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蕾+郭菲娜
摘 要 目的:探討對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支持小組”短期干預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的臨床資料。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8例,采用常規(guī)方法管理;試驗組54例,采用“支持小組”模式管理,兩組均干預3個月。分別采集干預實施時和結(jié)束時的相關(guān)生化指標及生理指標,采用Deborah的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干預后,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收縮壓分別為(132.22±4.16)mmHg和(134.50±4.45)mmHg,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和試驗組的自我管理效能評分分別為(112.96±25.71)分和(137.5±29.48)分,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結(jié)論:短期內(nèi)“支持小組”干預模式可明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可為長期慢病管理及干預措施提供參照依據(jù)。
關(guān)鍵詞 2型糖尿病 支持小組 自我效能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18-0045-02
Evaluation of short-term intervention effect of “support team” mode on the community diabetes patients
SHEN Delei, GUO Feina
(Fengl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hort-term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pport group” on the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02 cases of diabetes mellitus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o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with 48 cases that were managed by the routine method,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54 cases that were managed by “support team mode”. Both of them were intervened for 3 months. The related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beginning and at the end of the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 a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with Deborah diabetes self management scale.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one were (132.22±4.16) mmHg and (134.50±4.45)mmHg,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The self management efficacy scores were (112.96±25.71) and (137.5±29.4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 In the short term, the “support group” intervention mod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efficacy of th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support team; self-efficiency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基層群眾最主要的健康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慢病管理已成為我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工作的重點之一,其中“以患者為中心”的個體化自我管理策略被廣泛認為是最經(jīng)濟、有效的慢病管理模式之一。本中心自2013年起成立了下屬全科服務(wù)團隊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組”,定期開展固定患者的集中活動,在患者血糖控制、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探討應用“支持小組”模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自我效能感及實際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抽簽法在與中心家庭醫(yī)生簽約的在管2型糖尿病患者庫中隨機抽取同一居住區(qū)內(nèi)3個居委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均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血糖控制不佳,無心腦血管并發(fā)癥,文化程度中學及以上,認知能力完整;自愿入組。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并發(fā)嚴重心腦腎等并發(fā)癥及合并急慢性疾患,如免疫系統(tǒng)疾病、腫瘤、精神障礙、肝腎疾病者等。將入選患者按地域就近原則以抽簽方式隨機分為試驗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根據(jù)患者互相熟知程度結(jié)合抽簽方式兩組均再分為3個小組,每個小組由18~22例患者組成,小組長由有醫(yī)學常識或醫(yī)學背景、熱心公益者擔任。對照組沿用目前每月1次的電話隨訪及門診隨訪為主的管理模式。試驗組采用“支持小組”模式干預。兩組均干預3個月。
試驗組在干預前對小組長進行為期3周的相關(guān)培訓,學習包括自我管理理論及管理技能運用,如腹圍的測量、水銀柱血壓計的使用、體重指數(shù)的計算、目標體重的測算以及日常飲食每份食物的體積和重量等。對試驗組每位成員發(fā)放血糖自測記錄本和自我膳食日記本。每月1次在固定居委活動室集中組織活動1~2 h,針對日常記錄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展開討論,互相學習借鑒、互相幫助,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醫(yī)生參與整個過程中,必要時承擔顧問、指導及參謀職責;護士負責定期了解、監(jiān)督參與過程的真實性及依從性。
