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芳
?
放血拔罐合中藥內服治療蜂窩組織炎32例
高芳
目的觀察放血拔罐聯(lián)合中藥內服治療蜂窩組織炎的療效。方法選取32例蜂窩組織炎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按年齡分為16~45歲組和46~65歲組兩組,分別對其進行放血拔罐聯(lián)合中藥內服治療。結果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90%以上。結論放血拔罐聯(lián)合中藥內服治療蜂窩組織炎療效確切、可靠,而且是一種簡單、經濟、不良作用相對較小的治療方法,值得在中醫(yī)臨床中推廣。
放血拔罐;中藥內服;蜂窩組織炎
蜂窩組織炎是指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或腐生性菌引起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彌漫性、化膿性炎癥。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患處皮膚局部劇痛,呈彌漫性紅腫,初為硬塊,后中央變軟,破潰而形成潰瘍,約2~4周結瘢痕而愈。筆者在2010年以來在臨床工作中運用放血拔罐療法聯(lián)合中藥內服治療蜂窩組織炎32例,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茲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32例患者全部來自我科門診,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在16~65歲之間,按年齡分為16~45歲組和46~65歲組兩組,病程14~28天,平均21天。診斷標準參照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年12月第5版《外科學》,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的《中醫(yī)外科學》。
1.2治療方法首先是放血和拔罐,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步,消毒:用無菌棉棒浸蘸0.5%碘伏以紅腫疼痛處為中心向周圍皮膚進行消毒,消毒范圍不小于15cm,連續(xù)消毒3遍。第二步,放血:用無菌采血針對準紅腫中心快速連續(xù)刺入3~4次,注意進針角度不宜大,以45度角為宜,針孔處可見暗紅色血液流出。第三步,拔罐: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鉗95%酒精棉點燃,深入罐內中下端,繞1~2周后迅速抽出,使罐內形成負壓后迅速扣至紅腫疼痛中心,待火罐穩(wěn)定后方可離開,防止火罐脫落,留罐15分鐘。在留罐的過程中可見有暗紅色血液從針孔處緩緩流出。第四步,清潔、再消毒:起罐后用無菌棉棒將污血清理干凈后,再用無菌棉棒浸蘸0.5%碘伏以紅腫疼痛處為中心向周圍皮膚進行消毒,消毒范圍同樣不小于15cm,再連續(xù)消毒3遍后,用無菌紗布覆蓋腫痛中心,用醫(yī)用膠布固定。放血和拔罐在發(fā)病的早、中期隔日1次,后期視患處潰膿排出順暢與否而定。方藥:仙方活命飲(金銀花15 g,防風10 g,白芷10 g,當歸尾10 g,陳皮10 g,生甘草10 g,赤芍15 g,浙貝母10 g,天花粉15 g,乳香6 g,沒藥6 g,穿山甲3 g,皂角刺10 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7劑為一療程。
1.3療效標準治愈:臨床治療1周后紅腫熱痛癥狀全部消失;有效:臨床治療1周后紅腫熱痛癥狀明顯減輕,停止治療后癥狀無復發(fā)無加重;無效:臨床治療1周后紅腫熱痛癥狀無明顯改善。
2.1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典型案例程某,男性,32歲,連續(xù)飲酒一周后即2015年7月6日下午自覺左側臀部內上方發(fā)熱、腫脹、疼痛不適,就診于私人診所,予頭孢克肟、利巴韋林靜點消炎抗病毒治療3天后,臀部的紅腫熱痛癥狀未見絲毫減輕,前來我科門診就診。
初診(7月9日):患者左側臀部內上方腫痛處皮膚顏色深紅,按之較硬,范圍約3cm×3cm,精神、飲食、睡眠可,小便可,大便黏膩不爽,舌質暗紅,苔黃厚膩,脈滑數。中醫(yī)診斷:臀癰(濕熱蘊結型);西醫(yī)診斷:臀部蜂窩組織炎。處置:步驟同前即消毒、放血、拔罐、清潔后再消毒、覆蓋無菌紗布、固定。方藥:仙方活命飲加減(金銀花15 g,防風10 g,白芷10 g,當歸尾10 g陳皮10 g,生甘草10 g,赤芍15 g,浙貝母10 g,天花粉15 g,乳香6 g,沒藥6 g,穿山甲3 g,皂角刺10 g,黃連6 g,黃柏10 g,黃芩10 g,滑石10 g),7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復診(7月11日):患者左側臀部內上方腫痛處皮膚顏色變黑,按之變軟,有波動感,范圍擴大約4cm×3cm,精神、飲食、睡眠可,小便可,大便黏膩不爽較前略有減輕,舌質暗紅,苔黃厚膩,脈滑數。處置:步驟同上,消毒、放血、拔罐、清潔后再消毒、覆蓋無菌紗布、固定。在留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從針孔處拔出的暗紅色的血液中夾有黃白色的膿性分泌物。
三診(7月13日):患者腫痛處皮膚已潰破,顏色發(fā)黑,上可見數十個白色膿點,狀若蜂窩,并有少量黃白色分泌物從膿頭處流出,腫脹疼痛感明顯減輕,精神、飲食、睡眠可,小便可,大便黏膩不爽明顯改善,舌質暗紅,苔薄黃微膩,脈滑數。處置:消毒、拔罐、再消毒、覆蓋無菌紗布、固定。皮膚已潰破,膿血已有出路,無需再行放血。
