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不同水平散打運動員正蹬腿技術特征比較研究

      2016-11-19 08:41:24徐貴華
      武術研究 2016年4期
      關鍵詞:蹬腿軀干髖關節(jié)

      徐貴華

      摘 要:運用VICON動作分析捕捉系統(tǒng)、Kistler三維測力臺以及多功能測力靶,對散打運動員正蹬腿打擊過程的動作時間、軀干旋轉角度與打擊腿關節(jié)角度、環(huán)節(jié)速度、角速度、支撐腿地面反作用力等相關指標的測量,探討影響散打運動員正蹬腿打擊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優(yōu)秀運動員提膝階段比普通運動員時間短、速度快、軀干旋轉與髖關節(jié)角度小,在最后撞擊時優(yōu)秀運動員比普通運動員送髖速度快,充分、支撐腿蹬地迅速并蹬地力度大。建議:(1)正蹬腿的訓練中提高提膝的速度以及提膝與蹬伸間的連貫性。(2)提膝時大腿盡量貼緊軀干,撞擊時充分向前送髖,加大打擊距離。(3)提膝時身體重心不要刻意下壓,最后撞擊時加強支撐腿蹬地力。

      關鍵詞:正蹬腿 動作時間 環(huán)節(jié)速度 關節(jié)角度 地面反作用力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4—0042—05

      散打比賽是由進攻、防守與反擊三個部分組成,在散打比賽中一方擊打另一方相對較少,主要是以得分的多少來判斷比賽輸贏,因此,運動員進攻與反擊技術運用能力就成為比賽的關鍵[1]。也就是說,散打比賽過程是一個控制與反控制、發(fā)揮與反發(fā)揮的過程,運動員一方面要遏制對方技術的發(fā)揮,另一方面要發(fā)揮好自己的技術[2]。自2011年散打新規(guī)則出臺以來,無論從錦標賽還是全運會比賽中都可以明顯看出,隨著比賽激烈程度的增加,進攻與反擊節(jié)奏加快,比賽中正蹬腿的運用率也越來越高。根據(jù)正蹬腿的技術特點,在比賽中正蹬腿運用捷便、啟動速度快、動作幅度小、隱蔽性好、重心穩(wěn)、實用性強,不易被對方包抄,在比賽中無論是主動進攻與拳法或腿法的組合連擊,還是阻擊防守都會給對手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為比賽最后的勝利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對正蹬腿技術特征的研究幾乎空白。鑒于此,為了對正蹬腿技術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認識,本文通過對不同水平男子散打運動員正蹬腿技術進行運動學、動力學測試,探討不同水平散打運動員正蹬腿過程中的動作時間以及打擊腿的關節(jié)角度、角速度、環(huán)節(jié)速度和支撐腿的地面反作用力等指標對打擊效果產(chǎn)生的影響,揭示散打正蹬腿技術肢體的運動特征,為散打正蹬腿動作的科學化訓練提供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指導。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試者優(yōu)秀組運動員10名來上海體育學院散打隊與浙江省散打隊,均為現(xiàn)役的一線隊員,運動等級為一名國際健將、2名國家健將、7名一級運動員,普通組運動員10名均是上海體育學院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散打?qū)I(yè)學生,均為二級運動員,受試者近期沒有運動損傷等相關傷病,運動員基本情況見表1。

      1.2 研究方法

      1﹒2﹒1實驗方法

      根據(jù)本文的研究目的,本實驗采用VICON動作分析捕捉系統(tǒng)、Kistler三維測力臺、多功能測力靶對散打正蹬腿進行同步測試,獲取該動作的運動學、動力學有關指標。實驗測試流程:測試前調(diào)節(jié)實驗儀器,進行場地布置,登記個人信息,測量身體參數(shù),向受試者說明實驗要求及相關注意事項,熟悉實驗流程。正式實驗前受試者進行10-15min的慢跑熱身活動,熱身完畢后由同一操作人員按要求給受試者粘貼mark球(直徑為14mm,貼放位置根據(jù)Nexus的全身點的要求,共49個Mark球)。實驗要求:受試者以散打正架(左腳在前)實戰(zhàn)姿勢站在測力臺上,見信號燈亮后,以最大力量迅速進行前正蹬腿蹬擊多功能測力靶,取三次有效動作數(shù)據(jù),相鄰兩次擊打動作測試間歇1~2min。擊打高度相當于受試者的胸部高度。

