆,當然也是令人開心的,可要真的認為時時事事自己都必須是最棒的,可就太難為自己了。
不可能人人都是最棒的,這是客觀真理。況且。任何比較都有范圍和時效。拿了班級第一,還有年段第一,拿了年段第一,還有更大區(qū)域的競爭。
人的好勝心,其實是天然就有的。無論是《射雕英雄傳》的“華山論劍”還是《海上鋼琴師》的世紀對決,都讓我們看得驚心動魄,無比神往。獨孤求敗,確實帥翻天。
只是,人人都可以獨孤求敗嗎?
過于爭強好勝,要求自己事事都要比別人優(yōu)秀,稍有缺點,就覺得無法忍受,人生會無端地變得特別艱難。如果是發(fā)自內心地爭強好勝,再怎么吃苦,總也算心甘情愿。如果是被爭強好勝的家長催迫著“只許勝,不許敗”,孩子的內心就真的會苦不堪言。當“贏過所有人”成為家長的唯一目標時,孩子只能把這種目標與父母對自己的愛等同起來,認為如果自己不能更優(yōu)秀。他們就不會愛我。長時間地在這種重壓之下,一旦力不從心,就會對自己產生嚴重的懷疑。
有時候是害怕輸,有時候是討厭輸,因為從小到大贏習慣了。特別在乎輸贏的人,會認為輸贏的概念適用于人生的所有事。一切的鮮花著錦都來自勝利,而一切的愁云慘霧都歸因于所謂失敗。
當我們萬分糾結于輸贏時,往往會陷入自卑與虛榮的兩極,而忘記到底什么才是真實的自己。很多時候,想要面對真實的自己,首先要學會接受自己,接受自己不只會贏,也一定可能輸?shù)氖聦崱?/p>
獲得持續(xù)不斷的成功。其實并非個人因素可以決定的。小時候特別出色和成年后依然光環(huán)強大不是一回事,學霸和社會精英各不相干,生活的美滿和睦與外人的仰視亦完全不同。
爭強好勝,不能接受失敗的人,其實在挫折面前的承受力更弱。如果你規(guī)定自己任何想要的都不能失去,那么一旦不能得償所愿,就容易萬分沮喪;相反,如果覺得有些東西是可以失去的,倒能更容易地接受挫折。
從朋友的角度來說,很多人會害怕和那些爭強好勝的人在一起。他們在對自己苛求的同時,也很容易自然地對其他人苛求。當這種苛求不被接受時,好強的人會認為一切的錯均在于他人,而之所以無法扭轉他人的觀念,只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強大,而陷入更加無法開解的死循環(huán)。
我們的一生漫長而短暫,有太多本事需要學習。學會認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沒有人可以一刻都不停地奔走在成功的路上,失敗,往往可以給我們一個停留和思考的機會,換個角度看世界。
承認自己不是萬能的。承認自己有時候也可能會輸,是接受自己、了解自己和愛自己的必需。
有人說,完美就是用來打破的,而沒有失敗呼應的成功,也是索然無味的。
我們可以不服輸。但要學會認輸。
這個世界,遠比我們看到的要浩渺,人生的曲折,也遠比我們的想象更豐滿。
輸了有什么關系?我們可以從現(xiàn)在開始,學著怎么輸?shù)酶痢8酗L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