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文斌
景區(qū)“抱白發(fā)父親”的孝貴在自然流露
文郭文斌
雖然生活的勞累,把我們的許多情感弄得淡薄了,但孝卻不會因為時空的相隔而冷淡。當我們遠離孝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遠離感動、遠離親情。
最近,一張有點模糊不清的照片,讓不少網(wǎng)友直呼“戳淚點”。照片中,昏黃的燈光下,一位身穿灰白色上衣的中年男子,緊緊抱住一位老人。
和白發(fā)的父親出游,景區(qū)人太多,父親累了,很自然要就將父親抱起來,而父親也很自然地享受著兒子溫暖的懷抱,就像當年兒子在父親的懷抱里是一樣。這一幕自然讓人“戳淚點”,也感動著許多人。
其實,對于“抱白發(fā)父親”的兒子來說,這是最自然不過的動作,因為心中有孝,且平時就是這么做,這不是“假動作”,也不是擺造型,而是真情流露,這樣的孝心才是我們所推崇的,是絕不帶半點的矯揉造作。
的確,在常回家看看很難實現(xiàn)的當下,陪父親出游已經(jīng)是相當難得,更何況是抱著父親,這更是彌足珍貴。可在當事人看來,恐怕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畢竟這樣的動作不值得大書特書,因為這本是很自然的動作,更重要的是,抱白發(fā)父親根本就用不著去學習,我們每一個人都會。
去年,一張山東中年男子懷抱母親取暖的照片在網(wǎng)絡傳開。照片中的男子叫李儒寶,他是山東費縣農村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說起抱母取暖那一幕,李儒寶覺得很正常,“老人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把咱抱大的”。這幾天,51歲的浙江永康市男人張永康火了,他自己卻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只不過是跟往常一樣,抱著82歲的母親在江邊嘮嗑,結果這一幕被人拍下,還發(fā)到了朋友圈,一時間被好多人轉發(fā)。
無論是山東的李儒寶,還是浙江的張永康,他們就是典型的孝子,但他們卻不會是為了做孝子才去做的,他們覺得讓網(wǎng)友感動的動作很尋常,而對他們來說很尋常的動作,為何讓我們如此感動?為何看了這樣的照片才會觸動心中最為柔軟的地方?雖然生活的勞累,把我們的許多情感弄得淡薄了,但孝卻不會因為時空的相隔而冷淡。當我們遠離孝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遠離感動、遠離親情。“小時候你抱著我,長大了讓我抱著你?!边@是許多人曾經(jīng)做出過的承諾,但又有多少人能實現(xiàn)呢?
抱白發(fā)父親,對于當事人來說,是很自然的動作,如果你卻只仍停留于“感動”,這腳步太落后了?!氨О装l(fā)父親”最美在“習慣成自然”。唯有將孝心放在內心,盡孝在每一天,遇到了父母需要你拉一把或是抱一路,你就很自然而然地去做了。很自然的動作很習慣的動作卻被賦予別樣的意義,那恐怕是對孝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