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媚
[摘 要] 本文首先簡介GeoGebra軟件,并對其有別于“幾何畫板”的常用功能及常用注意點進行說明;結合3個高中數(shù)學教學案例分析探究GeoGebra軟件在動態(tài)教學中的有效性應用.
[關鍵詞] GeoGebra;動態(tài)教學;有效應用
[?] 關于GeoGebra軟件
1. GeoGebra軟件簡介
GeoGebra軟件是由美國佛羅里達州亞特蘭大學的數(shù)學教授Markus Hohenwarter于2001年設計開發(fā)的免費開源的動態(tài)數(shù)學教學軟件. GeoGebra軟件的名稱拆開來就是“Geo”+“Gebra”,意思是結合了幾何(Geometry)與代數(shù)(Algebra). GeoGebra是一個結合幾何、代數(shù)、微積分和統(tǒng)計功能的動態(tài)數(shù)學軟件,可應用于多種平臺(Window、Mac、Linux等),提供56種語言支持,已在歐洲和美國榮獲多項教育類軟件獎項.它旨在幫助教師設計有趣的教學方法,為學校提供充滿活力的數(shù)學教學,功能強大,在國外以及我國港臺地區(qū)有極其廣泛的使用.目前可以下載的最新版本是GeoGebra 5.0中文版.
2. GeoGebra軟件有別于“幾何畫板”的常用功能介紹
(1)作兩曲線的交點,如圖1.
(2)移動參數(shù)滑桿,改變參數(shù)值,如圖2.
(3)代數(shù)區(qū)的每個代數(shù)式左側圓圈有顯示和隱藏功能,圓圈實心時繪圖區(qū)顯示代數(shù)式對應的圖像,點擊圓圈,實心變空心,隱藏繪圖區(qū)代數(shù)式對應的圖像,如圖3. 當然,同幾何畫板一樣,GeoGebra軟件也有顯示和隱藏按鈕,在工具區(qū)中有一個復選框,可以選擇多個對象同時顯示或隱藏.
3. GeoGebra軟件的常用注意點
(1)指令區(qū)輸入“a=(-4,5)”表示向量“a=(4,5)”;輸入“A=(1,2)”表示點“A(1,2)”.
(2)指令區(qū)輸入“y=log(x)”表示“y=lgx”;輸入“y=”表示“y=log2x”.
(3)在工具區(qū)的文本框中輸入“y=log_{2}x”生成文本“y=log2x”.
(4)要生成文本“y=2x”,在工具區(qū)的文本框中輸入“y=2^x”,并勾選“LaTeX數(shù)學式”.
(5)要生成文本“”,在工具區(qū)的文本框勾選“LaTeX數(shù)學式”并選擇分式“”,則編輯區(qū)中顯示“\frac{a}”,改成“\frac{1}{2}”.
(6)如果“a”設置為參數(shù),例如,已作出“y=ax”的圖像,要生成文本“y=ax”,并且文本“y=ax”中的“a”要隨著滑桿的“a”的值變化而變化,此時在文本框輸入“y=a^x”(用對象中的“a”輸入),如圖4.
鼠標右鍵點擊繪圖區(qū)空白處,顯示菜單,進入菜單中的 “繪圖區(qū)”,修改x軸的間距為.
(8)如果教學時感覺GeoGebra界面的字太小,可以調整菜單中“選項”的“字號”.
[?] GeoGebra軟件在動態(tài)教學中有效性應用的案例探究
1. 案例1:曲邊梯形的面積的片段教學
引導學生聯(lián)想小學求圓的面積的方法,獲得“以直代曲”“無限逼近”的思想,提出“能否用這種‘以直代曲的思想求曲邊梯形的面積(如圖6)”.
具體如何操作?
學生思考、嘗試,師生交流、探討之后,獲得:
可以對曲邊梯形分割(等分)成若干份,每份用矩形近似代替,求出所有矩形的面積和,當分割越來越細時,所有矩形的面積和逼近曲邊梯形的面積.具體操作如下:
(1)分割:把曲邊梯形等分成n個小曲邊梯形. 區(qū)間[0,1]被等分成n份,第i個區(qū)間如何表示?
(2)近似代替:每個小曲邊梯形用小矩形近似代替,若以每個小曲邊梯形左邊為高,作小矩形(如圖7,在GeoGebra環(huán)境下,先設置參數(shù)n,在右側指令幫助區(qū)找到“函數(shù)與微積分”中的“上和”,粘貼至指令區(qū),輸入“上和(f(x),0,1,n)”,即可自動生成圖7),求出第i個矩形的面積bi=f
(3)求和:求出所有小矩形的面積和:
最后讓學生觀察,移動參數(shù)n的滑桿,當n越來越大時,上和d和下和c的值越來越逼近0.33,驗證曲邊梯形的面積為.