采用Deborah的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中文版)對患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飲食、運動、血糖監(jiān)測、服藥依從性,評估兩組研究前、后的自我管理效能。在干預實施的開始階段和結(jié)束階段分別檢測相關(guān)的生化指標及生理指標,包括血壓值、體重、腰腹圍、體質(zhì)指數(shù)、糖化血紅蛋白、血脂指標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jié)果
最終完成研究者試驗組54例,對照組48例。
2.1 干預前兩組生理生化指標比較
從表1可見,干預前兩組生理、生化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收縮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
2.2 干預前后兩組自我管理量表評分
干預前對照組和試驗組的Deborah的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評分分別為(101.9±22.28)分和(100.07±22.96)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分別為(112.96±25.71)分和(137.5±29.48)分,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3 討論
同伴教育是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一個持續(xù)、靈活、低成本的教育模式,能隨時隨地提供服務(wù),彌補了正規(guī)衛(wèi)生系統(tǒng)在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缺陷[2]。同伴支持被有效地運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通過交流知識、提供支持、幫助慢性病患者維持和達到自我管理的目標進而控制疾病[3]。目前我國將同伴支持的理念運用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的報道較少,但都取得了一定成效[4-6],故仍值得推薦及更多的探索和實踐。同樣,有關(guān)短期(3個月)行為干預、健康教育與自我管理支持對社區(qū)糖尿病患者的療效也有文獻報道[7-8]。
本研究采用社區(qū)“支持小組”模式開展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預,結(jié)果顯示短期內(nèi)同伴支持對于提高目標人群的自我效能感有突出效果,社區(qū)居民均自愿參與糖尿病的自身管理工作中,為后期在社區(qū)制定長期慢病管理及干預措施提供了參照依據(jù)。
慢性病自我管理是一項群體性、實踐性極強的工作,需要符合社區(qū)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依托醫(yī)護團隊為網(wǎng)底,選擇老年慢性病病友普遍認同又樂于接受的形式是取得實效的關(guān)鍵[9]。本研究同時表明,相對目前以醫(yī)護人員為中心,患者被動性接受隨訪及健康教育的社區(qū)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轄區(qū)原有的實踐基礎(chǔ)上,引入“同伴支持”理念,進一步實踐探索更優(yōu)化的自我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實踐意義。體現(xiàn)在:①可以結(jié)合社區(qū)實際特點,考慮社區(qū)地域就近原則及特定人群的同質(zhì)性,與街道居委共享資源。②可以調(diào)動病友之間的積極性,互相學習借鑒,提升其本身主觀能動性及治療依從性,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被動態(tài)度。③積極倡導醫(yī)護人員以咨詢者、顧問、參謀的身份共同參與,轉(zhuǎn)變以往主導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有別于目前傳統(tǒng)管理模式。④本研究設(shè)計中運用記錄本為媒介,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識,是社區(qū)醫(yī)生可以推廣嘗試的督促患者(依從性較高)做好生活方式干預及血糖、血壓自我監(jiān)測的可行性方法。
參考文獻
[1] 衛(wèi)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 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2004, 2.
[2] 孫子林. 同伴教育形式在中國開展的時間與前景[EB/OL].(2011-11-27) [2012-04-17] http://cdschina.org/news_show. jsp?id=1106.html.
[3] 康曉鳳, 李峰. 慢性病同伴支持模式的研究進展[J]. 中國健康教育, 2012, 28(3): 219-222.
[4] 樊鵬霞, 王毅, 高翠霞, 等. 社區(qū)主導的同伴教育對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響的研究[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2, 23(4): 445-476.
[5] 何葉, 繩宇. 同伴支持對社區(qū)空巢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為及血糖?體重指數(shù)的影響[J]. 護理研究, 2015, 29(2): 539-542.
[6] 姜瑩瑩, 毛凡, 張惺惺, 等. 我國六省份以社區(qū)為基礎(chǔ)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干預活動的效果評價[J].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5, 23(5): 400-404.
[7] 孫偉娜, 劉春梅, 王瑾, 等. 知己健康管理在社區(qū)2型糖尿病綜合治療中的作用[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1, 14(1): 291-293.
[8] 鄧世敏, 梁艷, 蔣明爭, 等. 知己健康管理在社區(qū)糖尿病患者綜合管理中的效果評價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 15(11): 3649-3653.
[9] 裴宇慧, 萬獻, 羅瓊佳, 等. 自我管理培訓對老年慢性病患者“知?信?行”的影響[J]. 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 2014, 28(2): 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