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潔麗
摘 ? 要:本文主要從風格和曲式方面淺談并分析《百鳥朝鳳》這首鋼琴曲,以不同的角度加以展示?!栋嬴B朝鳳》采用中國傳統(tǒng)樂曲的手法對原曲中的旋律和段落做了適合鋼琴演奏技法的調整,綜合多種藝術形式,造就了這一中國鋼琴音樂中的巔峰之作。
關鍵詞:鋼琴曲;《百鳥朝鳳》;風格特點;曲式結構
中圖分類號:J624.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6-0104-01
中國,一個音樂的故鄉(xiāng)?!稑酚洝?,是我國最早的音樂理論專著,這本史書詳細的表述了音樂的本質和特征,音樂跟政治以及生活的關系。191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一部《進行曲集》,據(jù)考證它是我國目前為止最早出版的一本鋼琴教材,在音樂道路如此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中國民族孕育了各種各樣具有獨特形式的音樂審美觀念,在19世紀中葉,我國民族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在碰撞中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fā)展,在借鑒了西方古典樂曲的基礎上充分融入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豐富了中國鋼琴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中國鋼琴音樂,以民族性、指導性和抒情性等為主要特色,在中國聽眾中被普遍接受和廣泛好評。
一、背景與結構
《百鳥朝鳳》,它原是我國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區(qū)流行的漢語民間合奏樂曲,它是用百鳥和鳴類熱情歡快的旋律表現(xiàn)大自然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山東菏澤專區(qū)代表隊在1953年春以嗩吶獨奏的表演形式參加了全國會演,一炮而紅。后來經過我國嗩吶表演藝術家任同祥老師精心改編,以此成為我國嗩吶獨奏中的經典曲目之一。嗩吶是很具有我國民族氣息的樂器之一,其演奏樂曲明快輕松,音色獨特,穿透力強,不但能表現(xiàn)歡快情感,也可突出低沉悲傷的感情,模仿細膩的蟲鳴鳥叫更是嗩吶的一大特色之一。嗩吶曲風的《百鳥朝鳳》完全詮釋了嗩吶的特點,它生動的模仿了各種鳥叫的聲音,生動活潑,熱情歡快。全首曲目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緩慢抒情的樂曲開頭,模仿鳥兒們互相傾述,對鳴對答,呈現(xiàn)調皮活潑路線,速度從中曲轉為輕快;第二部分的樂曲以歡快輕盈的節(jié)奏進行,速度較第一部分加快很多,用嗩吶爭鳴展示惟妙惟肖的聲聲鳥鳴,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最后一部分是整部樂章的高潮部分,著重描繪百鳥爭鳴的熱烈場面,把樂曲演奏推向頂點,展現(xiàn)一副栩栩如生的絢麗畫卷。
1973年,我國著名作曲家王建中老師在《百鳥朝鳳》原有的嗩吶曲風上把它改編成為鋼琴獨奏曲,展示出了國人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的極大突破,引起了國內音樂藝術家的紛紛關注,怎樣可以把中國民間樂曲和西方樂器完美結合,無論是在作曲技巧還是演奏技法上都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王建中老師采用創(chuàng)新的演奏方式重新展示這一樂曲,為這首具有強烈民族特色的樂曲賦予了新的生命,也帶給了大家一種全新的欣賞方式,讓國人對中西音樂的理解更上一層樓,更是開創(chuàng)了中國鋼琴樂創(chuàng)造道路的先鋒。音樂是一種可以引發(fā)聽眾內心情感共鳴的藝術形式,作曲家們的創(chuàng)作思想來源于自身對環(huán)境、生活和社會的體會和理解,它用不同的音樂創(chuàng)作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作曲家的內心情感,將聽眾帶入自己的音樂世界,和聽眾達到情感共鳴并獲得藝術上的聽覺享受。鋼琴曲《百鳥朝鳳》成功保留了中華民傳統(tǒng)音樂的特點,繼承了原著中的情感,同時靈活運用鋼琴技法,純四純五純八度和旋的加入和裝飾音、顫音的融合,用鋼琴樂特有的節(jié)奏感,琶音等鋼琴的演奏技巧加以純熟演繹。鋼琴曲《百鳥朝鳳》在曲式結構上承襲了中華民族曲式多段體式的特點,更是很好的處理了段落間的銜接,將鋼琴曲中整體結構的層次和樂曲飽滿度等特點發(fā)揮出來,讓每個段落銜接部位圓滑呈現(xiàn),流動性強,整體結構上更加緊密。
二、節(jié)奏、和聲和表現(xiàn)手法
鋼琴曲《百鳥朝鳳》很好的凸顯了中國音樂作品隨意而風格自由的意蘊,其中和聲旋律給予了這首曲子飽滿的音色,立體感強烈,色彩豐富,我國民族音樂的曲風和創(chuàng)作中在調式方面是五聲性體系與大小調體系并存著的,此類音樂作品中普遍存在三度結合與二度四度五度結合同在、和聲連接的功能性與色彩性并重的情況,但無論是作為伴奏還是旋律陳述,都有和三度六度結合音響效果所不同的民族音樂韻味,具有強烈的東方音樂色彩。裝飾音在本首曲目中是一個亮點,更是模仿白鳥爭鳴的著重技法,它的特點在樂曲中連同主音同比關鍵,有單純的鳥鳴、與和旋同時表現(xiàn)的鳴聲在山谷深林中回蕩,還有高潮部分的百鳥爭鳴等,演奏中手法指速很快,音域狹窄,手指靈活多變,觸鍵的靈敏度和節(jié)奏感極強,下鍵短促沉穩(wěn),以強弱不同的效果反復聯(lián)系,給聽眾一道不可多得的音樂盛宴。
三、結論
中國傳統(tǒng)音樂與西方音樂,前者為追求主觀情感的表達,對客觀的事物加以自身的認識后反映出來,后者則更著重于簡單直接的表述,西方的古典浪漫主義對中國鋼琴樂的創(chuàng)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20世紀初,我國鋼琴樂就開始了漫長的探索之路,現(xiàn)在的流行音樂很多用到鋼琴的演繹,鋼琴樂已經成為我國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民族音樂改編為鋼琴曲是一種音樂的延伸和延續(xù)發(fā)展,是音樂藝術與時代文化相適應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柳良.音樂之旅[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2.
[2]王建中.王建中鋼琴作品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3]胡向陽.音樂欣賞教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4]陳家齊.嗩吶傳統(tǒng)樂曲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