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玢
文章編號:2095-6835(2016)17-0094-03
摘 要:通過對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yè)的行業(yè)分析和物流現狀分析,對采購產品質量控制在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yè)中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合國家發(fā)展規(guī)劃及未來行業(yè)發(fā)展趨勢,探討了采購產品質量控制在該行業(yè)運用中所存在的問題。以軌道交通制造為背景,對軌道交通制造業(yè)采購產品質量管理機制進行了研究,對其特點、可追溯性進行了分析,以期對我國軌道交通制造業(yè)可追溯性的發(fā)展作出綿薄貢獻。
關鍵詞:質量控制;質量缺陷;軌道交通裝備;企業(yè)物資管理
中圖分類號:U270.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7.094
近年來,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yè)已經成為我國制造業(yè)中十分重要的行業(yè),并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經歷了技術引進、技術消化吸收、技術創(chuàng)新后,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yè)已經具有獨立設計、制造、生產及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但是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導致企業(yè)的貿易量不斷增大,采購產品的質量問題也日益增多。
商場如戰(zhàn)場,一個企業(yè)要想在殘酷的竟爭中處于不敗之地,提升產品的質量是關鍵,對于軌道車輛的生產企業(yè)而言更是如此。由此可見,軌道車輛的質量是軌道車輛制造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影響軌道車輛的質量的關鍵在于外購產品的質量,特別是在軌道車輛的制造過程中,外購產品的質量直接決定著產品的質量和成本。據分析,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的企業(yè)產品總成本構成中,采購物資成本占了50%,即外購產品占據了一半的份額。如果加強對外購產品的控制,使外購產品的采購合格率提高1%,則可以使企業(yè)的生產效率提高5%;相反,如果忽視了對外購產品質量的控制,外購產品的采購合格率下降1%,將使企業(yè)的生產效率下降5%,一年下來企業(yè)將遭受千萬元的損失。因此,如何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提高采購質量、減少外購產品的質量缺陷成為每一個企業(yè)管理人員的不容回避的問題,也是企業(yè)物資管理和質量管理的核心內容。
1 采購產品質量控制的內涵
采購產品質量是指采購產品能否滿足實體(包括產品、過程或活動等)明確或潛在需求的能力的特征總和。因此,如何對采購產品質量實施有效控制是企業(yè)運營效果提升的關鍵。采購產品質量控制的目的是確保所采購的產品符合規(guī)定的要求,從而保證產品的質量。采購產品的質量與控制管理工作是公司生產經營和參與市場竟爭的核心管理內容。公司領導高瞻遠矚,將外購產品質量控制工作放到了重中之中的位置,通過各種活動使企業(yè)全體人員深刻意識到外購產品采購質量問題。這是搞好物資管理和提高產品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的基礎和保障。外購產品質量是企業(yè)的生命線,是企業(yè)產品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絲一毫馬虎不得,否則,會對公司所有產品的安全、持續(xù)、穩(wěn)定生產造成巨大的影響。同時,將外購產品采購質量管理放在了公司戰(zhàn)略發(fā)展的層面上,將采購產品集約化管理做為公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保障,從頂層設計開始,高度重視,層層把關,落實到崗,責任到人,以確保實現以最小的成本投入獲取最高的經濟效益。
針對軌道車輛發(fā)展過程中具有的特殊性,目前,采購產品管理已成為公司生產經營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據統(tǒng)計,公司采購產品成本在公司生產運營成本中已占有的60%~70%.隨著軌道車輛新項目、新技術的不斷增加,采購產品的數量和種類也在逐漸發(fā)生變化。這就使得采購產品的質量控制變得更加復雜和困難。因此,通過加強采購產品質量控制,可在減少庫存、加速資金周轉、降低運營成本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影響采購產品質量的因素