      數(shù)據(jù)采集,運動學數(shù)據(jù)采集選用VICON系統(tǒng),(英國產(chǎn)16臺MX-F40攝像頭)采樣頻率設為100Hz,動力學數(shù)據(jù)使用KISTLER三維測力臺(規(guī)格為長90cm、寬60cm、高10cm,型號為9287B,)采樣頻率為1000Hz。打擊力數(shù)據(jù)采用多功能測力靶(由中科院合肥物質(zhì)科學研究院研制生產(chǎn))。運動學和動力學數(shù)據(jù)進行同步采集。

      1﹒2﹒2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運動學、動力學數(shù)據(jù)處理使用visual3D分析軟件,Marker 球的軌跡采用Butterworth 濾波器進行低通濾波,截止頻率為8Hz。打擊力度的數(shù)據(jù)是運用多功能測力靶自帶軟件處理與分析。實驗所得參數(shù)應用Spss17﹒0軟件對實驗指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平均值與標準差方式,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其中顯著性差異P≤0﹒05(*),極顯著性差異P≤0﹒01(**)。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正蹬腿技術動作階段劃分

      為了便于對散打正蹬腿動作更詳細的分析,我們對散打正蹬腿動作技術的特征探討。正蹬腿就是充分利用自身髖與軀干的轉動為基礎,按肢體髖、膝踝三個關節(jié)的運動完成打擊動作[3]。從正蹬腿動作的基本結構分析,首先,打擊腿提膝使身體重心移至支撐腿上,然后支撐腿蹬地,打擊腿做蹬伸與撞擊。一般來說一個正蹬腿動作過程中進攻腿都要經(jīng)歷提膝、蹬伸與撞擊三個階段,但蹬伸與撞擊動作連貫完成的。根據(jù)散打正蹬腿動作特征,本文為了方便敘述,把正蹬腿打擊過程分成提膝、蹬伸、撞擊三個階段,把完成打擊動作時支撐人體重心的腿稱為支撐腿。

      打擊腿各階段時相劃分:(1)提膝階段:前腳膝關節(jié)微屈時刻點開始到髖關節(jié)角度達最小時刻點。(2)蹬伸階段:髖關節(jié)最小角度時刻點開始到前腳掌接觸到多功能測力靶時刻為止。(3)撞擊階段:前腳掌觸靶時刻點開始到膝關節(jié)角度達最大值為止。

      2.2 不同水平運動員正蹬腿打擊效果比較

      根據(jù)現(xiàn)在散打比賽的得分要求,運動員動作的打擊效果在比賽中是非常重要的,打擊效果的好差直接關系到動作是否有效得分和比賽的成敗,因此,本研究通過多功能測力靶對散打不同水平運動員正蹬腿動作的打擊效果進行測試。由于打擊效果受體重的影響,本研究對運動員的打擊效果進行標準化(打擊力度/體重),作為相對打擊力度對兩組運動員進行對比分析。

      表2為兩組運動員正蹬腿動作打擊力度一覽表。研究結果,優(yōu)秀組運動員正蹬腿動作相對打擊力度為4﹒485±0﹒808Kg,普通組運動員正蹬腿動作相對打擊力度為3﹒436±0﹒452Kg。經(jīng)T檢驗發(fā)現(xiàn),兩組運動員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優(yōu)秀組散打運動員正蹬腿動作打擊效果明顯好于普通組運動員。根據(jù)打擊效果要求,合理的技術動作、力量訓練是取得打擊效果最根本的前提條件,在訓練或比賽中,運動員都有這樣的體會,明明具有較大的肌肉力量,但在技術動作運用中不能充分發(fā)揮最大的肌肉力量,取得自己預期的打擊效果[4]。因此,本文通過不同水平運動員產(chǎn)生的打擊效果探討造成這種打擊效果的差異是由哪些動作技術因數(shù)引起的,以下本文對兩組運動員技術動作特征進行研究探討,總結哪些因素影響打擊效果。

      2.3 不同水平運動員正蹬腿技術動作節(jié)奏特征

      2﹒3﹒1 正蹬腿技術的時間節(jié)奏特征

      動作時間是指散打正蹬腿動作過程的總時間以及各階段的時間比例,了解正蹬腿整個動作過程的時間比例,對掌握和評價該動作的技術特征、節(jié)奏與結構的合理性具有很大的運動學意義[5]。

