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麗麗
淺析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以工資薪金所得和勞務報酬所得為核心
文/李麗麗
近些年來我國對于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相應的高校教師的收入也在相應的提升,高校教師的個人所得稅便成為了各個地區(qū)稅務局的重點監(jiān)管對象。高校實施的是績效工資制度,對高校績效工資的總量及構成進行確定,幫助高校教師的個人所得稅的籌劃提供一定的可能性。在相關政策和法律許可范圍中,在績效工資總量的控制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個人所得稅籌劃方案,實現(xiàn)教師提升收入并減少對應的稅負支出,充分調(diào)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績效工資;高校工資;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
教師個人所得稅的籌劃,主要表示的是報稅人在法律及政策的許可范圍中,按照稅法的立法宗旨和作用,借助科學的設計方式來制定學校的各個經(jīng)費制度,為教職工提供多樣化的工資和薪金的報酬支付形式,降低教師個人所得稅檔次,實現(xiàn)教師稅后工資的最大化。
我國在意識到人才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后,在近幾年對高校的重視和支持度在不斷的提升,我國高校教師的工資待遇在近幾年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高校教師的個人的所得稅繳納數(shù)額及方式也逐漸變?yōu)楦鞯貐^(qū)稅務局監(jiān)督重點。稅務總局在2009年的5月通知了,要各個地區(qū)的稅務機關實現(xiàn)對教師工資、兼職、收入和來訪學員個人所得稅征管工作的加強,從2006年的7月開始,我國開支習性事業(yè)單位收入分配制的改革,事業(yè)單位績效工資轉為崗位績效,構建職位職責、業(yè)績和能力等更加凸顯的薪酬系統(tǒng)。在高校的人事制度及績效工資的改革深入中,高校職工收入結構和總量也在變化著。各高校結合國家和地方績效工資改革,對績效工資改革制度實行了進一步的推廣,實行多勞多得,有勞優(yōu)酬績效工資制,量化及固定化教師收入[1]。如何遵守政策和法律的基礎上,在績效工資總量的基礎上控制科學合理的個人所得稅籌劃方案,協(xié)助教師對收入進行提升,并且減少稅負,繼而充分調(diào)動廣大職工對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根據(jù)個人所得稅中規(guī)定的內(nèi)容,納稅人得到工資、薪金、稿酬和勞務報酬要繳納一定的個人所得稅。對高校教師而言,在校期間主要是工資及薪金等少量的勞務報酬所得。工資薪金所得具體是指在任職或是受雇獲得的獎金、年終加薪和津貼以及分紅等相關所得。勞務報酬所得是指教師個人獨立提供的不穩(wěn)定雇傭勞務獲得的報酬。
目前的中國個人所得稅征收法來自2011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實施修改個人所得稅的決定,各地自2011年9月1日開始將個稅起征點提升至3500元,工資,薪金使用3%~45%七級超額累進稅率,按照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應納稅所得額代表的是員工月工資收入總額除去個人所繳納的五險一金,同時減去個稅起征金額也就是3500元被去掉以后的金額。超額累進稅率制采用的收入相近兩人由于處于不同稅率檔次出現(xiàn)較大的收入差距[2]。勞動報酬所得,每次收入低于4000元,減去800元;大于4000元,減去20%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使得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為必要和可行的。
(一)個人所得稅籌劃的認識缺陷
關于個人所得稅,通常人們會理解為單純的少交稅。目前的多數(shù)教職工都會不滿意當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主要是認為其稅額比較高,造成了有關部門利用少報收入的方法降低繳稅,不采取正確的納稅籌劃而采取偷稅漏稅的方式來降低稅額。甚至會出現(xiàn)納稅籌劃是財務或人事部門的責任這一認識。關于納稅籌劃的主體是單位中能夠決定收入分配總量的,可以對分配政策、發(fā)放時間、分配標準等進行決定的。財務部門需要結合單位的人事部門共同來執(zhí)行稅收的籌劃,使得納稅人理解和支持分配時間、額度等。
(二)工資福利發(fā)放的稅負缺陷
學校教學工作是比較特殊的工作類型,工資福利發(fā)放是在教學酬金之外的其他基本工資及績效工資每月發(fā)放,每學期發(fā)放一次獎金,高等學校教學酬金和工作量存在不確定性,因此不能夠按月發(fā)放,未納入績效工資總量的其他收入是有著較大的隨意性的,并且對酬金進行方放的部門并不是統(tǒng)一的,造成了月發(fā)放的金額出現(xiàn)了不均衡,導致納稅籌劃難度的增加,不能對年終獎實現(xiàn)充分的利用,依靠商數(shù)來確定稅率稅收優(yōu)惠[3]。當前高校實施的財政統(tǒng)收統(tǒng)支國庫集中制,其最大的特點是單位所使用的每一筆支出都要經(jīng)過財政授權和審批,授權額度需要保持均衡,導致了稅負籌劃的困難。
表1 工資薪金所得工資區(qū)間同個人所得稅稅率的對應表
(一)制定績效工資制度的教師收入
有效結合績效工資的改革文件,高校教職工收入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財政部分統(tǒng)一發(fā)放的工資,主要有: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第二部分是獎勵績效工資,主要分為基本津貼和績效獎。第三部分是其他津貼和補貼,主要包含了實踐教學的酬勞津貼、輔導員津貼、教學成果獎、監(jiān)考費、科研勞務費和值班補貼等。
