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晁麗娜, 劉曉睛, 江曉寧, 楊 藝, 李世綽, 丁 玎, 洪 震, 張 慶
?
寧夏同心縣回族癲癇流行病學調查
王 旭1, 晁麗娜1, 劉曉睛1, 江曉寧2, 楊 藝3, 李世綽4, 丁 玎5, 洪 震5, 張 慶6
目的 調查寧夏回族人群癲癇患病率、發(fā)病率及治療缺口,為回族人群癲癇的防治提供依據。方法 通過隨機、整群抽樣,選取寧夏同心縣豫海鎮(zhèn)和石獅鎮(zhèn),分別作為城鎮(zhèn)及農村代表地區(qū)進行調查;采用統(tǒng)一的癲癇流行病學調查表進行入戶調查,對初步篩查的癲癇患者經由神經科醫(yī)師再次確診。結果 實際調查11917例,確診癲癇患者60例,癲癇患病率為5.03‰。其中城鎮(zhèn)患病率為6.61‰,農村為3.37‰,城市和農村地區(qū)癲癇患病率存在顯著性差異;回族男性與女性癲癇患病率無顯著差異;回族兒童(≤14歲)癲癇患病率為8.43‰,高于其他年齡組;70%的患者癲癇的首次發(fā)作在兒童時期;癲癇患者的年齡在3月~51歲之間,其中兒童占40%(24/60),城鎮(zhèn)癲癇患者的平均年齡為16.38±11.78歲,農村癲癇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0.05±14.63歲;在活動性癲癇患者中,正規(guī)接受抗癲癇治療的患者為25.9%(15/58),治療缺口為74.1%;在所有發(fā)作類型中,全面強直陣攣發(fā)作者46例,占75.0%;回族癲癇發(fā)病率為75.5/100000例。結論 寧夏回族人群癲癇患病率城鎮(zhèn)高于農村,兒童高于其他年齡組;回族癲癇發(fā)病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回族癲癇患者治療缺口大,需要對該地區(qū)進行政策支持并加強宣傳,提高患者的就診率,控制癲癇發(fā)作。
癲癇; 流行病學; 患病率; 發(fā)病率; 治療缺口
癲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腦部疾患,長期、反復發(fā)作可使患者出現相應的神經生物學、認知、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等方面的影響。通過對癲癇流行病學的調查,能夠為癲癇的預防、控制及管理提供依據。同心縣位于寧夏中部干旱地帶,2011年共有人口39.69萬,其中,回族人口34萬,占85%。在全國建制縣中,同心縣回族人口比例最高,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qū)。同心縣經濟發(fā)展滯后,是國務院確定的重點貧困縣之一。為了解回族癲癇患者的患病特點及治療情況,我們于2012年10月22日~2012年11月15日對11917例回族人口進行逐戶調查?,F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1.1 調查人群及抽樣方法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選取同心縣豫海鎮(zhèn)及石獅鎮(zhèn),分別作為城鎮(zhèn)及農村地區(qū)調查點,各抽取6000例回族居民逐戶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同心縣常住居民,且在當地衛(wèi)生計生委進行過住戶登記。