影響采購產品質量的因素主要有2個:①外部因素。主要是供應商的問題,比如供應商誠信不足,在金錢利益的驅動下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提供不滿足質量要求的產品,進而導致公司生產制造的產品達不到國家規(guī)定的質量標準。這不僅會嚴重損壞公司的商業(yè)信譽,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更會引發(fā)社會問題。如果我們生產的軌道列車出現質量問題,就會威脅到千萬人的生命安全。②內部因素。該因素是指公司的管理問題,如果公司內部質量控制不嚴謹,管理缺乏科學性,就會導致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進入生產線。
如果公司內部建立了完善的采購產品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則能杜絕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蒙混過關的問題,從而從根本上提高采購產品的質量。
3 全過程采購產品質量控制
要想實施科學、有效的采購產品質量控制,就必須根據所采購的產品的不同階段實施不同的控制手段。在長年的工作中,公司根據自身產品的生產制造工藝和特點,總結出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控制體系。目前,公司的質量管理部根據采購產品質量管理的過程,將采購產品質量控制分為全方位控制三部曲,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3.1 事前質量控制
凡事不預不立,采購產品質量控制更是如此。要想確保采購產品的質量,就必須未雨綢繆,在供應商選擇、合同洽談等方面做好功課,這種在采購產品實施采購前所進行的質量控制稱為事前控制。其控制的重點是做好產品采購的準備工作,且該項工作要貫穿于產品生產的全過程。
3.1.1 組織準備
事先控制工作中的首要問題是組織問題,要明確誰來管、誰來做、怎樣管和怎樣做。公司成功的經驗為:以公司質量管理部為牽頭部門,結合采購產品具體的使用部門共同建立質量控制領導機構,下設質量控制小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制定了與保證采購產品質量有關的崗位責任制,責任到崗。為了使各項管理措施具有落地性,我們還開展了具有針對性的業(yè)務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訓活動,由公司質量管理部對參與人員進行分層次、分重點的業(yè)務培訓,使參與采購產品的每一個人都牢固樹立了產品意識和質量意識,明確了產品質量就是企業(yè)的生命線,采購產品就是這條生命線上的大動脈。
3.1.2 技術準備
應熟悉和審查每個項目生產所需采購產品的需求計劃、技術參數等有關資料,列出如何保證采購產品質量的詳細措施,制訂采購產品的驗收標準、采購產品的質量檢測技術等。
3.1.3 物資準備
根據事先制定的檢測標準和手段及檢測技術,準備相應的設備和物資,比如工卡量具、機具等。
3.2 事中質量控制
簽訂采購合同后,供應商就進入到了產品的生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加強對產品的跟蹤,還需要考察供應商的履約能力。這種在采購產品質量控制實施過程中進行的質量控制稱為事中質量控制。事中質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實施過程,重點控制供貨質量,主要措施是嚴守以下三關。
3.2.1 嚴把合同簽訂關
合同是進行項目質量管理的主要依據,它對質量管理起著決定性作用。公司審計部要求提供的合同應滿足對采購產品質量實施有效控制的需求。因此,要求采購產品的質量說明文件為合同必備條款,質量說明文件必須配有產品圖紙,明確標明產品的材質、規(guī)格、詳細的技術參數;明確標明交貨期限、交貨地點以及如何進行產品質量檢測和檢驗。為了確保采購產品質量,公司明確規(guī)定在采購合同中,除了應滿足上述要求以外,還要明確定義材料采購、工藝使用的認可和批準制度。
嚴把合同簽訂關的優(yōu)勢在于使雙方都有一個明確的質量標準,以規(guī)范各方的行為;能使供應商清晰地意識到提供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的法律后果,從而強化供應商的重合同、講信用的意識,以防范外來風險對公司產品質量的影響。
3.2.2 嚴把驗收關
檢查驗收是杜絕不合格采購產品進入企業(yè)生產領域最有效的方法。檢查驗收第一步為驗材質,檢查其是否符合合同約定的材質、各項技術參數是否達標、工藝是否符合要求、性能是否完善;第二步為查標準,檢查產品材料使用的認證資料,以防錯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在采購產品質量控制過程中應做到可控、在控,確保采購產品質量合格。
