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靈娟+程廣書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劑量氟伐他汀治療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對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方法 80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根據(jù)氟伐他汀劑量不同分為甲組及乙組, 每組40例。甲組給予40 mg/d氟伐他汀治療, 乙組給予80 mg/d氟伐他汀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結(jié)果 甲組有效率(85.00%)與乙組(92.5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乙組超敏C反應(yīng)蛋白(hs-CRP)(7.3±3.1)mg/L、NT-proBNP(571.3±230.2)μg/L低于甲組的(8.4±3.2)mg/L、
(816.5±342.3)μg/L(P<0.05);乙組6 min步行距離改善優(yōu)于甲組, 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水平高于甲組(P<0.05)。結(jié)論 在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療過程中, 氟伐他汀療效確切, 有利于降低NT-proBNP及炎性因子水平, 提高生存質(zhì)量, 但大劑量氟伐他汀易導(dǎo)致肝損傷, 臨床應(yīng)合理選擇藥物劑量。
【關(guān)鍵詞】 冠心??;心力衰竭;氟伐他??;N-末端腦鈉肽前體;炎性因子水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5.104
心力衰竭是常見心血管疾病, 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相關(guān)研究表明[1], NT-proBNP可反映出心室功能紊亂情況, 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他汀類藥物是治療心血管疾病常見藥物, 具有抗炎、抗血栓、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本文收集80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資料, 探討不同劑量氟伐他汀的臨床效果及對相關(guān)指標的影響,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
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男52例, 女28例, 年齡65~86歲, 平均年齡(72.7±4.5)歲。納入標準[2]:符合WHO冠心病、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心功能分級Ⅱ~Ⅲ級;無心臟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腫瘤等引起心肌酶異常者;入組前1個月內(nèi)未服用過他汀類藥物;無藥物過敏史;同意入組研究。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 各40例。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甲組患者給予40 mg/d氟伐他汀鈉(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10518)治療。乙組給予80 mg/d氟伐他汀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6個月。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NT-proBNP、hs-CRP等水平進行測定。測定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ALT、AST)水平, 并記錄治療前后6 min步行實驗結(jié)果。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全部消失, 心功能改善≥2級, 6 min步行距離明顯延長;好轉(zhuǎn):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 心功能改善1級, 6 min步行距離有所延長;無效:心功能無明顯好轉(zhuǎn), 或病情加重。治療有效率=顯效率+好轉(zhuǎn)率。
1. 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xué)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治療前后NT-proBNP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NT-proBNP、hs-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NT-proBNP、hs-CRP水平明顯降低, 乙組患者較甲組更低(P<0.05)。見表2。
2. 3 兩組肝功能及6 min步行實驗結(jié)果比較 治療前, 兩組肝功能指標、6 min步行結(jié)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 乙組患者ALT、AST高于甲組, 6 min步行距離長于甲組(P<0.05)。見表3。
3 討論
氟伐他汀是治療心力衰竭常見藥物, 可降低血液中去甲腎上腺素水平, 減輕靜息交感神經(jīng)活性, 提高患者存活率。本組研究結(jié)果表明, 80 mg劑量治療有效率稍高于40 mg劑量, 但無明顯差別, 提示氟伐他汀對治療心力衰竭具有較高的治療效果。hs-CRP是臨床常見的炎性因子, 可判斷心血管疾病及評估預(yù)后。
治療后乙組患者AST、ALT水平高于甲組(P<0.05), 表明氟伐他汀會引起心力衰竭患者AST、ALT水平升高, 隨著用藥劑量的增加, AST、ALT上升程度越高, 說明80 mg劑量氟伐他汀增大了肝功能損傷風(fēng)險。因此在采用氟伐他汀治療時, 應(yīng)定期檢查肝功能, 避免對肝功能造成損傷, 若發(fā)現(xiàn)AST、ALT持續(xù)升高, 且大于參考范圍上限3倍, 需立即停藥[4]。乙組患者6 min步行距離較甲組明顯增加(P<0.05), 可見80 mg劑量藥物可增加步行距離, 加快患者康復(fù)速度, 改善預(yù)后。
綜上所述, 大劑量氟伐他汀治療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可降低hs-CRP、NT-proBNP水平, 治療效果優(yōu)于40 mg劑量藥物治療效果。但80 mg劑量易導(dǎo)致肝損傷, 需綜合考慮患者肝功能、年齡、病情、機體情況, 選擇適當(dāng)?shù)乃幬飫┝俊?/p>
參考文獻
[1] 王春梅, 郝淑夢. 氟伐他汀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漿N-末端腦鈉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xué)雜志, 2015, 9(3):585-587.
[2] 師志芳, 李立鵬, 代婧, 等. 不同劑量氟伐他汀強化治療對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運重建后血漿 BNP 及心功能的影響.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xué)雜志, 2016, 15(5):448-451.
[3] 杜海燕. 不同劑量氟伐他汀治療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其對N-末端腦鈉肽前體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研究.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5, 10(10):148-151.
[4] 師志芳, 李立鵬, 代婧, 等. 不同劑量氟伐他汀治療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其對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漿 N -末端腦鈉肽前體水平的影響研究.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6, 11(1):20-24.
[收稿日期:2016-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