1.2 調查方法 采用統(tǒng)一的癲癇流行病學調查問卷。前期的預調查提示:該調查問卷對癲癇診斷的敏感性達100%,特異性為78.5%。正式調查前,由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神經科主任醫(yī)師對參與調查的城鎮(zhèn)及農村衛(wèi)生所醫(yī)務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癲癇的發(fā)病原因、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分型及治療等。同時,對調查問卷的填寫進行了現場指導。初步篩選的患者由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神經科主任醫(yī)師進行進一步確診。癲癇的診斷采用國際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1)必須有2次以上典型癲癇發(fā)作史;(2)僅有熱性驚厥或新生兒發(fā)作不能診斷為癲癇;(3)明確由于某些腦部疾病急性期誘發(fā)引起的癇性發(fā)作亦不能歸入癲癇診斷?;顒有园d癇:過去1 y內不同的時期內出現2次或更多次的非誘發(fā)性發(fā)作。未治療的癲癇:活動性癲癇患者中,在調查之前1 w內未經任何形式的抗癲癇治療的患者。未正規(guī)治療:活動性癲癇患者中,在調查前1 w內進行了抗癲癇治療,但治療方案不符合抗癲癇治療原則的患者。正規(guī)治療:活動性癲癇患者依據國際標準進行抗癲癇藥物治療。治療缺口:一定時間內特定人群中活動性癲癇患者數與接受正規(guī)治療患者數之間的差,用百分數表示。
1.3 調查時間、患病率及發(fā)病率 本次調查以時點患病率作為患病率進行描述,調查時間為2012年10月22日~2012年11月15日,凡在此時點之前患病并仍然存活者均列入患病率統(tǒng)計。在2011年10月22日~2012年10月23日期間首次發(fā)病的癲癇病例計入發(fā)病率統(tǒng)計。
1.4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調查數據均通過Excel進行錄入,并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此次計劃調查12000例,實際調查11917例,面見率為98.9%,調查人群的年齡范圍為1月~95歲,平均為29.2±18.1歲,調查人群的男女比例為1.03∶1?;刈灏d癇流行病學分布具體如下。
2.1 癲癇患病率的性別分布 本次共調查回族男性6059例,確診癲癇31例,患病率為5.12‰;回族女性5858例,確診癲癇29例,患病率為4.95‰。回族男性與女性癲癇患病率無顯著差異(χ2=0.017,P=0.898)(見表1)。
2.2 癲癇患病率的地區(qū)分布 本次城鎮(zhèn)地區(qū)調查5960例,確診癲癇40例,年齡別患病率為6.71‰。農村地區(qū)調查5957例,確診癲癇20例,患病率為3.36‰。通過對城鎮(zhèn)和農村地區(qū)各年齡組患者的構成進行標準化處理后,城鎮(zhèn)和農村地區(qū)癲癇患病率分別為6.61‰和3.37‰。城鎮(zhèn)回族癲癇患病率高于農村地區(qū),兩者存在顯著性差異(χ2=6.69,P=0.01)(見表1)。
2.3 癲癇患病率的年齡分布 對調查人群進行年齡分組,兒童(0~14歲)癲癇患病率為8.43‰,青中年(15~59歲)癲癇患病率為4.39‰。在30歲以下的人群中,癲癇患病率城鎮(zhèn)高于農村。其中,兒童癲癇患病率,城鎮(zhèn)(12.94‰)明顯高于農村(3.0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249,P=0.004)。在30~44歲組與45~59歲年齡組,盡管農村(分別為5.94‰和3.90‰)高于城鎮(zhèn)(分別為2.59‰和2.92‰),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2.035,P=0.154和χ2=0.102,P=0.750)(見表2)。
2.4 活動性癲癇患病率 城鎮(zhèn)地區(qū)1 y內和2 y內有發(fā)作的活動性癲癇患病率均為6.38‰,5 y內有發(fā)作的活動性癲癇患病率為6.71‰。農村地區(qū)1 y內、2 y內及5 y內有發(fā)作的活動性癲癇患病率均為3.36‰。城鎮(zhèn)活動性癲癇患病率高于農村,差異具有顯著性(見表3)。
