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芳,侯文欣
(廣東松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韶關 512126)
?
任務驅動的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向大芳,侯文欣
(廣東松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韶關 512126)
文章首先闡述了任務驅動教學、體驗式教學等模式的基本概念,而后提出了基于任務驅動的體驗式教學模式,詳細介紹了這種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同時以《JAVA程序設計》課程為例,詳細論述了采用這種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實踐表明,在高職院校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尤其是在計算機類的程序設計課程中能取得突破性的效果。
教學模式;任務驅動;體驗式教學
筆者從事計算機專業(yè)課程教學多年,參照前人已探究出來的各種教學模式,遵循發(fā)展性的教學理念,我個人主張對計算機專業(yè)課程尤其是程序設計類課程,采用任務驅動的體驗式教學模式能夠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1]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所謂任務驅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典型的“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子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jù)前人的理論,學生學習的過程會經(jīng)歷三個學習空間的轉換,即“有意義接受學習空間” “自主學習空間”和“協(xié)作學習空間”。[2]因而,任務驅動的目標,應該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促使其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最終使得學生經(jīng)過努力,通過漸進式自主完成一個個具體任務,掌握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
有分析指出,“體驗”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自主參與,尤其重視學生的親身感受,力求讓學生多思考、多嘗試、多觀察、多討論、多發(fā)現(xiàn)、多質疑,利用多種感官功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以達到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新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對新知識更強烈的探索欲望的目的。人的探索欲望和興趣是解決任何難題的最好鑰匙?;诖?,將任務驅動和體驗式教學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就成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任務驅動的體驗式教學,就是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一定的任務情境中,參與特定的任務活動,積累個人經(jīng)驗,從而經(jīng)歷知識獲取、知識應用、問題解決的漸進、階段式學習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創(chuàng)造、在體驗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任務驅動的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過程進階及學生在過程中的體驗過程如圖1:
圖1 基于任務驅動的體驗式教學模式圖
遵循知識來自于生活經(jīng)驗,最終作為技能或工具改變生活的理念,在授課的開始階段,要創(chuàng)設一個貼近學生個人經(jīng)歷、真實生活世界的學習任務情境。并且在任務情境中提出一個與授課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能激發(fā)學生探索欲和興趣的思考性問題。體驗性教學則更要求教學要融進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良好的任務情感體驗。
在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時,在任務的設置上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太難,也不宜太簡單,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一定的可擴展性,使學生經(jīng)過努力就能達到目標,同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教師要對學生充分了解,對課程內(nèi)容充分把握才能做到這一點。在知識的傳授中,程序設計語言的教學相對較難,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也是多方面的,相對于其它學科有其獨特之處。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簡單地按照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教學,學生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容易感到厭倦。采用任務驅動的體驗式教學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綜合素質。
以筆者在講解《JAVA程序設計》中有關“菜單程序設計”這一教學內(nèi)容時所創(chuàng)設的任務為例進行說明。本次授課的主要內(nèi)容為:菜單的編輯及使用。針對授課內(nèi)容將本次課的名稱以任務的方式呈現(xiàn),將任務名稱定為“簡單媒體播放器的JAVA實現(xiàn)”。播放器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的,他們對其比較熟悉,如果能獨立寫出這個程序,將會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此任務與授課內(nèi)容聯(lián)系緊密,是在前期教學內(nèi)容如應用列表框、窗體、標簽、通用對話框等組件基礎上進行,難度適中。在這個任務中并沒有體現(xiàn)出所有的功能,比如單曲循環(huán)播放、所有播放列表中的文件順序播放、對播放列表的導入以及刪除等。這些可以作為課后任務布置給學生,鍛煉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實現(xiàn)播放器這個任務的過程中,一個較為關鍵的部分是使用JMF(JAVA媒體框架),而教學計劃中并沒有相關內(nèi)容,但這卻是開發(fā)此類程序的核心控件,教材中所講述的都是一些基本的知識,所以在課堂上對這個知識做一定的講解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把課本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學生的情感體驗還應體現(xiàn)在學生開展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活動過程中,這也是形成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人類一個真正賴以生存的動力就是自信。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學好該課程的信心,獲得成功的體驗。
這個階段是本教學模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根據(jù)設計好的任務情景,將整個任務按照知識的遞進層次分解成多個難度和復雜度遞增的階段任務模型。
