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毙W生的心理發(fā)展正處于想象力培養(yǎng)的黃金時期,如果在這個時候采用適當?shù)氖侄芜M行經(jīng)常性的訓練,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我在幾十年的語文教學中進行以下嘗試:
1.運用插圖,啟發(fā)想象
我國著名老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备鶕?jù)小學語文教材文圖并茂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或啟發(fā)學生繪聲繪色地敘事,或栩栩如生地狀景,或神形兼?zhèn)涞貙懭?,或身臨其境地談感受,竭力熔詩、畫、情、景、色、聲于一爐,使學生的想象欲得以誘發(fā)。譬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這課有幅插圖,畫的是一團烈火把邱少云整個兒包住了,他像千斤巨石一般,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我教這課時先讓學生聯(lián)系各人偶爾不小心,被火爐、火筷、開水燙著時的表情、語言和動作,然后指導他們一邊看圖,一邊展開想象。我問:“通過插圖中邱少云叔叔的目光、表情和動作,你能想象出他這時會想些什么呢?”孩子們通過想象,把手都舉起來了,有的說:“他想,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說什么也不能動一動!哪怕是燒焦、燒死,也要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有的說:“他想,如果動一下,敵人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不但周圍同志的性命難保,而且這次戰(zhàn)斗也不能取得勝利!”還有的說:“他當時的思想斗爭一定很激烈:自己要活,必須就地打幾個滾,撲滅身上的烈火,但這樣對革命造成的損失太大了。做為一個志愿軍戰(zhàn)士,寧愿犧牲自己,也要嚴守紀律!”想象的力量這時不但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而且作用于他們的心靈,使邱少云這個熠熠閃光的高大形象,進一步在孩子們幼小的心田里聳立起來,成為他們終生難忘的遵守紀律的楷模。
有些課文沒有插圖,我就根據(jù)課文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的人物形象,典型的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文學語言,請人畫一些掛圖。或者在各種畫報里剪一些畫圖。孩子們就像欣賞一首名曲,個個雙眸凝視著掛圖,仿佛不是置身課堂,而是正在千里之外的蒙古草原上流連忘返哩!使教學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2.結合課文,展開想象
這是喚起學生對感知體驗的回憶,展開想象的翅膀,悟出文章的真締,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
(1)略寫部分補敘化。許多人寫文章,都喜歡采用“有詳有略,詳略得當”的寫法,在我們的教材中,這類例子很多。如果在這些略寫的地方,教師能恰當?shù)卦O置一些疑問,讓學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補敘,不僅能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處于“憤”、“悱”的活躍狀態(tài),而且還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誠實的孩子》有這樣一段話:“媽媽叫他給姑媽寫信,承認自己說了謊,過了幾天,郵遞員送來姑媽的回信。姑媽在信上說,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痹谶@里,我就有意讓學生思考:“列寧在給姑媽的信中是怎樣寫的?誰能結合課文的內(nèi)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想象出列寧給姑媽寫信的內(nèi)容呢?”由于孩子們在這方面的體驗很多,思維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起來了。他們爭著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就連些不太愛講話的學生,也把手舉得老高。從而不但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受到了生動活的思想品德教育。
(2)含蓄部分淺顯化。如《金色的魚鉤》這課生動地記敘了老班長在長征路上,為照料好三個有病的同志走出草地,想方設法釣魚維持戰(zhàn)友的生命,可自己卻舍不得吃,終因累餓過度而犧牲,只留下一個魚鉤。課文結尾寫道:“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對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借助想象,調(diào)動他們多種感官,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大腦皮層的積極活動,通過對老班長一幕幕動人事跡的回憶,一句句情真意切話語的朗誦,一個個表情動作的想象,一次次內(nèi)心活動的分析,實現(xiàn)由獲得的感性認識達到理性的飛躍,逐步體會到“金色”的價值,明白了“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不是描寫“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而是緊扣課題,象征著老班長忠于黨、忠于人民、舍己為人的高貴精神永垂不朽。
(3)平談部分引深化。課文中有些句子似乎很平談,但仔細琢磨起來,卻言語淺近而意義深遠,操持簡單而意義廣大。如果教師能因勢利導,就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部誘因,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認識事物本質(zhì)及內(nèi)在聯(lián)系,收到“出言寡約,而顯達易解;義理微妙,而說之精善;其譬罕少,而聽者皆曉”(孔穎達《禮記注疏》卷三十六)的效果。例如《高大的背影》一課,文章開篇首句就是“去年冬天的一個夜晚”這顯然是介紹故事發(fā)生時間的。但我卻抓住這句向學生發(fā)問:“冬天的夜晚是怎樣的情景呢?誰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把想象到的情景描繪出來呢?”孩子們有的說,“冬天的夜晚,天黑蒙蒙的,街上也冷清清的”;有的說:“夜間寒氣襲人,刺骨的西北風呼呼地刮著,路旁的電線嗚嗚作響,怪嚇人的”;有的說,“街上行人很少,偶爾看見下夜班的工人,也都縮著身子飛快地走過”;還有的說,“家家都把門窗關得嚴嚴的,人們圍在家里看電視,聽廣播……”我之所以讓學生想象這些,一是因為“冬天的夜晚”天氣惡劣,“我”的喘病才會又發(fā)作的起因;二是因為“冬天的夜晚”,路上人少雇不上車,媽媽只好背著“我”,拖著沉重的步子向前走——這是情節(jié)的需要;三是因為“冬天的夜晚”,突然出現(xiàn)了三輪車工人,他不顧疲勞、不怕嚴寒、不要報酬,主動送“我”母子去醫(yī)院,更突出了這位“沒有見過面的、不知道姓名和地址”的工人精神的可貴,形象的高大——這是點題的需要。正是基于這些認識,我一開始就啟發(fā)學生想象“冬天的夜晚”。
3.延伸情節(jié),豐富想象
在教學中,我盡量喚起孩子們頭腦中儲備的有關表象,引導他們或者延伸故事情節(jié),或者補充課文內(nèi)容,或者創(chuàng)造新的自然、社會環(huán)境,或者深化文章主題,從而加速他們再造想象向創(chuàng)造想象轉化,成為通向未來廣闊世界的橋梁。比如《凡卡》這課,有許多地方都寫得很細膩,特別是講凡卡寄信一段,把他怎樣裝信紙,怎樣寫信封,怎樣投入郵筒的神態(tài)、動作以及他的衣著等,都寫得活靈活現(xiàn)的。雖然這封信爺爺是不會收到的,對凡卡來說不過是個夢而已,然而他還是那樣一絲不茍地寄了。課文末尾寫道,凡卡把塞進郵筒以后,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還做了一個美夢。什么美夢呢?我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把它續(xù)寫出來。這樣,一下子縮短了孩子和作品之間的時代距離,進一步了解了舊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
4.隨時點撥,培養(yǎng)想象
要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只限于課堂,只限于課本,那就太狹獈了。教師只有經(jīng)常帶領他們到大千世界去接觸,去思考,去學習,去受影響,并有的放矢,隨時點撥,方可收到預期效果。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永恒的主題,并非朝夕之功即能收效,須長期堅持不懈地抓下去。只要我們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學生將來一定會有所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