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英,池 進,王立峰,蔡 樺
(1.華僑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 2.國際交流學院,泉州 362021)
?
高校教師職業(yè)倫理困境調查研究
曾繁英1,池進2,王立峰1,蔡樺1
(1.華僑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 2.國際交流學院,泉州 362021)
當兩個正確的價值觀相互沖突而又必須擇其一時,教師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心理困境。這種倫理困境是誘發(fā)舞弊、造假等敗德行為的主要因素。借助問卷,調查高校教師對職業(yè)倫理價值的認知狀況,考察其所遭遇倫理困境的類型、應對方式及識別和突破倫理困境的能力。調查發(fā)現,教師群體的教學倫理價值偏向分散;科研與教學沖突是教師面臨的最主要困境,其次是不知如何處理與上課不認真聽講或考試違紀學生的關系;自行解決和向前輩咨詢是他們解決倫理困境的主要方式。
高校教師;職業(yè)倫理;倫理困境
學術造假等敗德行為一方面揭示了高校教師的行為異化,另一方面也告示著這個群體正遭受越來越多的實踐困境和倫理考驗。倫理是界定行為正確與否、好與壞、合適與否的原則,而倫理原則源于倫理價值。隨著現實社會中逐利風氣盛行,社會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化,高校教師在處理教學與科研、職稱評審、師生關系等事務時經常陷入進退兩難的心理困境。而這種倫理困境是引發(fā)敗德行為最根本的啟動因素[1],因為在高校倫理治理規(guī)則普遍缺失的情況下,如果個體缺乏堅定的倫理信念和識別利益沖突的能力,私利、責任規(guī)避、偏袒等欲求會超越公平、正義,在支配行為選擇過程中占上風,進而誘發(fā)敗德行為。桑瑜、張忠華[2]的調研發(fā)現,高校教師的職業(yè)倫理問題嚴重;特別是青年教師群體重科研輕教學、重量不重質的現象普遍。宋萑、張倩[3]發(fā)現高校教師的倫理困境主要源自倫理價值矛盾、復雜的權力互動及內部力量對比。何穎[4]則認為來自企業(yè)或政界的帶傾向性的科研資助左右教師的研究及績效考核壓力是教師職業(yè)倫理困境的誘因。西方學界普遍認為教學是一種倫理實踐活動,并在此基礎上應用調查分析、案例分析構建了多種教師倫理分析或決策模型。奧澤[5]從職業(yè)責任、倫理判斷標準及行為承諾層面構建了著名的教師倫理沖突形成模型,認為當正義、關懷和誠實三種倫理訴求無法同時滿足時便產生了倫理困境,并進一步提出了克服倫理困境的5種行為取向。Kierstead 和 Wagner[6]構建了三分法的倫理決策模型,即結果主義、非結果主義及功利主義。Patricia[7]調查發(fā)現美國青年教師經歷的倫理困境大多和學生有關,并普遍使用功利主義法解決倫理問題。Kirsi[8]發(fā)現“不知如何與學生相處”等是教師最經常遇到的倫理問題。
教師對職業(yè)倫理價值的認知及所遭受的倫理困境屬于內隱性心理活動,主體通常不愿意主動述說甚至不愿讓他人窺見。同時,這種發(fā)生在特定職業(yè)活動過程的倫理價值訴求和倫理價值沖突在內容上又會呈現一定的共性和普遍性。因此,以背靠背為特征的問卷調查適合于考察教師的心理困境與倫理價值觀。下文主要考察高校教師對教學倫理的認知狀況,在日常職業(yè)活動中是否遭遇了什么樣的倫理困境,他們又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一)問卷設計
首先借鑒Patricia考察新教師的問卷,調查我國高校教師對教學倫理要求的感知情況、個體價值觀對日常工作的影響以及對最應該教授什么給學生的認識。其次,借鑒 Oldenburg和Christopher[9]考察學生關于教授性別引發(fā)倫理困境的情景,設置了13項高校教師可能遭遇的倫理困境作為備選項目,最終根據受訪者的選擇結果觀察各種倫理困境出現的頻次。最終本問卷由四部分組成,第一、二部分考察關于教學倫理要求、價值觀影響及最應傳授什么給學生的感知,第三部分考察教師在職場所經歷的倫理困境,第四部分調查其處理這些倫理困境的常用方式。
(二)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
2014年9月—11月在福建省內通過郵寄紙質問卷、發(fā)送email等方式共收回174份有效問卷。被調研對象來自福建省內三所一本高校,其中男教師為70人,女教師104人,這可能是因為調查對象多數來自文科,女教師占比高些的緣故。從職稱、學歷和年齡分布看,調查樣本中年輕教師比例大,契合本文關于年輕教師對識別和突破倫理困境的需求可能更強烈的關注點。
(一)關于教學倫理訴求的認知現狀
教育作為一種使人為“善”的活動,對教師有獨特的倫理訴求。教師對教學倫理訴求的感知會直接影響其教學態(tài)度與行為。問卷借助13個選項從教學職責、教學內容、教師職業(yè)及行為等方面,按照不同意、不確定及同意三種程度考察教師對教學倫理訴求的感知情況。盡管有87.3%的樣本認為完成教學任務是自己的主要職責,但依然有12.5%的教師不認可這一點,甚至有5.7%的教師不同意。這說明對部分教師而言,科研或行政職責超越了教學。關于學生是非觀的培養(yǎng),7%的教師認為與己無關,14%無法確定,二者合計占21%。這是重技能與知識傳授、輕價值觀與責任觀塑造教育觀念的體現。關于“我希望我對學生的教學能影響他們一生,不僅讓他們成為一個好學生,同時讓他們成為一個更優(yōu)秀的人”有91.9%的教師都表示同意,表達了他們對教書育人的美好愿望。接下來的“我認為教師職業(yè)具有道德屬性”和“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表現出較高的道德水準”也分別獲得96.6%和94.3%的贊同。但在考察對課堂外倫理行為要求的認知時,卻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如,“我認為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表現出較高的道德水準”有18.3%的教師不認可;“我的同事也認為無論是課堂內外我都應該為人師表”選項,有34.7%的人不認可。這與傳統(tǒng)上社會公眾對教師的道德楷模訴求有較大偏差。此外,47%的教師認為應聘教師崗位時領導不關注個人價值觀,更有55.1%的人認為個人價值觀與自身的考核聘任無關。最后一個選項反映職業(yè)歸屬感與榮譽感,但有20%的教師未必愿意告訴人家“我是個教師”。
