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深入了解服裝企業(yè)生產過程,對服裝生產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要點進行解析,歸納總結服裝生產過程先后順序及質量監(jiān)控,使服裝生產過程趨于規(guī)范化、合理化。
【關鍵詞】服裝生產流程;科學規(guī)范;先后順序;質量監(jiān)控;穩(wěn)定高效
服裝企業(yè)好的產品出廠不僅靠硬件設備支撐,最主要的還是依靠自身有一套良好的管理體系和科學規(guī)范的生產流程,隨著服裝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服裝產品越來越向著小批量、多品類的方向發(fā)展,因而良好的流程設計與管理越來越成為服裝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精心設計這服裝成品加工時的每一個生產環(huán)節(jié)及每一道工序,才能使所有工序有條不紊的進行,提高企業(yè)生產效益。通過對企業(yè)的深入了解,歸納總結了服裝生產過程先后順序及質量監(jiān)控,進一步規(guī)范服裝生產過程,避免盲目生產帶來的效率低下問題。流程管理的最大好處就是穩(wěn)定高效,以流程管理標準化來細化工作過程,能更好地推進人的管理,減少因各人理解差異導致的管理不到位和內部推諉扯皮等現象。服裝生產管理過程共分為:面輔料采購、原材料檢查、縮水定型、裁剪排版、綁菲、粘合裁片、精裁裁片、車間縫制、中查檢測、熨燙定型、包裝入庫十一個組成部分,以下就各個部分加以說明。
一、面輔料采購
按雙方確認的面料、輔料進行采購。
二、原材料檢查
由質檢部的人員對面料成份、紗支、克重、顏色進行檢驗,合格后入廠。原材料的檢查包括驗色差、查疵點、分幅寬、查緯斜、復米(復查每批原輔料的長度)、理化試驗(測原輔料的伸縮率、耐熱度、色牢度等)。
三、縮水定型
用預縮水定型機將面料通過高溫蒸汽進行預縮水和定型,達到以下目的:(一)除去緩和收縮,提高尺寸穩(wěn)定性。(二)減少面料經、緯組織的傾斜。(三)裁剪后保持裁片穩(wěn)定,減少不良品。(四)提高縫制效率,穿著時不會扭曲變形。
四、裁剪排版
面輔料到裁床進行實際開料、排版、放碼、裁剪。其中裁剪工藝過程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檢查皺褶(因為有皺褶,容易放大或縮小裁片)。(二)醒料:即把原輔料打開放松,自然通風24小時。(三)按絲道排版,排出用料定額。(四)鋪料。(五)劃樣。(六)復查劃樣:做推刀前的最后確認。(七)裁剪推刀:上下層誤差不允許超過0.2cm。(八)鉆眼定位:分線釘定位和撒粉定位。(九)打號:注意不要漏號、丟號和錯號。(十)驗片:要保證裁片規(guī)格準確,上下皮大小一致,無錯號,無漏打刀口。有殘疵片是要換片,換片要按原匹料進行更換,注意整潔、無色差。
五、綁菲
將每套衣服的裁片用布菲綁在一起,避免混亂。
六、粘合裁片
將面輔料的裁片經過粘樸機粘合到一起,要嚴格按照工藝要求,對衣片進行粘襯操作,不得粘錯襯,嚴禁少粘或多粘。粘時調整好粘襯機溫度和壓力,不得出現粘糊、粘合不均和粘合不牢等現象。
七、精裁裁片
粘合后的面輔料裁片按樣板大小修邊或送到刀床進行精裁,使各個尺寸更加準確。
八、車間縫制
縫制是服裝加工的中心工序,每道工序實行流水線作業(yè),嚴格按照工藝標準,每道工序一邊縫制一邊熨燙,以求達到完美效果。每一道工序都要安排質檢部的中查人員精心檢測。
1、服裝制作基本要求包括:縫份1cm;機針DB75/11#;針距12針/3cm;順色細棉線。適當控制針跡的密度,如厚型織物平縫機縫跡密度控制在9-1針/2cm,包縫機縫跡密度為6-針/2cm;薄型織物平縫機縫跡密度控制在10-11針/2cm,包縫機縫跡密度為7-8針/2cm,線跡應具有與織物相適應的拉伸性和強力,一般采用精梳棉線,它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均勻度。