只有厘清了收入的構成及收入的發(fā)放方式后才可以對每個教職工的年收入進行測量和計算,對不同的稅負方案實行側段,為納稅籌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事先籌劃
事前籌劃是要在納稅義務出現(xiàn)前,對工資等個人所得支付展開事前規(guī)劃及控制。在每年的年初學校對教師的津貼、補貼、工資和獎金等進行發(fā)放;此外還有有關教職工的各項經(jīng)費報銷、支付教師福利等。以上這些都是要經(jīng)過事前的規(guī)劃的,實現(xiàn)對發(fā)放制度的制定,確保其規(guī)范化[4]。學校的人事部門需要對相關的稅收政策十分了解,有效的對教職工的工資發(fā)放金額及方式作出統(tǒng)籌,對常規(guī)工資、課酬等相關因素內(nèi),對每個教職工下個年度的工資數(shù)量作出精確的預測和規(guī)劃,為納稅籌劃提前做好準備。
(三)各職能部門共同籌劃
一般納稅籌劃主體是針對分配和制定收入總量標準部門。高校的人事部主要是對薪酬福利政策進行制定,因此納稅籌劃的主體是人事部。高校屬于執(zhí)行國庫集中支付形式的單位,每月的資金使用要通過財政授權,高校這一單位的性質比較特殊,教學工作量主要是由教學部門所提供,監(jiān)考費用的提供者主要是考務部門,因此高校教職工的工資福利以及人事和財務部門等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此各個部門要共同籌劃。
(一)職工薪酬福利化
高?;趪矣嘘P政策的許可范圍中,可以適當對職工福利項目支持和金額進行提升。結合稅法相關內(nèi)容,員工的工資福利支出和工薪資金總金額對比要低14%,并且能夠實現(xiàn)稅前扣除。對此,教職工除績效工資外的補貼或獎金要盡量選擇貨幣支出以外的方式,最好要采用教職工的報銷支付方式,降低稅基。高校主要會使用報銷交通、通訊、用餐、網(wǎng)絡和雜志報紙費,且為教師提供培訓費,采取上述方式來降低稅前工資,充分減少計稅依據(jù)。在具體籌劃過程中,學校要建立實報實銷制,制定教師報銷形式和額度,根據(jù)合法報銷憑證做出對應的處理。教師科研、精品課堂建設和獎勵同樣可以通過報銷方式來指出,避免以制表發(fā)放形式支出[5]。
(二)合理籌劃月工資、年終獎等金額
在個人所得稅法中,工資薪金的收入和年終獎一次收入及扣繳政策不同。國稅9號文件內(nèi),指出納稅人得到了全年一次性的獎金要被當成是一個月的工資和薪金所得來計稅,依據(jù)以下計稅的方式,采用扣繳義務人的發(fā)放形式實行代扣代繳,可以先將雇員在一個月河道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以后,依據(jù)商數(shù)對稅率和速算扣除數(shù)進行確定。將一次性扣除員工的獎金和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以及費用扣除額的差額余項,依靠上述方式對全面的一次性獎金適用的稅率等進行制定。
若月工資收入要比年終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高,使用適當?shù)脑鹿べY收入額,提升年終獎獎金一次性獎金的比重。若月工資的收入若是低于年終獎一次性獎金適合使用的稅率,則要提升月工資收入的發(fā)放獎金。財務部及人事部之間要展開密切的配合,精確計算出教師的年收入,確定工資薪金所得的工資區(qū)間及個人所得稅的對應率,見下表1,最佳年工資發(fā)放數(shù)同年終獎金發(fā)放數(shù)被確定之后,將教職工全年總稅負減少到最低。
設教師稅前扣除社保、公積金合計1000元。
設教師年收入總額是12萬元,存在以下兩種發(fā)放形式:
1)月收入7000元,年終獎金36000元,年應納稅額:月工資應納稅=[(7000-1000-3500)*10%-105]*12=1740元
年終獎的應納稅=36000*10%*-105= 3495元
全年的應納稅5235元
2)月收入5800年,年終獎50400元,教師全年需要納稅:月工資應納稅=[(5800-1000-3500)*3%]*12=468元
年終獎金應納稅=50400*10%*-105= 4935元
全年總的納稅額=5403元
可見,方案1比方案2節(jié)稅168元。
隨著我國高校教師收入的不斷提升,教師也需要對維護自己利益這一意識進行提高,教師的個人所得稅的籌劃及合理避稅顯得更加必要。因此高校的管理者,需要站在教師角度維護其利益,提高個人收入,克服個人所得稅籌劃難點,掌握稅法及國家政策,設計靈活的籌劃方案,使用個人所得稅多項優(yōu)惠政策,提升教職工收入。
[1]湯常一.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研究——以高校教師工資薪金所得為核心[J].中國市場,2014,50:98-101.
[2]肖新花.基于績效工資改革背景的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籌劃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0:83-84.
[3]劉嬌嬈,劉曉嬈.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初探[J].新會計,2014,08:68-69+19.
[4]翁秀珠.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分析[J].中外企業(yè)家,2014,28:90-92.
[5]顧素霞.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研究[J].財會月刊,2010,32:31-33.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計劃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