3.2.3 嚴把入庫關
采購產品的入庫驗收與檢驗是確保質量關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關鍵在人。倉儲管理人員一定要有責任意識,并不斷加強學習。作為倉庫管理人員,應定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熟練掌握產品采購標準、質量檢測評定規(guī)程及其方法,尤其是國家新頒布的產品質量標準,更應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學習和演練,使每一個參與者不僅會用,且明白相應的技術原理。公司質量管理控制部在嚴把入庫關的相應文件中明確規(guī)定了倉儲管理人員的定期學習制度,并在重要的倉儲檢驗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了操作要求。比如,在取樣環(huán)節(jié)中,為了確保選取的樣品具有代表性,明確了應按照采購標準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取樣和按照采購產品標準的試驗方法和各項要求,對采購產品進行檢驗,并將檢驗結果與采購標準中的技術指標進行比較,以避免出現不合格的產品。
要想確保采購產品的質量,除了應嚴把三關外,還要加強全方位的控制,比如制訂質量預控對策,且質量文件應入檔。
3.3 事后質量控制
采購任務完成以后,并不意味著采購產品質量控制的完結。每個項目的采購產品驗收程序結束后形成的結論,僅僅是采購產品質量控制的一部分,采購產品質量控制最終的有限控制還賴于對該控制活動結果的評價認定和對采購產品質量偏差的糾正。這種對采購活動結果的評價認定和對采購產品質量偏差糾正的行為稱為事后質量控制。
采購產品質量的檢查、驗收及評定事后質量控制是事后質量控制的重點。對于生產制造業(yè)而言,對安裝在產品上的采購件進行部分試驗檢查,以證明其性能、指標達到采購的要求是事后采購產品質量控制的主要內容。
4 采購產品質量控制方法
4.1 設立質量控制點
采購產品質量控制因采購產品的不同而需要采用不同或特定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步驟,通常是通過設立“質量控制點”來控制采購產品質量的。為了使采購產品質量控制更有實效性,通常情況下,采購產品質量的控制點由技術部門設置,但有些產品質量涉及的技術領域寬泛或應用面廣,且工藝復雜、煩瑣,這就需要由技術部門與質量管理部門共同進行。通常需要在征得匯總質量檢驗部門、相關分廠或車間以及有關職能部門的意見后確定。但無論是由技術部門設置,還是由多部門設置,質量控制點的設置要遵循以下3條基本原則: ①對產品的性能、精度、安全性、可靠性和壽命等有直接影響的質量特性;②工藝上有特殊要求的,對下道工序或裝配有重大影響的質量特性;③由于過程質量不穩(wěn)定,質量信息反饋中發(fā)現的存在較多不合格品的質量特性。
由上述原則我們可知,在采購產品中,必須設定控制點的是那些具有質量特性重要性分級中的關鍵質量特性。而對于具有重要質量特性的采購產品,則應根據需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既可設置控制點,也可以不設,或只將其中的一部分列為控制點;對于具有一般質量特性的采購產品,我們通常不設置控制點;如果經常出現不合格產品,則必須列為控制點,以保證產品質量品。
除此以外,對于那些質量特性對采購產品的性能、壽命、可靠性等沒有直接影響的,但產品在工藝上有特殊要求的,比如需要具有工藝孔、工藝面等關鍵部位的半精加工的產品,就必須列為控制點。如果忽視對這些質量特性的管理,則會直接影響后續(xù)工序的質量。
根據所設定的控制點,質量管理部門的后續(xù)工作是編制過程質量控制點的控制要點及方法的控制明細表,并輔以詳細的質量控制點流程圖,從而為具體實施采購產品質量控制人員提供依據。為了保證所編寫的過程質量控制點及流程圖的具有可操作性,應將其交給公司采購產品質量控制管理體系規(guī)定的相關部門(通常是技術部門、質量管理部和產品使用的具體車間)鑒定審核后,報主管領導審批,使其成為一份完整的采購產品質量控制基礎文件下達至有關部門實施。
質量控制點的質量特性必須能定量表達。只有這樣,才能確定控制點定量的質量目標值。如果質量特性是定性表達的,也應設法轉化為定量表達。
4.2 應用放行檢驗控制采購產品質量
4.2.1 放行檢驗的范圍
質量管理部門在篩選關鍵重要配件時,應對供貨方提供的可靠的重要部件進行放行檢驗。一般適用于入廠檢驗前、使用過程中、出現嚴重或批量質量問題的配件等。
4.2.2 放行檢驗的工作流程