2.5 城鎮(zhèn)與農村癲癇患者的首發(fā)年齡及癲癇患者的年齡構成 本次調查中,城鎮(zhèn)和農村地區(qū)癲癇患者的首次發(fā)作多在兒童時期出現,分別為77.5%和55.0%。癲癇患者的年齡在3月~51歲之間,其中,城鎮(zhèn)癲癇患者以兒童為主(占50%),平均年齡為16.38±11.78歲,農村癲癇患者以30~44歲的成人為主(45%),平均年齡為30.05±14.63歲(見表4)。
2.6 發(fā)作類型 在發(fā)作類型中,全面性發(fā)作占76.7%(46/60),其中全面強直陣攣發(fā)作者45例(75.0%),部分性發(fā)作及混合型發(fā)作分別占20%和3.3%(見表5)。
2.7 發(fā)病原因 將未進行影像學檢查及無明確原因的患者歸為原因不明的癲癇患者之中。調查發(fā)現城鎮(zhèn)與農村地區(qū)癲癇患病原因包括,近親結婚,癲癇家族史,顱內感染,早產,顱腦發(fā)育不良,外傷,一氧化碳中毒,難產等。城鎮(zhèn)與農村地區(qū)發(fā)病原因并無明顯差異(見表6)。
2.8 治療情況 調查近1 y內有發(fā)作的活動性癲癇患者的治療情況,近1 w內未接受治療者28例,未正規(guī)治療者18例,治療缺口達76.7%。其中城鎮(zhèn)地區(qū)治療缺口為67.5%,農村地區(qū)治療缺口為90.0%,農村明顯高于城鎮(zhèn)(見表7)。
2.9 發(fā)病率 60例癲癇患者中,自2011年10月22日~2012年10月23日期間發(fā)病者9例,回族人群癲癇發(fā)病率為75.5/10萬。
表1 城鎮(zhèn)與農村不同性別回族癲癇患病率分布
男性與女性癲癇患病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89,χ2=0.017)
表2 城鎮(zhèn)與農村不同年齡組回族癲癇患病率
表3 回族人群活動性癲癇患病率
表4 城鎮(zhèn)與農村地區(qū)癲癇患病的首發(fā)年齡
表5 不同類型癲癇患病構成比
表6 城市與農村地區(qū)癲癇患者的發(fā)病原因及分類
表7 活動性癲癇治療情況
癲癇是一種多發(fā)的、慢性腦部疾患,在我國,癲癇是僅次于腦卒中的第二大常見神經系統(tǒng)疾病,也是兒童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目前,全球約有癲癇患者6500萬[1]。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中,癲癇的患病率、發(fā)病率、治療缺口及癲癇的發(fā)作類型等存在一定差異?;刈迦巳喊d癇流行病學的調查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宋家仁等對銀川市老城區(qū)136385例進行的調查提示:回族癲癇患病率為8.45‰,高于當時漢族人群的3.22‰[2]。2000年,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qū)進行的調查提示:回族人群癲癇患病率為8.51‰,而當時全國五省農村地區(qū)的癲癇患病率合計為7‰[3]。上述兩次調查中,寧夏回族人群的癲癇患病率均高于全國其他地區(qū)。由于兩次調查均在經濟水平相對較好的城鎮(zhèn)地區(qū),并不清楚農村地區(qū)回族人群癲癇的患病情況。此次,我們對寧夏同心縣城鎮(zhèn)和農村地區(qū)的回族人群進行了分層調查,結果呈現如下特點。
3.1 回族人群城鎮(zhèn)癲癇患病率高于農村 此次調查提示:回族人群整體癲癇患病率為5.03‰,較前兩次調查結果有所下降,處于全國平均水平。調查提示:城鎮(zhèn)癲癇年齡別患病率(6.61‰)高于農村地區(qū)(3.37‰)。其中,城鎮(zhèn)兒童(≤14歲)癲癇患病率為12.94‰,農村兒童癲癇患病率為3.07‰。對近1 y內、2 y內及 5 y內有發(fā)作的活動性癲癇進行統(tǒng)計,結果同樣提示:城鎮(zhèn)活動性癲癇患病率高于農村。該結果與既往的研究結論不同。在發(fā)展中國家,城鎮(zhèn)癲癇患病率要低于農村地區(qū)。如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的調查提示:農村癲癇患病率是城市癲癇患病率2倍[4]。回族城鎮(zhèn)癲癇患病率高于農村的確切原因并不清楚。但有研究提示:在經濟欠發(fā)達的發(fā)展中國家和貧困地區(qū),癲癇所致的恥辱感較為明顯。癲癇患者在學習、婚姻及就業(yè)等方面常受到歧視[5],為了避免病情被人知曉而刻意隱瞞者多見。此外,一些健康觀念較差的家長,易將患兒的一些輕微的異常表現視為正常。這些原因均可能會導致確診的癲癇人數比實際上少,而農村地區(qū)這一現象可能更為多見。盡管如此,仍需要研究進一步明確。
