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任何一門學科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最終又要回歸于生活,語文學科也是如此。但是在現(xiàn)實的教學過程中,恰恰是因為一些教師將教學與生活割裂開來,導致學生認為所學知識與生活相距甚遠,從而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此,初中語文實施生活化教學迫在眉睫。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教材
語文學科知識不是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貫穿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有血有肉的。語文知識處處散發(fā)著生活的氣息,生活中也處處有語文,二者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生本”理念應運而生,強調(diào)教育者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而生活化教學恰恰符合了這一點。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具體有哪些舉措呢?
一、教材內(nèi)容的生活化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存在這樣的誤區(qū):教材內(nèi)容是陽春白雪,而我們的生活則是下里巴人。其實不然,教材內(nèi)容雖然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仔細甄別的,但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生活的一種呈現(xiàn),它的來源與我們的生活一樣,也許來源于你我共同經(jīng)歷過的點滴小事,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的特殊性,找到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的相似點,以此作為契合點,將教材內(nèi)容與生活融為一體。這樣一來,于無形中拉近了學生與教材內(nèi)容的距離。例如,《羚羊木雕》這篇課文主要闡述了“我”與父母之間由于缺乏溝通產(chǎn)生矛盾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相近。恰巧初中生正處于逆反滋長的青春期,相信每一個人都遇到過與課文中的“我”類似的情況,于是我引導學生:“你們和父母之間發(fā)生過矛盾嗎?都是怎樣解決的?”起初,學生羞于表述,為了引導他們敞開心扉,相互交流,我率先分享了我在青春期時的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也跟著打開了話匣子。就這樣,我借助學生對老師生活的好奇心理,和他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并且強調(diào)了本文的主旨:只有敞開心扉與父母交流才能解決矛盾,快樂生活。
二、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化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更多地倡導學習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更多的是掌握一門技能,并且能夠?qū)W以致用。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更是如此,其滲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作為語文教師,與其苦口婆心地強調(diào)語文有多么重要,不如將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摒棄“語文無用論”。例如,《荔枝蜜》是一篇散文,由于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卻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于是我這樣引導學生:你們吃過荔枝蜜嗎?你們喜歡蜜蜂嗎?這樣將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學生分享自己的一些經(jīng)歷,從而自然而然地過渡到這篇課文的講述中。由于這篇課文就是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而表達的對于荔枝蜜和蜜蜂的喜愛,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都是真情實感,我將此延伸到學生的習作中,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描寫一個自己喜愛的事物,要求具有真情的流露。寫作原本就是不斷地模仿與借鑒的過程,而課本中的文本經(jīng)過重重篩選,本身就是最好的例文。
三、教學情境的生活化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讓學生置身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從而更好地對文本進行理解。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較強,要求學生具有想象與聯(lián)想的能力,通過營造氣氛來產(chǎn)生共鳴。但由于班級授課制的局限性,很多情境無法在課堂上完成,借助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能夠完美地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技術以其強大的優(yōu)勢為我國的中小學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尤其是語文學科,它能夠達到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無法企及的高度,幫助教師創(chuàng)設需要的情境,使教學情境更加生活化。例如,在講授朱自清的經(jīng)典美文《春》時,我原打算帶領學生進行一次小型春游,讓學生親身體驗春所帶來的變化,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實行,為了彌補這一遺憾,我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向?qū)W生展示小草沖破泥土釋放自我的瞬間、鳥兒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翱翔、小朋友們蹦蹦跳跳地玩耍,臉上綻放著美好的笑容……同時為學生朗讀《春》這篇課文,我們似乎可以感覺到文字在流淌,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學生閉著眼睛感受春的神奇魅力,不自覺地陷入其中。我借此機會教育學生,其實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你們真的用心觀察了嗎?美不僅在朱自清的筆下,也就在我們身邊。
總而言之,真正的語文教學不是一味地傳授和灌輸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而更應該建立在生活化的基礎之上,不斷地從自己和學生的生活中汲取養(yǎng)料,與時俱進,并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情景……這樣才能讓初中語文課堂不斷地散發(fā)創(chuàng)新的光芒,永遠引人注目,讓學生沉浸其中,并且愛上語文,愛上語文課堂,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且成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參考文獻:
丁桂霞.淺談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有效對策[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