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幅象征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巨大卷軸在場地中央緩緩展開。最早出現(xiàn)在畫卷上的,就是花山巖畫。
花山巖畫基于其獨特的景觀構建方式和圖像表達系統(tǒng),生動地描繪了自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2世紀約700年間,聚居于左江沿岸的駱越人的精神世界和社會發(fā)展面貌,以及該區(qū)域由舞蹈祭祀儀式、巖畫繪制活動彼此交融而形成的極其繁榮、富有活力的祭祀傳統(tǒng),被稱為“崖壁畫的自然展覽宮”、“斷崖上的敦煌”。
花山,壯語叫作“岜萊”,意為“有畫的山”。這些“有畫的山”集中分布于廣西崇左市寧明、龍州、江州、扶綏4縣(區(qū))境內的左江兩岸105公里河段,共包括38個巖畫點109處4050個造型各異的圖案,形成亞洲東南部規(guī)模最大的巖畫群。
廣西崇左市是“駱越之都”,古為壯族先祖駱越人聚居區(qū)。位于崇左市寧明縣的花山巖畫,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單體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巖畫。整幅巖畫寬約172米,高50米,面積達8600平方米,可數(shù)圖像1900余個,包括人、馬、狗、刀、劍、銅鼓等,最高的畫離水面60多米。
生息繁衍于此的駱越人選擇大江轉彎處陡峭巖壁的高處繪制巖畫,記錄當時的祭祀場景。巖畫與山崖、河流和臺地共同構成了神秘而震撼的文化景觀,展現(xiàn)了他們敬畏自然、珍愛生命的精神追求。
花山巖畫歷經2000多年的櫛風沐雨,顏色依舊絢麗。巖畫的主要成分是赤鐵礦,并以含有草酸鈣的植物汁液為黏合劑。在巖畫層的上面,還覆著一層草酸鈣的膜,這個膜和顏料結合起來,硬度非常高,比巖石的硬度還要高,所以它能保持幾千年不褪色。
為何花山巖畫能申遺成功?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分析說,花山巖畫有其獨特性,“周圍有墓葬和遺址,時代和巖畫都比較相近”,如此就形成了證據鏈,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當時人的活動歷史。
因此,劉慶柱認為,花山巖畫的申遺成功并不意外。
劉慶柱認為,雖然花山巖畫申遺成功了,但是其保護才剛剛開始。
“巖畫的保護難度很大?!眲c柱說,首先是環(huán)境問題,因為花山巖畫裸露于室外,再加上廣西當?shù)販嘏瘽駶櫟臍夂?,霉菌成為保護巖畫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敦煌壁畫在室內,比花山巖畫就好辦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