(二)教師自我價值觀的認知和表達
倫理價值觀是人們持有的關于好與壞、對與錯的總體觀念,是關于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的基本見解。受訪教師中近70%的人不認為其價值觀和學生相近。這恐怕主要是年齡差距、代溝所致。但其和學生家長的差距更大,不同意和無法確定合計高達75.3%,或許是大學教師和學生家長的聯系甚少所致。但即便和早夕相處的領導同事相比,價值觀的認同度也差距甚遠。67.4%的教師不認為自己和領導的價值觀相近;同樣地,59.35%的人不認為自己和同事的價值觀相近。與此同時,大多數教師認為可以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觀,也敢于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價值觀。但Kenneth認為成熟的老師往往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不會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相比之下,在領導和學生家長面前表達自己價值觀的比例就小得多。這一方面說明大學里平等、自由的氣氛遠未形成;也說明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存在缺陷。
(三)最應該教授什么給學生
這涉及大學究竟應該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人才問題。本文借鑒Oldenburg的問卷設置了13個普通公眾推崇或期待的良民品質作為備選項目,發(fā)現“責任感”、“正直誠實”、“尊重”排在前三位,亦即我國教師認為這些是最應該教授給學生的東西。這和Patricia調查發(fā)現尊重、誠實正直及容忍、接納排前三的結果有異。但這投射出我國當代年輕人責任感缺失、誠信品質不足、尊重他人與秩序精神欠缺的時代特征。
(四)教師遭遇倫理困境的類型
倫理沖突往往給主體的行為選擇帶來巨大困惑。從調查結果(見表1)看,“不知如何處理教學與科研沖突問題”是高校教師面臨的頭號心理困境。這個困境表面上看是教學和科研的時間與精力沖突,實質上是職業(yè)價值取向抉擇。其次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平衡少數不認真聽講和多數好學上進同學的課堂秩序與關系。這種抉擇會因處理方式的多樣性、處理結果的多重性及涉及眾多學生利益而變得異常復雜?!安恢绾翁幚砜荚噲錾系倪`規(guī)行為”與“不知如何處理人權與規(guī)則的沖突”兩個項目并列第三。盡管幾乎所有高校都有針對前者的管理規(guī)定,但決策過程往往是教師單獨面對其熟悉的學生,難免綜合考慮處罰后果的嚴重性、作弊證據的充分性及主觀動機和客觀結果的優(yōu)先性等因素;不論最終是否將作弊情況上報學校,教師首先必須在心理上說服自己。另一方面,自由、平等、獨立盡管是公認的發(fā)展高等教育的精神支柱,但長期以來高校管理實踐特別是管理制度、規(guī)范或規(guī)定不同程度地存在與此相沖突現象。如,為了防止學生考試作弊,考試過程禁止學生上洗手間。實際操作過程教師常常對此類規(guī)定常??扌Σ坏谩4送?,由于領導掌握著特殊資源與關系,如何既不阿諛奉承也不游離于領導的視野之外也成為教師的重要困惑?!安恢绾伟盐諏W生關系的松緊度”排列第五,與學生關系過密或過疏似乎都不合乎職業(yè)要求。而國外高校重點監(jiān)管的異性師生關系在我國似乎不是個重要問題,在調查中排列最后。
表1 工作中遭遇的倫理困境
(五)教師應對倫理沖突的方式
倫理學通常將決策方法歸為結果論和義務論兩大類。前者按照行為結果的好壞進行抉擇,后者則著眼于行為過程的公平正義性。但由于主體價值取向的差異性和過程評估的復雜性,使得人們往往借助更簡便快捷的方法與途徑進行倫理決策。如,向前輩咨詢、與朋友商量、自行解決及以法規(guī)為導向等方法就更具操作意義。考慮到教師可能選擇不同的方式應對不同類型的倫理沖突,本文從方法和類型兩個維度調查,結果見表2。可見,自行解決和向前輩咨詢是我國教師克服各類倫理沖突的主要方式,尋求法律幫助最少。這從另一角度反映了高校管理系統(tǒng)中相關規(guī)范的嚴重缺失,多數倫理沖突依賴私人自行處理。這必然導致處理方式與結果的隨意性,有違公平正義教育秩序的建設與維護。
表2 教師如何處理倫理沖突
倫理意識活動能力是高校教師完成教育工作必備的技能。但其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外部環(huán)境,尤其制度規(guī)范的約束與指引,及內心微世界的訓練與積累。
1.重新審視高校管理制度的倫理基礎,建立戒律式高校教師行為準則。任何高校的有效運轉都依賴一套飽含倫理價值觀的管理制度及認可這套管理制度理義的執(zhí)行者。倫理問題是制度的基本問題[10]。長期以來由于舊體制遺留的行政官僚作風,使得高校的行政、教學、科研、人事及學生管理等制度存在深層次的倫理價值缺失。特別令廣大教師極為困惑的教學與科研關系問題直接涉及高校績效考核、引進人才及職稱評聘制度,尤其需要從倫理價值審視角度進行重新設計。明令禁止的戒律式制度規(guī)范,如禁止教師無故拒絕學生的輔導要求,禁止在課堂上講說、分發(fā)與課程無關的話題、材料等,可幫助教師進行快速的倫理抉擇,克服長期以來“為人師表”等模糊道德概念帶給教師的困惑。
2.設立倫理組織機構,負責協(xié)調處理倫理事件。教師行為準則的有效運行需要相應組織機構保障。在學校治理結構中設立倫理委員會專門負責學校倫理價值觀定位、維護與提升,負責處理具體倫理糾紛,提供倫理咨詢,對違規(guī)教師出具倫理警示或提請校方予以處分。倫理委員會的設立與運行有助于逐漸將公平、正義、獨立、創(chuàng)新等價值觀進行結構性儲存與傳揚,并慢慢內化為每個教職員工的日常行為選擇與行為秩序,消除倫理困境誘因,防范舞弊、投機等敗德行為的泛化。