      打擊腿打擊過程時間特征如表3所示。研究表明,優(yōu)秀組運動員在提膝階段、蹬伸階段和總時間運用時間均短于普通運動員,說明優(yōu)秀散打運動員正蹬腿動作過程中提膝和蹬伸的節(jié)奏都快于普通運動員。其中提膝階段運用時間,經(jīng)檢驗表明,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散打正蹬腿動作中,不同水平運動員動作時間存在主要差距的環(huán)節(jié)在于提膝階段,因此提膝階段是影響動作快慢的主要因素。然而,動作撞擊階段優(yōu)秀組運動員運用的時間要長于普通運動員,這是由于動作技術打擊效果的要求,打擊動作除了有速度和力量還要有打擊距離,優(yōu)秀組運動員在最后撞擊階段運用時間比普通組運動員長,主要是向前送髖增加打擊距離和撞擊時力的滲透更充分而引起的動作時間過長。

      為了比較正蹬腿打擊腿不同階段的時間占用比例特征,對打擊腿時間進行歸一化處理,取打擊腿整個動作時間為100%。三個階段占整個動作時間的比例如圖1所示。優(yōu)秀組運動員相對時間在提膝階段與蹬伸階段分別占總時間的65%,14%,小于普通組運動員的68%,15%,而最后撞擊階段優(yōu)秀運動員占總時間的21%大于普通運動員的17%。三個階段時間比例趨勢無論是優(yōu)秀組運動員還是普通組運動員都是提膝階段>撞擊階段>蹬伸階段。從時間比例來看,兩組運動員提膝階段都約占了總時間的2/3左右,但普通運動員運動占總時間的比例要高于優(yōu)秀運動員。這足以說明,降低提膝階段的時間比例就是降低正蹬腿動作的總時間,也就是提高動作速度的主要原因。在實戰(zhàn)中,提膝時間越短,留給對手的反應時間就越少,在對手反應不足的情況下完成打擊動作,這無凝會增加打擊效果。因此,散打正蹬腿動作啟動速度提膝的快慢決定了運動員的進攻效果好差[6]。

      2﹒3﹒2 正蹬腿技術的速度節(jié)奏特征

      在散打運動中,進攻運動員動作速度很大程度上決定打擊效果[3],因此,提高打擊速度是獲得好的打擊力度的重要手段[5]。根據(jù)蹬腿動作技術特點及能量守恒定量分析,正確技術的關節(jié)速度應該是由近端環(huán)節(jié)到遠端環(huán)節(jié)依次加速與制動,各環(huán)節(jié)的速度也表現(xiàn)由近端到遠端依次增加,使末端環(huán)節(jié)形成最大速度[3, 7-9]。

      散打正蹬腿打擊腿打擊時各關節(jié)線速度峰值特征如表4所示。結果顯示,提膝階段,優(yōu)秀組運動員髖關節(jié)速度大于普通組運動員,但膝關節(jié)與踝關節(jié)速度不如普通組運動員,經(jīng)T檢驗,兩組關節(jié)速度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前正蹬腿動作提膝階段不同水平運動員在關節(jié)速度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對于優(yōu)秀組髖關節(jié)速度大于普通組,而膝關節(jié)與踝關節(jié)速度小于普通組本研究目前還沒有找出原因。蹬伸階段的打擊腿關節(jié)速度的趨勢與提膝階段相似,經(jīng)T檢驗,發(fā)現(xiàn)兩組運動員髖關節(jié)速度峰值有顯著性差異,而膝與踝關節(jié)線速度峰值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正蹬腿動作蹬伸階段優(yōu)秀組運動員主動向前送髖速度明顯快于普通組運動員。撞擊階段優(yōu)秀組運動員三個關節(jié)速度都明顯大于普通組運動員。經(jīng)T檢驗,兩組運動員髖關節(jié)速度峰值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優(yōu)秀組運動員在最后撞擊階段髖關節(jié)迅速蹬伸發(fā)力要明顯優(yōu)于普通組運動員。

      從以上分析發(fā)現(xiàn),除提膝階段兩組運動員髖關節(jié)速度峰值沒有顯著性差異,蹬伸與撞擊階段優(yōu)秀組與普通組運動員髖關節(jié)速度峰值均有顯著性差異,這是由于正蹬腿動作是直線型腿法,整個動作過程速度的快慢與髖關節(jié)送髖的速度成正比,髖關節(jié)是連接軀干與下肢的樞紐,是打擊動作形式合成力的整合點[10],對進攻腿而言髖關節(jié)為其根,該部位速度的快慢對整個動作打擊效果有較大影響[11]。因此,要提高正蹬腿的動作速度與打擊效果,就必須要提高髖關節(jié)的速度。