3.2 城鎮(zhèn)與農村地區(qū)癲癇患病率年齡分布不同 此次調查中,回族人群癲癇整體患病率呈單峰分布,兒童患病率最高,為8.43‰,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逐漸下降。但對城鎮(zhèn)及農村地區(qū)分別進行年齡分組后發(fā)現:在城鎮(zhèn)地區(qū),癲癇患病率最高的人群(12.94‰)是兒童,而在農村地區(qū),癲癇患病率(5.94‰)最高的人群為30~44歲的成年人?;疾÷矢叩娜巳翰⒉灰馕吨谆及d癇。在農村地區(qū)一些成年癲癇患者可能在兒童時期發(fā)病。在此次調查中,城鎮(zhèn)與農村地區(qū)的癲癇患者,在兒童時期首次發(fā)作者分別為77.5%和55.0%。因此,整體而言,兒童是寧夏回族癲癇的易患人群。在一些癲癇患病率呈單峰分布的研究中,峰值人群并不一致。如歐洲人群中,癲癇的易患人群為85以上的老年人[6]。而在土耳其,癲癇患病率的峰值(10.70‰)人群為10歲以下的兒童。巴基斯坦的癲癇患病率高峰人群為40歲以上的成年人(25.36‰)[4]。另一些研究提示:癲癇患病率呈現雙峰分布,如湖南省岳陽市癲癇患病率峰值分別在20~30歲的人群中(8.4‰)和大于80歲以上的人群中(5.4‰)[7]。尼日利亞人群的癲癇患病率第一個峰值在10~20歲人群中(6.1‰),而第2例患病率峰值在30~50歲年齡之間(5.4‰)[8]。
3.3 回族癲癇發(fā)病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此次調查提示:自2011年10月22日~2012年10月23日期間,新發(fā)癲癇共9例,均為城鎮(zhèn)患者,其中,有4例為兒童。癲癇發(fā)病率為75.5/10萬。來自我國6城市的調查提示:城市癲癇發(fā)病率為35/10萬,農村癲癇發(fā)病率為26/10萬[9]。而在2000年,全國5省農村地區(qū)的癲癇發(fā)病率為28.5/10萬,當時寧夏吳忠市回族人群的癲癇發(fā)病率為25.8/10萬[3]。在發(fā)達國家,癲癇發(fā)病率為40~70/10萬[10],而經濟欠發(fā)達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癲癇發(fā)病率為100~190/1萬[11]。癲癇發(fā)病率與經濟發(fā)展水平,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在發(fā)達國家,孕婦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產褥期保健以及優(yōu)質的新生兒護理使兒童癲癇發(fā)病率下降。由于人口的長壽,腦血管病患者的增多,使老年人成為癲癇發(fā)病率最高的人群[12]。此次調查中,有45例(75%)癲癇患者是在家中分娩的,另有一些患者的母親因分娩困難而被送往醫(yī)院。絕大多數患者未進行合理的產褥期保健,同時也缺乏良好的新生兒護理。這可能是此次調查中癲癇發(fā)病率高的主要原因。嚴格的發(fā)病率研究,需要對大量的人群進行長期的隨訪觀察。然而,包括本次研究在內的多數調查均為回顧性分析。采集病史時,患者及家屬在回憶癲癇發(fā)作的癥狀及時間可能與真實情況存在差異。因此,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信息偏倚。此外,參與調查的社區(qū)醫(yī)生對調查問卷熟悉程度以及癲癇臨床表現的掌握程度也會影響癲癇發(fā)病率結果的統(tǒng)計。