四診(7月14日—7月15日):連續(xù)處置2日后,患者疼痛腫脹感已基本緩解,膿血性分泌物已逐日減少,破潰處皮膚顏色變?yōu)榈t色,二便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濡緩。方藥:金銀花15 g,防風10 g,白芷10 g,當歸尾10 g,陳皮10 g,生甘草10 g,赤芍15 g,浙貝母10 g,天花粉15 g,乳香6 g,沒藥6 g,穿山甲3 g,皂角刺10 g,7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囑患者回家后,自行用無菌棉棒浸蘸0.5%碘伏對患處皮膚進行消毒,每日1次。一周后隨訪,破潰處已收口,兩周后再隨訪,破潰處已結瘢痕而愈。
蜂窩組織炎相當于中醫(yī)的“癰”“發(fā)”范疇。一般癰發(fā)無定處,隨處可生,因發(fā)病部位不同,名稱繁多,可見生于頸部的頸癰、生于腋下的腋癰、生于肘部的肘癰、生于胯腹部的胯腹癰、生于臀部的臀癰、生于委中穴的委中毒、生于臍部的臍癰等等。病因病機多為濕熱火毒之邪外侵,或肝氣郁結,郁久化火,或飲食不節(jié),脾胃濕熱內生與外邪相互搏結蘊聚于機體某個部位,熱盛肉腐而成。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初起、成膿、潰膿、恢復期四個階段。初起主要表現(xiàn)為患處皮膚的彌漫性腫脹、疼痛,皮色可不變,按之較硬,有壓痛,可伴有發(fā)熱、惡寒、全身乏力、舌質紅、脈數有力等癥狀;成膿期主要表現(xiàn)為患處的紅腫熱痛,疼痛中心皮膚變軟,按之有波動感,可伴有高熱、寒戰(zhàn)、舌質暗紅、脈滑數等癥狀;潰膿期主要表現(xiàn)為患處皮膚破潰,膿液滲出,上可見數個到數十個黃白色膿點,狀若蜂窩;恢復期:破潰處皮膚收口,結瘢痕而愈。《靈樞·癰疽》說:“營衛(wèi)稽留于經脈之中,則血泣不行,不行則衛(wèi)氣從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盛則肉腐,肉腐則為膿,故命曰癰。”熱毒壅聚,營氣郁滯,氣滯血瘀,聚而成形,故見局部紅腫熱痛;邪正交爭于表,故身熱凜寒;正邪俱盛,相搏于經,則脈數有力。陽證癰瘡初起,治宜清熱解毒為主,配合理氣活血、消腫散結為法。而方藥仙方活命飲出自《校注婦人良方》,方中金銀花味甘性寒,最善清熱解毒療瘡,前人稱之為“瘡瘍圣藥”,故重用為君。然單用清熱解毒,則氣滯血瘀難消,腫結不散,又以當歸尾、赤芍、乳香、沒藥、陳皮行氣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共為臣藥。瘡瘍初起,其邪多羈留于肌膚腠理之間,更用辛散的白芷、防風相配,通滯而散其結,使熱毒從外透解。氣機阻滯每可導致液聚成痰,故配用浙貝母、天花粉清熱化痰散結,可使膿未成即消。穿山甲、皂角刺通行經絡,透膿潰堅,可使膿成即潰,均為佐藥。甘草清熱解毒,并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之功。筆者之所以選擇此方作為基礎方,正是因為此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的功效,正好符合“癰”“發(fā)”的病因病機。筆者之所以選擇放血拔罐療法,目的在于給火、熱、濕等毒邪以出路,使得毒邪伴隨膿血而瀉出體外。而西醫(yī)在治療蜂窩組織炎時,主張及早應用大劑量抗生素,必要時加用止痛、退熱藥,膿腫形成后需切開引流??股氐倪^敏反應及對肝腎功能的損害極其嚴重,以及切開引流對患者造成的疼痛與恐懼感,與其相比,中醫(yī)的放血拔罐聯(lián)合中藥內服,不失為一種簡單、經濟、不良作用小、痛苦少的治療蜂窩組織炎的方法,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1]牛會忠,王麗亞,董彥清,等.兒童急性蜂窩組織炎針刺引流診療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5,44(5):532-533.
[2]王卓,戴曉濱.急性蜂窩組織炎1例治療體會[J].遼寧醫(yī)學雜志,2000,14(6):316.
[3]史國華.簡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盆腔蜂窩組織炎[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2015,2(5):163.
[4]張愛民.右下肢大面積急性蜂窩組織炎1例[J].臨床合理用藥,2013,6(7):54.
[5]姚志平.嬰幼兒急性蜂窩組織炎24例[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00,11(2):120.
[6]唐漢鈞.顧伯華教授運用“墊棉壓迫療法”的經驗[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1(10):9-11.
[7]王天雄,姚一民,趙福勝,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合并急性蜂窩組織炎1例報告[J].實用骨科雜志,2012,18(1):89-90.
[8]周丹,林娟,林蓓,等.妊娠合并重癥下肢蜂窩組織炎1例[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11):834.
1.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職工總醫(yī)院中醫(yī)科 (太原030053)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0.040
1003-8914(2016)-20-2992-02
?建軍
2016-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