放行檢驗的工作流程分為以下6步:①質量管理部門負責確定放行檢驗的項目或批次。②質量管理部門確定放行檢驗批次后,采購部門負責與供方協(xié)商及相關部門安排放行檢驗時間。③采購部門負責與供方溝通放行檢驗時間,國內供應商提前10個工作日提出放行檢驗申請,國外供應商提前15個工作日提出放行檢驗申請,采購部門務必在接到放行檢驗申請后的1個工作日內確認完成并傳遞至質量管理部。④質量管理部門接到供應商的放行檢驗申請后,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到供方進行放行檢驗,必要時應邀請用戶代表參加此項工作。⑤放行檢驗完成后,質量管理部門負責填寫《放行檢驗報告》,此報告一式兩份,一份交至供貨方,一份隨貨流轉。對于放行檢驗中合格的產品,放行檢驗人員應做好合格標識,從而使供貨方可正常發(fā)貨;對于放行檢驗中的不合格產品,要求供貨方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限期整改,且經放行檢驗人員驗證合格后方可發(fā)貨。⑥放行檢驗的產品到達公司后,質量管理部門檢查員要認真地對包裝、標識和隨貨文件進行確認。
4.3 應用入廠檢驗控制采購產品質量
質量管理部門在篩選一般重要配件時,應對供貨方產品的部件進而入廠檢驗。
4.3.1 檢驗前提
檢驗前提有以下4點:①供應商為公司的合格供應商;②供應商與公司采購部門簽訂正式的采購合同,并做好收貨相關單據資料的各種準備工作;③采購部門具有明確、有效的采購標準(標準、圖紙、采購技術規(guī)范、相關要求等技術信息);④采購部門能提供完整、齊全的質量證明文件。
4.3.2 入廠檢驗的工作流程
入廠檢驗的工作流程分為以下6步:①質量管理部門按照要求編制采購產品檢驗作業(yè)指導書。②質量管理部門根據《采購產品檢驗指導說明書》和技術信息(圖紙、標準、技術規(guī)范等)進行幾何尺寸、表面質量、理化性能、質量文件的審核和功能的抽樣檢驗。③檢驗和試驗內容為裝箱單、質量文件、原產地證明。具體包括合格證(鐵道總公司的驗收項目應有驗收室合格證及原生產廠家的合格證)和首件鑒定報告、例行檢驗報告、原材料檢測報告等各類檢測報告。此外,應檢驗規(guī)格、品種、批次(序列號)是否符合圖紙、裝箱單或質量文件中的要求,外包裝及產品的外觀質量和尺寸,采購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的檢驗要求及產品完整性等。④在上述各種手續(xù)、報告齊全的情況下,質量管理部應遵守相關部門要求采用“即來即檢”的原則。一般情況下,要求不超過7個工作日完成檢驗,需要復驗的采購產品及入廠檢測的項目要求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委外檢測的項目要求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⑤工藝部門需要根據相關的要求,對有焊接要求的采購產品,按照圖紙、規(guī)格和技術規(guī)范要求對焊接部位實施焊接或金相切割檢驗。⑥質量管理部要求相關部門未經檢驗和試驗及經檢驗不合格的采購產品不允許向下道工序流轉。
5 采購產品質量控制的成本控制
為了加強公司質量成本控制,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必須進行采購產品質量控制全過程的管理。
質量成本控制包括對各項已經發(fā)生和將要發(fā)生的質量成本進行核算、審查,控制。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實行人人參與的形式,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對質量成本費用的形成過程進行監(jiān)督。
在采購產品質量控制中的成本控制中,公司走出了一條切實可行之路——決策層對采購產品質量成本控制有了一定的認識,公司領導多次指出,無條件的不計質量成本追求“高質量”是不可取的,而使用有質量問題的產品本身也是最昂貴的。在這個思想方針的指導下,各管理部門都在尋求如何加強控制質量成本管理,確定質量成本的最佳水平,以保證公司總成本降至最低,取得最大化的收益。
公司從采購產品質量成本控制入手,通過實施對質量成本計劃的目標控制,強化了對質量成本計劃目標實施過程的控制和監(jiān)督,細化了考核質量成本管理活動步驟和工作規(guī)程,為公司質量成本管理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提供了基礎。
6 結束語
質量永遠是一個企業(yè)生存的根基,隨著公司生產經營規(guī)模的日益壯大,保證采購產品質量已成為提高生產效率的至關因素,已得到了公司充分的重視。要想建立健全采購質量體系,必須堅持采購原則和組建高效率的團隊,確保進入生產現場的采購產品的質量精良,從而保障公司的順利運行;更好地發(fā)揮全方位質量控制管理的優(yōu)勢,加強質量成本控制管理,重點突破,使公司生產經營實現“雙贏”局面;把握質量關,從源頭出發(fā),努力創(chuàng)新,整合資源,保證采購產品質量管理順利進行,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運用科學的方法、現代化的技術實現人性化管理。這是公司乃至我國軌道車輛制造業(yè)飛速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