2、按服裝工藝先后順序制作。上衣先后序:1、打線丁:用白棉線(或撞色線)在裁片上作出縫制標記。2、剪省縫:剪至線釘里0.5cm止,不能過長和偏短。3、環(huán)縫:剪開的省縫環(huán)形針法繞縫,不透針不透線。4、緝省縫:上下層眼刀對準,由省根緝至省尖,省尖留線頭4cm,緝線順、直、尖。5、燙省縫:縫合片放布饅頭上燙出立體感,正面不可出現皺褶、酒窩現象。6、推門:將衣片推燙成立體衣片,最好用版劃樣推燙。7、做袋口:緝袋口、開袋口、裝袋布。8、做掛面、敷掛面。9、合止口、剔止口、翻止口。10、合背縫。11、歸拔后背、敷袖籠條。12、合肩縫、合擺縫。13、分燙肩縫與擺縫。14、扣燙底邊、疊底邊。15、做領、裝領。16、做袖、裝袖。17、鎖釘:首先把衣服平鋪,各節(jié)點對齊,找出凈樣扣眼位板用筆點位,鎖眼后把衣服平鋪點扣位,要點在扣眼中間位置,釘扣時墊扣放在衣服的里面,從面上往下釘,在穿釘上面的扣子兩次后回到面扣底打結,確保釘扣結實。18、后整理:檢查燙臺是否干凈,蒸汽是否達到熨燙標準3.5氣壓,把持熨斗無尾水溢出后方可熨燙,衣襟止口擺放平整順直后進行推、歸、拔、燙,燙時衣服表面不允許有燙亮、水印、烙印等。19、另有其余工序按款式。
3、服裝縫制整體質量要求:整體規(guī)整美觀,不能出現不對稱、扭歪、漏縫、錯縫等現象;條格面料在縫制中要注意拼接處圖案的順連、條格左右對稱;緝線要求均勻順直、弧線處圓潤順滑,服裝表面切線處平服無皺褶;縫線狀態(tài)良好,無斷線、浮線、抽線等情況,重要部位不得接線(例如領尖)。
九、中查檢測
全部縫制完成后,再由質檢部的尾查人員精心檢查并復核尺寸。成品檢驗是產品出廠前的一次綜合性檢驗,包括外觀質量和內在質量兩大項目。外觀檢驗內容有尺寸公差、外觀疵點、線跡牢度等,內在檢測項目有面料單位面積重量、色牢度、縮水率等。服裝的檢驗應貫穿于裁剪、縫制、鎖眼釘扣、整燙等整個加工過程中。在包裝入庫前對成品進行全面的檢驗,以保證產品的質量。
成品檢驗的主要內容有:(一)款式是否同確認樣相同。(二)尺寸規(guī)格是否符合工藝單和樣衣要求。(三)縫合是否正確,縫制是否規(guī)整平服。(四)條格面料的服裝檢查對格對條是否正確。(五)面料絲綹是否正確,面料上有無疵點、油污存在。(六)同件服裝中是否存在色差問題。(七)整燙是否良好。(八)粘合襯是否牢固,有無滲膠現象。(九)線頭是否已修凈。(十)服裝輔件是否完整。(十一)服裝上的尺寸嘜、洗水嘜、商標等與實際貨物內容是否一致,位置是否正確。(十二)服裝整體形態(tài)是否良好。
十、熨燙定型
驗收合格后到整燙車間定型大燙,各部位的整燙設備均不同,確保各個部位不僅在靜止狀態(tài)下呈現完美的造型,同時還考慮到盡可能大的可動范圍,使衣服久穿不變形。
十一、包裝入庫
衣服熨燙風干后掛吊牌,原則是:細看好型、對號入座。檢驗后罩袋包裝,一般有:混色混碼、獨色獨碼、獨色混碼、混色獨碼四種。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外貿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內外貿企業(yè)數量有了很大提高,相互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提別是近幾年來出現的全國性勞動力緊張現象,使外貿加工企業(yè)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同時國際化的競爭使市場上的產品越來越多,用戶要求和期望也越來越高,服裝企業(yè)面臨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行業(yè)受到強烈沖擊,在這種形式下,優(yōu)化服裝生產流程、提高企業(yè)競爭力迫在眉睫。服裝生產流程設計開發(fā)關鍵是掌握好生產的先后順序以及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控,改變企業(yè)生產管理方式,對企業(yè)生產過程實行動態(tài)化管理,使各部門管理活動并行化,摒棄那種信息層層傳遞、政令層層下達的做法,實現企業(yè)組織機構扁平化,減少企業(yè)管理層次,提高工作效率。服裝生產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只要生產管理者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不斷地加以實踐總結、勇于嘗試,就能提高生產管理水平,確保生產效益穩(wěn)步增長。
【作者簡介】
徐麗(1972—),女,漢族,山東省文登市人,單位:威海職業(yè)學院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