[1]Trevino,L.K.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 Organziations: A Person-sitution Interactionist Model[J].Th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6(11):601-617.
[2]桑瑜,張忠華.大學青年教師專業(yè)倫理現狀調查[J].教育學術月刊,2013(7):79-83.
[3]宋萑,張倩.教師專業(yè)倫理實踐困境與解困路徑[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5-10.
[4]何穎.美國高校教師專業(yè)倫理規(guī)范體系的經驗與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2(2):36-40.
[5]Oser,F.,Althof,W.Trust in Advance: On the professional moralityof teachers[J].Journalof Moral Education,1993(3):253-275.
[6]Kierstead,F.D.,Wagner,P.“The Nature of Morality”:In the Ethical,Legal,and Multicultural foundations of Teaching[M].Madison, Wisconsin: Brown & Benchmark Publishers,1993:1-24.
[7]Patricia Melo.Ethical Conflicts in Teaching:The Novice Teacher’s Experience[J]. W.-M.CONNECTIONS,2003(3):175-189.
[8]Kirisi Tirri.Teachers’Perceptions of Moral Dilemmas at School[J].Journal of Moral Educaion,1999 (1):31-47.
[9]Oldenburg,Christopher M.Students’Perceptions of Ethical Dilemmas Involving Professors:Examing the Impact of The Professor’s Gender[J].College Student Journal,2005(1):129-131.
[10]吳國娟,李昌新.大學教師聘任制度的倫理反思[J].教育評論,2007(3):21-24.
Survey on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al dilemmas
ZENG Fan-ying,et al.
(CollegeofHuaqiaoUniversity,Quanzhou362021,China)
College teachers fall into the psychological dilemma when they have to choose one from two conflicting but correct values.This kind of ethical dilemma is a key factor which induces fraud,cheat and moral hazard.The questionnaire is applied to survey what the teachers’ knowledge about professional ethical value are,what kinds of ethical dilemmas they are facing,and how they deal with them.The paper finds out that teaching ethical values tend to disperse among the teachers,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research and teaching is the main dilemma,which is followed by not knowing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teachers and those students who do not listen carefully in classroom or cheat on exams .College teachers are used to resolving such dilemmas by themselves or consulting senior colleagues.
college teacher;professional moral cognitive;ethical dilemma
10.3969/j.issn.1009-8976.2016.01.033
2015-12-03
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福建省高校教師職業(yè)倫理困境及其應對研究”(項目編號:FJJKCGZ14-053)
曾繁英(1969—),女(漢),福建將樂,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職業(yè)倫理困境理論。
G40-059.1
A
1009-8976(2016)01-0116-04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編號:JB-SK1126)
福建省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項目編號: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