3.4 回族癲癇患者的治療缺口大 此次調查提示:回族癲癇患者整體治療缺口為75.0%。農村地區(qū)治療缺口達90.0%(18/20),其中有65.0%(13/20)的患者近1 w內未接受抗癲癇治療。而城鎮(zhèn)癲癇患者的治療缺口為67.5%,明顯低于農村。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癲癇治療缺口均在60%以上[3,9]。2012年,岳陽市癲癇患者的治療缺口可達92.3%[7]。亞洲大部分地區(qū)癲癇治療缺口在50%~80%之間[12],而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癲癇患者的治療缺口高達90%以上[13]。因此,就整體而言,寧夏回族癲癇患者的治療缺口與全國大多數地區(qū)一致,并低于拉丁美洲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但農村地區(qū)癲癇治療缺口大。癲癇患者的治療缺口與被調查地區(qū)的經濟水平及醫(yī)療條件等密切相關。一般而言,農村地區(qū)高于城鎮(zhèn),發(fā)展中國家高于發(fā)達國家[14]。此次調查中,造成回族人群癲癇治療缺口的原因包括:貧困,認為癲癇無法治愈而拒絕治療,認為抗癲癇藥物會造成大腦損害而拒絕治療等。此外,聽信虛假廣告而未能進行正規(guī)治療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此次調查中,我們對回族人群癲癇患病率的性別分布進行了比較,結果提示:回族男性癲癇患病率(5.12‰)與女性(4.95‰)無明顯差異。而對癲癇發(fā)作類型的統(tǒng)計提示:回族癲癇患者以全面性發(fā)作為主(75.0%),復雜部分性發(fā)作者占13.3%。上述結果與亞洲多數研究一致[12]。但在歐洲的研究提示:部分性發(fā)作為主要的發(fā)作類型[6]。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調查中,有明確影像學檢查(CT/MRI)者為24例,行腦電圖檢查者18例,有33例未能提供任何檢查。由于缺乏腦電圖檢查,一些由部分性發(fā)作繼發(fā)的全面強直陣攣的患者直接歸為全面性發(fā)作之中。因此,癲癇發(fā)作類型的統(tǒng)計中并不能完全反應真實情況。結合影像學檢查及病史的詢問后發(fā)現,回族城鎮(zhèn)與農村地區(qū)癲癇患者的發(fā)病原因無明顯差異。在調查中,2例患者的父母為近親結婚,3例患者有宮內缺氧史,3例患者曾患有顱內感染,3例患者有顱腦外傷史,早產者3例,而顱腦發(fā)育不全及癲癇家族史者各1例。由于影像學檢查的缺失,一些由于顱腦病變(如腫瘤、發(fā)育異常、腦囊蟲病、外傷及中毒等)所致癥狀性的癲癇難以明確原因而歸為原因不明的癲癇類型中。
綜上所述,寧夏同心縣回族人群癲癇患病率與中國大部分地區(qū)一致,但城鎮(zhèn)患病率高于農村。兒童癲癇患病率最高,隨著年齡的增加,癲癇患病率逐漸下降?;刈灏d癇患者的發(fā)病率高于全國水平?;刈灏d癇患者的治療缺口較大。需要盡快制定合理的干預措施,降低癲癇發(fā)病率,并使癲癇發(fā)作得到有效控制,減輕患者、家庭及社會負擔。
致謝:本研究得到中國抗癲癇協(xié)會癲癇科研基金項目資助;得到寧夏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同心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大力支持;得到同心縣石獅鎮(zhèn)和豫海鎮(zhèn)衛(wèi)生院的大力協(xié)助。在此,一并致謝。
[1]Ngugi AK,Bottomley C,Kleinschmidt I,et al. Estimation of the burden of active and life-time epilepsy:A meta-analytic approach[J]. Epilepsia,2010,51(5):883-890.
[2]宋家仁,李世綽,孔凡元,等. 銀川市城區(qū)回、漢族神經系統(tǒng)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對比分析[J]. 寧夏醫(yī)學雜志,1985,(1):1-10.