      2.4 正蹬腿動作過程中軀干旋轉與打擊腿關節(jié)角度的協(xié)調(diào)關系

      在散打動作中,任何打擊動作都不是由肢體獨立完成,而是與軀干協(xié)調(diào)配合完成的。軀干以不同的轉動形式,按一定的規(guī)律協(xié)調(diào)下肢動作完成,從而達到理想的動作效果[3]。因此,本研究從軀干旋轉角度與打擊腿的關節(jié)角度結合探討不同水平散打運動員做散打正蹬腿動作時各關節(jié)角度變化特征。根據(jù)散打正蹬腿技術特征,考慮到踝關節(jié)在動作過程變化不大,而沒有納入研究范圍。本研究軀干旋轉角度與打擊腿關節(jié)角度都為各階段臨結束時刻點的3D角度。

      正蹬腿動作軀干旋轉角度與打擊腿關節(jié)角度變化特征如表5所示。研究表明,提膝階段結束時刻點優(yōu)秀組運動員軀干旋轉角度與髖關節(jié)角度都明顯小于普通組,經(jīng)T檢驗,兩組運動員軀干旋轉角度具有顯著性差異,而優(yōu)秀組運動員膝關節(jié)角度大于普通組運動員。根據(jù)動作特征分析,優(yōu)秀組運動員軀干旋轉角度小于普通組運動員,是由于正蹬腿動作軀干右旋轉與前腳向前送髖相關聯(lián)的,左腳向前送髖越充分,軀干向右旋轉角度就越大。而提膝階段只是動作的蓄勁階段,如果此時軀干向右旋轉角度過大,送髖明顯,會造成動作蓄勁不夠,進而會影響蹬伸與撞擊時發(fā)力不能達最大值。優(yōu)秀組運動員髖關節(jié)角度小于普通組運動員,說明優(yōu)秀組運動員在提膝時大腿與軀干之間比普通組折疊的更緊,這樣給動作蹬伸創(chuàng)造了足夠的距離,能更充分地發(fā)力。而膝關節(jié)角度優(yōu)秀組運動員大于普通組運動員,是由于優(yōu)秀組提膝結束時腳掌就直接對準打擊目標而引起的。

      蹬伸結束時刻點,優(yōu)秀組運動員軀干旋轉角度大于普通組運動員,這由于此階段優(yōu)秀組向前送髖比普通組更充分,而優(yōu)秀組髖關節(jié)與膝關節(jié)角度小于普通組,說明優(yōu)秀運動員對打擊的距離感控制要好于普通運動員,因為根據(jù)實驗階段的劃分,蹬伸階段是運動員腳掌剛觸碰到多功能靶,如果此刻,髖關節(jié)與膝關節(jié)角度過大,而運動員與打擊目標距離就相對較遠,根據(jù)正蹬腿動作特征,在蹬伸時髖關節(jié)與膝關節(jié)角度過大或過小,也就是說打擊距離較遠或較近都會影響最佳的發(fā)力而降低最后撞擊效果。

      撞擊結束時刻點,優(yōu)秀組運動員軀干旋轉角度與髖關節(jié)角度明顯大于普通組運動員,經(jīng)T檢驗,軀干旋轉角度兩者具有極顯著性差異。說明優(yōu)秀運動員在最后撞擊時刻要比普通運動員送髖更充分,打擊距離更遠。在實戰(zhàn)中除了要求動作的速度和力量還要有距離,沒有一定的打擊距離就很難擊打到對手。兩組運動員膝關節(jié)角度幾乎相等,幾乎都將達到最大值,這說明在撞擊階段兩組運動員膝關節(jié)都達到充分伸展,沒有差異。

      力是人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根本原因[12],因此,在現(xiàn)在體育動作技術的相關研究中,結合運動學與動力學分析技術動作越來越多[13-17]。本研究為了能更全面、更清楚地了解散打正蹬腿技術特征,在運動學的基礎上結合三維測力臺,探討動作過程中支撐腿地面反作用力狀況與打擊腿關節(jié)角速度變化的關系。考慮到地面反作用力受體重的影響,本研究對支撐腿反作用力進行標準化(打擊力度/體重)。

