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魚
本期“卷首語”里,鄭西銀老師講到一個假蘋果樹的案例。
案例里,學生對校園里放置的一棵假蘋果樹表現(xiàn)出了特別的興趣。這個片斷讓我的神思出離了文字,浮想聯(lián)翩。
學生為什么會喜歡假蘋果樹呢?
因為這棵假蘋果樹的造型有創(chuàng)意,很美,因為它與真蘋果樹不同。在假蘋果樹下,不畏蘋果砸在頭上,也不會有鳥糞和落葉的煩擾。它賞心悅目又可觸,營造了一個美好的童話世界,這個世界令人愉悅。當然,這些也許是在場的學生本人也沒有意識到的。但是,如果有一棵真蘋果樹給他們,也不排除其產生興趣的可能,但親近感也許會差一點。因為對于一群小學生,夸張和想象的表達比起自然生態(tài)更奪眼球,更富有吸引力。假蘋果樹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不妨設想,真蘋果樹代表那真實自然的生活世界,是原生態(tài)的生命;假蘋果樹則是對真實生活的藝術化表達,是審美世界觀照過的生活;進一步說,它可以是我們從生活出發(fā)寫就的文章。從這個角度看,談論真假蘋果樹也頗接近于探討生活真實與寫作真實的話題。
真實生活是五彩繽紛的,但為什么在學生的作文里,說真話抒真情表達真見解這么少,這么難?這是來稿中談及最多的話題。
還以真假蘋果樹來說事兒。
一是因為不知道“真”的魅力。真蘋果樹是會呼吸能成長的真實生命,它的存在是獨一無二的。它的葉片,它的果實可以被仿制,但永遠不能被代替。因為真實,因為獨特,才能傲然挺立于天地間,以其特立獨行的身姿參與生命的對話。這是真蘋果樹的魅力。
二是因為對真實生活缺乏體驗。生活里的真實存在是一方面,對真實存在的感知和體悟是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對真蘋果樹花朵的芬芳和果實的由青澀到紅潤缺乏真實體驗,也就難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當創(chuàng)作一棵假蘋果樹時就會缺少神采,缺少靈動。這樣的蘋果樹也就很難成為學校里放置的那一棵受人歡迎的假蘋果樹。
三是因為寫“真”是艱難的。相對于培植一棵真蘋果樹,畫一棵好看的假蘋果樹更容易些,所以好多學生選擇了畫樹而不是種樹。因為假蘋果樹距離美好的結構形式、老師的表揚和考試的分數(shù)更接近一些。殊不知,這種功利式的寫作是沒有生命力的,無根的寫作遲早要夭折。大多學生高考畢業(yè)后遠離表達也許就屬這一類。
針對這些問題,解決的方案唯有堅持。堅持向真實生活敞開心懷,堅持有效地藝術化地寫真,堅持在寫真中感受生命的光華,聆聽生活的真諦。傍著真蘋果樹嬉戲,倚著假蘋果樹創(chuàng)造。
蘋果樹真假有別,蘋果樹下的想象和沉思也應當是多元的。歡迎讀者朋友進一步發(fā)表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