[3]王文志,吳建中,王德生,等. 中國五省農村人群癲癇流行病學抽樣調查[J]. 中華醫(yī)學雜志,2002,82(7):449-452.
[4]Aziz H,Güvener A,Akhtar SW,et al. Comparative epidemiology of epilepsy in Pakistan and Turkey:population-based studies using identical protocols. [J]. Epilepsia,1997,38(6):716-722.
[5]Newton CR,Garcia HH. Epilepsy in poor regions of the world[J]. Lancet,2012,380(9848):1193-1201.
[6]Forsgren L,Beghi E,Un A,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epilepsy in Europe-a systematic review[J].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2005,12(4):245-253.
[7]Pi X,Lei C,Liu A,et al. Investigation of prevalenc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epilepsy in Yueyang city of China by a door-to-door survey[J]. Epilepsy Research,2012,101(1):129-134.
[8]Nwani PO,Nwosu MC,Asomugha LA,et al. Epidemiology of active epilepsy in a suburban community in Southeast Nigeria:A door-to-door survey[J]. Niger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2015,18(4):527-533.
[9]李世綽,王忠誠,周樹賓,等. 中國六城市居民癲癇的流行病學調查[J]. 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86,19( 4):193-196.
[10]Sander JW. The epidemiology of epilepsy revisited[J].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logy,2003,16(2):165-170.
[11]Preux PM,Michel Druet-Cabanac. Epidemiology and aetiology of epilepsy in sub-Saharan Africa[J]. Lancet Neurology,2005,4(1):21-31.
[12]Luong MT,Duc-Si T,Fabrice Q,et al. Epidemiology,aetiology,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epilepsy in Asia:a systematic review[J]. Lancet Neurology,2007,6(6):533-543.
[13]Scott RA,Lhatoo SD,Sander JW.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J].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1,79(4):344-351.
[14]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tlas:epilepsy care in the world[M].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5.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epilepsy in Tongxin Hui of Ningxia Province
WANGXu,CHAOLina,LIUXiaojing,etal.
(NingxiaMedicalUniversity,Yinchuan750004,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rate,incidence and treatment gap of epilepsy patients in Tongxin Hui of Ningxia Autonomouse Region. Methods A door-to-do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epilepsy was conducted by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among the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s of Tongxin,Ningxia Province,China. The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for epilepsy used in this study was adapt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creening questionnaire.The persons diagnosed or suspected as epilepsy during screening were followed up by neurologists. Results A total of 11917 Hui persons were investigated.Sixty persons were diagnosed with epilepsy,with a prevalence rate of 5.03‰. Prevalence rate of epilepsy was higher in urban areas(6.61‰) than in rural areas(3.37‰) and it was higher(8.43‰) in children(≤14 years old) than other ages group. The age range of patient was 3month~51year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epilepsy cases in urban was (16.38±11.78)years old and (30.05±14.63)years old in rural. The first seizure occurrence of 70% patients was in period of children. The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was the common epilepsy type that was found within 75.0% epilepsy cases. 74.1% of the patients with active epilepsy did not receive standard and regular antiepileptic treatments. The incidence of epilepsy was 75.5/100000.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epilepsy in urban areas is higher than in rural in Tongxin Hui of Ningxia Province. The large amount of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gaps indicates an urgent need for a rational intervention strategy.
Epilepsy; Epidemiology; Prevalence; Incidence; Treatment gap
1003-2754(2016)01-0027-05
2015-11-10;
2015-12-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71443);寧夏自然科學基金(NZ13133);寧夏顱腦疾病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資助(XY201513)
(1.寧夏醫(yī)科大學神經病學專業(yè),寧夏 銀川 750004;2.同心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寧夏 同心 751300;3.寧夏自治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寧夏 銀川 750004;4.中國抗癲癇協(xié)會,北京 100044;5.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神經內科,上海 200040;6.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神經內科,寧夏顱腦疾病重點實驗室,寧夏 銀川 750004)
張 慶,E-mail:nxzhangqing@aliyun. com
R742.1;R188.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