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麗
摘 要:本文通過農村學生實際狀況,將原本令學生感到十分困擾的作文課,通過與鄉(xiāng)土化相結合開辟一條全新的教學方式,融合當地人文、風光乃至農家勞作,將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調動起來,打開創(chuàng)作思路,引發(fā)創(chuàng)作真意。
關鍵詞:農村;作文教學;鄉(xiāng)土化
通過從村初中生作文可以發(fā)現,文章大多為“臨摹之作”,在描述生活方面過于平淡乏味,更有甚者已經脫離了現實生活。然而,農村初中生的生活、學習氛圍尤為自由,具備特有的自然條件。可是并非僅僅在內容方面與現實脫軌,作文水準過低,還會對鄉(xiāng)土生活過于淡漠,甚至鄙夷,尤為令人堪憂。由此可見,探尋鄉(xiāng)土化的農村作文教學方式極為迫切。
一、農村作文優(yōu)勢
在當前的社會中,農村學生并未能夠引領時代的潮流,更加無法與城市生活相接軌,可是其具備遼闊的農村背景,寬廣的生活天地,具有城市學生較難擁有的生活姿態(tài),具有自身特殊的優(yōu)勢。在我國的作家中,許多均源于農村,農村生活成為其提供打造新作品的資源,終其一生,也受用不完。
城市學生只有在郊游時才會親近大自然,而農村學生每天都會與這些天然的花草樹木生活在一起,在田間玩樂。城市學生在游樂場時,農村學生也在做著他們的游戲,比如:木頭人、跳繩、丟沙包等等;城市學生喝著甜甜的果汁時,農村學生卻知道水果生長的整個過程,食用到真正的純天然無污染綠色產品,另具一番體會。
農村學生能夠自由的在鄉(xiāng)間奔跑,感受一草一木,與小動物相處,了解其生活特征,享受更多鄉(xiāng)間故事和歌謠,這所有的一切,真實且不造作,將這些元素帶入作文中時,一定可以令農村學生的作文十分豐滿。
只有真正體會并開發(fā)出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資源特點,良好展現其作用所在,則會令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光彩絢爛,令農村的初中生能具備大山一樣的情懷,通過質樸的言語,在遼闊的作文世界中描述自己恬淡的人生。
二、農村學生作文現狀
近幾年來,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并未獲得較大的成效,逐漸變?yōu)橐粋€急需解決的問題。
1.欠缺閱讀累積。學生所學的科目有十幾種,每天大多數時間均在課堂內度過,欠缺課外閱讀的時間。而課外閱讀最為能夠填補教學。課外閱讀不但能夠調動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還可以打開學生的眼界??墒?,許多其他學科老師與一些家長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持反對意見,擔心影響學生的基礎課程,覺得看課外書并不好。所以,不論學生讀任何課外書,都被禁止。以此令學生寫作文時,會覺得異常乏味、枯燥。
2.教學效率較低。據分析,平時的課堂作文教學帶給學生寫作的影響并未與老師的期望值對等,這體現出平時的寫作教學效率較低。這是由于寫作教學具有無序性。課堂教學不具備完善的教學體系,欠缺應具備的明確目標及具體規(guī)劃。并且老師對寫作基本知識與技能講解較少,學生不具備基本寫作知識。也因為老師欠缺細心的批閱,欠缺生動活潑,極富效果的評語及溝通,不重視鼓勵學生,令學生無法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會打擊學生寫作的熱情。
3.欠缺作文樂趣。許多學生恐懼作文,將作文視為壓力,甚至會談作文則色變。有些學生為了盡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反復書寫相近或相同的語句,還有的學生竟然會通過抄襲草草了事,更有甚者,連動筆都覺得懶于應對。
4.欠缺生活累積。學生每天的生活只是家、學校、家。課余生活尤為乏味,與社會接觸較少,欠缺生活累積。并且,當前初中生大部分為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欠缺同情心與愛心,不懂得在思想感情中尋求素材,乃至在作文中體現出冷漠、矯情、偽裝的現象。
三、農村作文教學鄉(xiāng)土化的實現方法
1.不斷累積,為學生提供寫作源泉。如果想要令學生在寫作時不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想要令作文的內容十分鮮活,富有生命,老師則需為學生傳授累積素材的方式。因為農村初中學生經濟環(huán)境受限,身邊材料較少,網絡資源受限,老師需多展現出主觀能動性,豐富學生的素材庫。
2.開拓課外閱讀,保存源頭資源。農村初中學生的生活與學習范圍較小,所以,需要勇于進行課外拓展,令學生的課余生活更為豐富。在閱讀當中,需將讀書筆記做好,并對感觸較深的文章寫好讀后感。
3.耐心教導作文。愛是教學中十分有效的方法,只有將愛融匯到個體事件當中,感化學生的內心,才能寫出十分富有情感的文章。愛作為情感體驗無需具備高深的知識,也無需具備大道理,僅需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細微表情,則可傳遞出許多愛心??梢酝ㄟ^孔子的教育方式教育農村學生的作文教學,老師和學生關系融洽,時常探討問題,在細節(jié)中體現出對學生的真情實感,如此一定會讓學生愛上寫作。實則,并不需要對學生給予較高的期望,主要在于以愛為名,細心培養(yǎng)學生勇于寫、勇于說、勇于練的能力,如此學生則會輕易愛上寫作。
4.綜合當地人文景觀激發(fā)寫作熱情。為調動學生對寫作的激情,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祭掃烈士墓,帶領學生走入農民革命運動先驅者的故居,讓學生體會到紅色文化的精神所在,令其心靈得到凈化與震撼,燃起寫作的欲望。老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這類活動時,需謹記掌握教學的度,帶領學生進行觀察、記錄和感受,以此讓學生隨時關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將其寫入作文當中,而非走馬觀燈,毫不認真。老師在學生寫作當中需給予充分的關懷,指引學生,并將課內外寫作訓練良好相結合,如此則會令學生的寫作熱情越來越高。
5.情感真實化。鄉(xiāng)土生活一直緊隨城市腳步,城市文明逐步在吞沒鄉(xiāng)土文明,我們應對鄉(xiāng)土生活的轉變開心,也需多消失的文明懷念。對于鄉(xiāng)土生活中積極的態(tài)度、淳樸的人們需給予較大的肯定與尊重,對鄉(xiāng)土生活中存在已久的文化習俗需發(fā)揚光大,總而言之,只有讓作文極富真實情感,才可以引發(fā)他人共鳴。
四、結語
遼闊的農村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資源,農村初中作文教學需處于現實角度,掌握鄉(xiāng)土化生活的資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不會對寫作產生恐懼的心理。身為老師,需要做學生的指南針,引領學生邁向生活,有效運用農村的豐富題材,豐富自身的知識財富。
參考文獻:
[1]劉麗梅.淺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J].文學教育(上).2011.(05):58-59.
[2]楊益明.積累——作文教學的源頭活水[J].成才之路.2011.(11):65.
[3]姚毅.作文教學應注重個性 立足平時體驗[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