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麗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知道“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我的語文教學在今后很長的一個時期里仍將處于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演變的過程之中。因此,我下面所要介紹的,只是回顧我十多年尤其是近幾年走過的語文教學之路,歸納出幾點我在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的點滴做法。
一、平等交流,自由表達
每上一篇課文,我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講”,而是“聽”。聽什么?聽學生相關的生活經(jīng)歷,聽學生在自讀課文之后的感受。你在讀課文時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你對課文有些什么感受和體會?雖然那些感受也許很膚淺,沒有條理,但這種原汁原味的東西畢竟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最自由的最真實的對話,是一種真實的鮮活的生命的活動,是教學主體個性的張揚。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路一旦被激活,一定會激蕩起絢麗的浪花。
在教學《搭石》時,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边@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自由表達為基礎,把“美”這條主線,貫穿于課堂始終。新課伊始,由課題引入什么是搭石?讓學生從圖文中領略出搭石的美,領略到“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辈㈩I悟到鄉(xiāng)親們擺搭石是為別人著想,是心靈美。如:我問學生家鄉(xiāng)的人們走搭石的語句中,你們從哪兒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學生說從“協(xié)調(diào)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體會到畫面的美,在結合課文理解詞意后利用課件展示人們在搭石上行走的圖片,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學生說“我好像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石頭,一陣風吹來,水面漾起了波紋,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麗極了”?!拔曳路鹂匆娗迩宓南鹆唆贼缘牟y,姿態(tài)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畫一樣?!弊プ 耙蝗喝俗叽钍?,“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三個板塊,勾勒成三幅畫面,在平等交流,自由表達中學生理解了搭石在作者眼里為什么是一道風景。
二、注重積累,加強實踐
“讓學生大量閱讀、大量背誦”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做而且必須做的頭等大事。憑一本語文書,一篇課文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在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就教材的一些內(nèi)容進行延伸、修改、重組、再創(chuàng)造,努力讓教材成為學生學習的學本,而不是唯一。引導學生們搜集社會見聞,通過新聞發(fā)布會,辦手抄報的形式匯報交流:舉辦讀書交流活動,節(jié)假日寫祝福的話語,結合語文園地的學習鼓勵學生自創(chuàng)廣告用語,如我們班學生為帽子設計的廣告“以帽取人”,為打字機設計的廣告“不打不相識”等等,這些活動使學生從課堂之外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
“日積月累”的練習落到實處,在教學《搭石》的公開課上,在課前我與學生共同搜集了一些與本課有關的名言警句,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讀,初步領會句子的內(nèi)涵。沒想到在本單元看圖作文“勝似親人”一文中,有很多學生把日積月累中的名言“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時時暖人心”?!吧钪胁⒉蝗鄙倜?,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用到了作文中,而且還是幾個作文基礎差的學生,這更增加了我對學生進行日積月累訓練的決心,試問一個只讀了十二本語文書的小學生,和讀了幾十本名言佳作的學生相比哪個更有潛力呢,平時教學中,總被眼前的考試成績所束約,不能大膽地放開手腳。我想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我還要經(jīng)常與學生搜集那些朗朗上口的好詞佳句,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為課堂教學服務,讓他們自主能力得以彰顯,相信閱讀一定會點亮孩子們每一天的生活。
三、讀寫結合,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多讀勤寫是學習語文的重要規(guī)律。在鉆研教材的時候,我努力尋找課文中讀寫結合的訓練點。教材中有個家喻戶曉的老故事《坐井觀天》,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按照慣例,在學完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以《青蛙跳出井口了》為題進行說話寫話訓練,學生想象的內(nèi)容大致都是青蛙跳出井口,看到無邊無際的天空,知道自己錯了,覺得以前的認真都白過了,顯然,這種想法與本課寓意相符,也和我期待的一樣??墒俏野嗨季S一向活躍的孔令鋒同學卻偏偏認為青蛙從井里跳出來后,發(fā)現(xiàn)周圍的河水都很臟,受到了污染,而且自己的同伴還被捉到市場上賣,變成美味放在飯桌上,青蛙覺得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還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學生賦予了“老課文”以“新內(nèi)涵”這是多么了不起的見解。令我的心頭為之一振,只要我們給予學生表達交流的機會,學生將會帶給我們老師意想不到的收獲,我順勢問學生如何才能讓這只害怕的青蛙回到大自然中成為一只目光遠大的青蛙呢?我們?nèi)祟悜撛鯓幼??學生有的說我們應該保護環(huán)境,保護青蛙,順勢對學生進行了環(huán)保教育。讓語文學習綻放智慧花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積累了語言,創(chuàng)造了語言,而且對“本單元”主題做了進一步深化。
每次外出學習聽課除了被老師扎實的文化功底所打動,更會被學生的精彩發(fā)言,運用語言的能力所折服,靜下心來想一想,僅僅是因為城里的孩子所接觸成長的環(huán)境我們農(nóng)場的孩子無法相比嗎?這和我們的課堂教學有著不可否認的關系,如何培養(yǎng)孩子大段大段說話的能力?這是我在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做法與大家一起交流。
1.我從培養(yǎng)學生說一句完整話入手,讓學生頭腦清醒地意識到話要說完整,不能說半截話,這不僅不利于你的表達而且會影響到你今后的寫作。在此基礎上加入“的字”短語,讓你的語言表達更生動。
2.培養(yǎng)學生評價的能力,會評價體現(xiàn)在多方面,通常學生評價最多的語言就是說的很好,我鼓勵學生評價時要從多方面去評價,可以從回答問題聲音的大小,表情怎么樣,讀出了什么樣的語氣?做到多方位去評價。
3.學會怎樣對話交流,傾聽別人發(fā)言。四目相望,讓彼此感到對方的誠懇,學習別人的語言為我所用。要讓學生明確交流時眼睛看著對方,這不只是對同學的尊重,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4.善于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讓文章的語言去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嘗試著去把課文中的話變成自己的話。通過說一說、議一議、背一背文中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和片段,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知了美的語言,長此以往,學生頭腦中就會儲存起豐富的語言信息,逐步培養(yǎng)起良好的語言意識。
5.課堂教學中盡量給學生搭設橋梁,訓練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進行補充句子的訓練,用因為……所以的句式練習說話,學會用關聯(lián)詞語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
6.找準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如:講故事、演課本劇,開展辯論賽等,帶著相應的表情加入自己的話,讓學生充分感到表演快樂的同時,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總之,教學從低效到有效,甚至高效,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我會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努力地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隨時調(diào)整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相信我們的課堂教學必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