探究求曲邊梯形的面積的過程,關鍵是使學生對“以直代曲”“無限逼近”的思想有直觀感覺. 這一過程是動態(tài)的,用靜態(tài)的黑板作圖無法呈現(xiàn),而GeoGebra軟件利用指令“上和(f(x),0,1,n)”或“下和(f(x),0,1,n)”,自動生成圖7或圖8,并且移動參數(shù)n的滑桿,當n越來越大時,用所有小矩形近似代替曲邊梯形.
2. 案例2:一道函數(shù)與方程的習題
在一次練習中,下面這道題的正確率為0,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
其次,“ xk(k∈N*,k≤4)是方程x4+ax-4=0的根”轉化為“xk(k∈N*,k≤4)是方程x3+a=的根”,即“xk(k∈N*,k≤4)是兩曲線y=x3+a與y=交點的橫坐標”. 在GeoGebra環(huán)境下,設置參數(shù)滑桿a,建立函數(shù)y=x3+a,如圖10.
上面兩個條件結合,即“兩曲線y=x3+a與y=交點在直線y=x的上方”. 移動滑桿,變化a值,觀察何時滿足條件. 學生容易看出,a的下界值是曲線y=x3+a過點(-2,-2)時,此時a=6,故所求的a的取值范圍是a>6.
在曲線y=上,而且在直線y=x的上方部分,如圖9中的粗線部分”得到很好的直觀呈現(xiàn). 移動滑桿,變化a值,兩曲線y=x3+a與y=交點在動態(tài)變化,何時在直線y=x的上方一目了然. 這個環(huán)節(jié)手工作圖無法體現(xiàn),這正是GeoGebra環(huán)境下移動滑桿變化參數(shù)值的最大優(yōu)越性.
3. 案例3:構造輔助圓解決與三角形有關的問題
題目:已知在△ABC中,AB=,C=60°,BC=a,這樣的三角形存在兩個,則a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
根據(jù)正弦定理,=2R(R為△ABC的外接圓半徑),則R=1.
“三角形存在兩個”即當a取一個值,BC長固定時,點C在圓周上的位置有兩個,而這兩個點C位置關于過點B的直徑對稱,如圖12. 移動點C,觀察點C在圓周上運動是否有限制范圍,點C不能在劣弧AB上,因為C=60°,所以點C也不能在劣弧AB關于過點B的直徑對稱的劣弧A′B上,如圖13. 故邊BC長度介于邊AB與直徑之間,即a的取值范圍是(,2).
在GeoGebra環(huán)境下,分析、作圖、移動點C,直觀理解點C不能在劣弧AB上,也不能在劣弧AB關于過點B的直徑對稱的劣弧A′B上,容易化解教學難點.
變式1:若點O為△ABC的外心,則·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
已知AB=,C=60°,上文已求CO=1,點C在圓周上運動,如圖14.
若考慮幾何意義,點C在圓周上運動時,在上投影何時最大?何時最???移動點C,顯然看出與平行且同向時,在上投影最大,與平行且反向時,在上投影最小. 故·的取值范圍是
在GeoGebra環(huán)境下,點C動起來,學生思維被激發(fā)出來,容易看出在上投影取最大、最小時的狀態(tài).
變式2:在變式1中,增加條件“A為銳角”,則·的取值范圍是______.
移動點C,“A為銳角”的臨界狀態(tài)是什么?當“A為直角”(如圖15),此時在上的投影是多少?學生容易看出,在上的投影是
,所以·的上界值是
在GeoGebra環(huán)境下,移動點C,學生容易看出“A為銳角”的臨界狀態(tài),及“A為直角”時在上的投影,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借助動態(tài)幾何直觀,突破教學難點.
從2014年開始,筆者主持了一個與GeoGebra軟件有關的教學課題,在實踐應用中,深切感受GeoGebra軟件的先進性和優(yōu)越性. 但從各地學???,GeoGebra軟件教學應用尚未普及,很多數(shù)學教師只知“幾何畫板”,不知“GeoGebra”.寫此文,其一是GeoGebra軟件對于筆者有感動,已有感情;其二是希望GeoGebra軟件在廣大數(shù)學教師中推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