構建任務模型階段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則應發(fā)揮引導作用。隨著難度和復雜度不斷加大的階段任務的引出,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索、合作探索、互動交流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等活動,自己去探索了解新知識,對獲取新知識的活動過程進行真實體驗,并最終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有目的的激發(fā),全面掌握教學目標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這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遞進過程,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交換各自的觀點,最后合作完成最終的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主動性都將得以發(fā)揮。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構建任務模型階段的根本目的。自主學習是學生潛意識里希望達到的一種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對教學內(nèi)容有興趣。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滿足感,是一種享受。教師要想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就要創(chuàng)設出能使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環(huán)境。在本教學模式中集中表現(xiàn)在構建任務模型階段,教師宏觀把握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況,拿捏好分寸,適時加以引導,師生共同完成任務模型的構建。同時引導學生在以己之力無法完成任務的情況下合作探索,讓學生在舉步不前的時候運用團隊合作的力量解決問題。這種引導的運用很有必要,學生通過互動交流,可以開闊思維空間,在疑惑、辯論、達成一致中,每個人的能量都能得到最大的發(fā)揮。此外,課堂的時間有限,為了增大信息的交流量,可以充分發(fā)揮項目小組的作用。
就“簡單媒體播放器的JAVA實現(xiàn)”這一任務而言,在構建任務模型時,首先教師應帶領學生共同分析該任務的實現(xiàn)應完成哪些功能。經(jīng)仔細分析、梳理,發(fā)現(xiàn)該程序應包括如下功能(1)播放音頻、視頻文件的模塊;(2)播放列表模塊;(3)菜單模塊;(4)窗體模塊。這時要引導學生討論,甚至是爭論,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對于播放列表模塊和窗體模塊,學生完全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識自主實現(xiàn)。再引導學生分析如何實現(xiàn)菜單模塊,而這恰好是本次課程要講解的內(nèi)容。通過這一引導,學生馬上對即將講述的知識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在這個階段,教師就要結合任務與知識穿插講授,讓學生保持探究知識的興趣。當一切都做完后,要讓學生知道,做完這些還不夠,不能完整地實現(xiàn)播放器播放媒體文件的功能??梢砸霰敬握n程的擴展性知識“JMF(JAVA媒體框架)的應用”。經(jīng)過構建任務模型這個階段,可使學生感覺到編程是一件實用和有趣的事。
高職教育的特點是要體現(xiàn)知識的實用性和生活性,使學生能學到有價值的知識。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可以拓展知識面,切實體驗到所學知識的價值,感受其無窮的魅力。
還是以“簡單媒體播放器的JAVA實現(xiàn)”為例。在完成教學后要有一個拓展階段。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還沒有講到的單曲循環(huán)播放、所有播放列表中的文件順序播放、對播放列表的導入以及刪除等功能,作為課后拓展布置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去查閱各種資料來完成上述功能。這種拓展要有原則,內(nèi)容要適度,一定要使學生在課堂上所接受的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查閱資料自己動手完成該任務,對已學知識充分掌握,對新知識進行積極探索,促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
采用基于任務驅動的體驗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圍繞如何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進行的。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于程序設計語言教學,應該遵循以下步驟:提出任務——師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步驟——適當講解或自學或協(xié)作學習——完成任務實踐——交流或歸納。我們的出發(fā)點是通過完成任務,掌握學習內(nèi)容,學會學習,培養(yǎng)團隊合作等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積極參與探索和指導,引導學生掌握教學內(nèi)容,適時交流,發(fā)現(xiàn)新想法,推廣并鼓勵創(chuàng)新。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歸納,學生從中得出結論,相互交流,共同進步。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的主角,學生成為主體。
綜上所述,“以生為本”是任務驅動的體驗式教學的靈魂。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情感變化,關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學生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把學生的發(fā)展當成第一需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
[1]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74.
[2]王淑君,陳麗,施書恩.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01(6):12.
(編輯馬海超)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ask-driven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XIANG Dafang,HOU Wenxin
(Guangdong So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Shaoguan 512126, China)
The paper first illustrates such basic concepts as task-driven teaching and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etc.,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task-driven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It explains the design ideas of this teaching mode in detail. Meanwhile it elaborates th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task-driven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taking the course “JAVA Programming Design” as an example. It indicates that this teaching mode can be us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would be a breakthrough especially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design.
teaching mode; task-driven; experiential teaching
2016-07-01
向大芳(1982-),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教學研究、算法與信息系統(tǒng)、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侯文欣(1987-),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教學研究。
G712
B
1672-0601(2016)08-0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