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中職生學習積極性較差,本文基于問卷調查,從內因(學習基礎、學習動力、自制能力等)及外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兩方面對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不良因素進行剖析,希望構建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合力,并注重學生對于學習興趣方面主觀能動性的提高,使學生真正提高學習積極性,最終學得過硬的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中職生;學習積極性;內因;外因;教育合力
如今,隨著國家對職業(yè)教育的鼓勵和支持,以及大學生就業(yè)形勢的嚴峻,越來越多的初中畢業(yè)生主動或被動放棄普高升學這條路,走進了中職學校。然而,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是現在的中職學生入學后表現出組織紀律觀念淡薄、學習毫無興趣、學生流失率高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中職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給學校聲譽帶來消極影響,如今的中職教育困難重重。基于此背景,為調查出影響中職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消極因素,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以便進一步解決該問題,使中職學校的教學工作日趨高效,我們于2016年4月,對我校2014級及2015級的7個專業(yè)的500名同學進行了影響學習積極性的原因調查,現報告如下:
一、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問卷設置
按照“有效發(fā)揮中職生學習積極主動性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研究的需要設計調查表,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內在因素(學習基礎、學習動力、學習興趣、自控能力、班風校風等),外在因素(學校因素---硬件設施、教學過程、學生管理、獎懲機制等;家庭因素---父母職業(yè)、文化程度、教育方式、家庭氛圍等;社會因素---就業(yè)門檻、手機與網絡、享樂主義及拜金主義等不正之風影響等)三大項,15個大問題40個小問題。
(二)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我校2014級及2015級的7個專業(yè)的500名同學,以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涉及專業(yè)有學前教育(105人)、汽車駕駛與維修(95人)、服裝設計與工藝(35人)、計算機技術(105人)、模具設計(35人)、建筑工程施工(45人)、會計(80人)。
(三)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領回問卷,利用晚自習時間,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答卷,不填寫姓名。共發(fā)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5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
二、結果分析
(一)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在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大部分學生(72%)中考成績在350分以下甚至并未參加中招考試,學習基礎較差,沒有掌握正確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大部分同學(60%)學習動力來源于獲取一份理想工作,有15%的同學為獲得知識充實自己并對所學專業(yè)非常感興趣,有5%的同學毫無學習動力,這說明我校同學的學習目標比較務實,但對專業(yè)的熱愛程度不足,任課教師應加以引導,將學生對本專業(yè)的學習興趣進行提升;大多數學生(75%)很想提高學習成績,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缺乏耐心鉆研、拼搏奮斗的優(yōu)良品質,他們遇到困難就退縮,碰到干擾就妥協(xié),難以抵制各種不良誘惑,表現出較差的自控能力。
(二)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外在因素
1.學校因素
我校前幾年,為每個教室安裝了多媒體,現在幾乎每位老師上課都會利用課件及投影儀,教學更加直觀,形式更加多樣,深受師生喜愛,但有55%的學生認為學校在網絡教學的利用上不夠充分,在查找學習資料及資源共享上不太方便,學校應為每一臺計算機聯(lián)網或者建立電子閱覽室成為主要訴求。而在教學方面,學生普遍反映,很多老師還是“填鴨式教學”,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聽課興趣,對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培訓和提高是改善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項重要舉措;有45%的同學認為,在學校學習好壞并不是老師判斷學生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甚至不是主要標準,使他們學習缺乏動力,認為考90與考60沒什么區(qū)別,對學生的考評方面,學校應加大學習成績的評分比重。
2.家庭因素
我校80%的學生為農村戶口,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是初中甚至小學畢業(yè),對孩子的教育無方法可言,或簡單粗暴或放任自流,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不暢,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大多(60%)家長是周末回家,隨口問一句,有10%的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從不過問,只有5%的家長會經常與老師聯(lián)系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并與老師共同教育。學校應采取家訪、家長會、QQ微信群等方式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幫助家長形成正確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孩子的管理上,齊抓共管,方能促效。
3.社會因素
社會上存在的就業(yè)低門檻對中職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帶來巨大沖擊,不少學生(35%)會感到學與不學照樣找工作,學多學少照樣有人要,上個中職,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其就業(yè)出路,同時,沉迷網絡(25%)和社會上的一些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也不同程度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需要老師經常給學生做思想工作,幫助其擺正心態(tài),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經常組織學生短期對口實習,讓他們增長見識,了解到掌握技能對良好就業(yè)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目前中職學校迫于生存壓力放低招生門檻,致使生源質量較低,學生文化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興趣缺乏;有些任課教師仍采取“滿堂灌”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家長與子女缺乏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社會上存在的就業(yè)低門檻及各種不良誘惑對缺乏辨識是非能力的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來巨大沖擊。
學生的教育不應是孤立的學校教育,家庭和社會對學生的教育也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學校應聯(lián)合家庭及社會資源,構建社會、家庭和學校聯(lián)合教育的一體化和諧教育體系。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唯有從外因上通過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合力,并注重內因方面學生對于學習興趣方面主觀能動性的提高,內外因相結合,使學生真正提高學習積極性,最終學得過硬的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王瑞軍.影響中職生學習積極性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146.
[2]蔡六艷.淺談提高中職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J].新課程(上),2013,(04):360
[3]曹繼偉.提高中職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J].河南教育(下旬),2011,(09):48.
作者簡介:孫亞莉,女,漢族,河南范縣,鶴壁市機電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