      研究顯示,提膝階段,優(yōu)秀組運動員支撐腿地面反作用力小于普通組運動員,而打擊腿關節(jié)角速度快于普通組運動員。結合散打正蹬腿動作技術特征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組運動員提膝瞬間輕快,迅速屈髖和屈膝形成大腿與軀干折疊,小腿與大腿折疊,普通運動員提膝沒有優(yōu)秀運動員自然,大腿與軀干折疊,小腿與大腿折疊速度不夠,有點刻意強調(diào)提膝速度,導致加大身體重心落于支撐腿上,增大支撐腿的地面反作用力,這樣反而會導致動作之間不協(xié)調(diào),影響提膝的速度。在蹬伸階段,動作由提膝結束到剛碰觸打擊物,髖關節(jié)與膝關節(jié)迅速伸展加大關節(jié)角速度,但還沒有到撞擊發(fā)力時候,因此,支撐腿地面反作用力與提膝時變化不大。而在最后撞擊時,優(yōu)秀運動員支撐腿地面反作用力和打擊腿關節(jié)角速度明顯大于普通運動員,這是由于打擊腿撞擊時,優(yōu)秀運動員支撐腿迅速加大蹬地力度,促成打擊腿關節(jié)向前伸展完成最佳的打擊效果。普通運動員支撐腿最后蹬地力不夠,這也是造成最后打擊力度遠遠不如優(yōu)秀運動員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通過對以上散打運動員正蹬腿動作討論,運動員要想獲得較好正蹬腿的打擊效果得出如下主要結論并提出一些建議:

      (1)在提膝階段加快提膝速度,縮短提膝時間比例,減小軀干旋轉角度和髖關節(jié)角度以及支撐腿地反力,大腿盡量貼緊軀干,利于提膝時充分蓄勁。

      (2)蹬伸階段為了獲取較佳的打擊距離感,髖關節(jié)與膝關節(jié)角度要適當不能太大或太小,提高向前送髖、伸膝速度。

      (3)在最后撞擊階段,送髖速度要迅速、要充分,膝關節(jié)要充分伸展,支撐腿蹬地要迅速并蹬地力要大。3.2 建議

      (1)注意提膝練習的速度以及提膝與蹬伸間的連貫性練習,提膝時大腿盡量貼緊軀干,撞擊時盡量向前送髖加大打擊距離。

      (2)提膝注意身體重心不要刻意下壓,最后撞擊時加強支撐腿蹬地速度與力度。

      (3)把握軀干旋轉角度與打擊腿關節(jié)角度,加強正蹬腿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訓練,提高打擊力度。

      參考文獻:

      [1] 梁亞東,趙彩紅.國內(nèi)外優(yōu)秀男子散打運動員攻、反技術運用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11): 50-53.

      [2] 倪 峰. 對十運會男子散打決賽中主動進攻組合技術運用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10):1425-1426.[3] 張 勇. 散打鞭腿技術動作轉動特征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2):88-89.

      [4] 黃聚龍.對散打運動員肢體打擊效果的力學探討[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4):27-29.

      [5] 劉 健,李世明,周世孝. 我國優(yōu)秀散打運動員后鞭腿技術動作的運動學特征[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7):63-65.

      [6] 周長濤.男子跆拳道高水平運動員下劈技術動作三維運動學特征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5):79-84.

      [7] 王 杰,周長濤.柳海龍鞭腿運動速度特征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1):87-89.

      [8] 劉存忠,陳婷婷.散打鞭腿技術進攻腿三維運動學與表面肌電特征同步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0(6): 68-71.

      [9] 李世明.運動生物力學英漢雙語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10] 梁亞東.第3屆世界杯武術散打比賽女子運動員技術統(tǒng)計與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3):89-92.

      [11] 劉存忠,李玉剛,嚴發(fā)本. 武漢體育學院優(yōu)秀男子散打運動員鞭腿技術動作髖、膝關節(jié)速度和角度特征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7):87-90.

      [12]陸愛云主編.運動生物力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147.

      [13] 楊春榮.太極拳運動單腳支撐姿勢持續(xù)時間與地面反作用力特征的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4): 120-121.

      [14] W-G Chang J C W T.Kinmatic and kinetic analysis of lower limbs in taekqodao doublejunmp roundhouse kick during langing[J].Journal of Biomechanics.2007(40(S2)).

      [15] Henrik Sé Rensen M Z E B, Klausen P D A K. Dynamics of the martial arts high front kick[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1996(1996, 14): 483-495.

      [16] 駱 建.試論100m途中跑后蹬階段技術[J].體育科學,1997(06):52-55.

      [17] 閭堅強,劉 宇.地面反作用力角度對膝關節(jié)雙桿模型關節(jié)角度的影響[J].醫(yī)用生物力學,2009(S1):101.

      Comparative Study on Straight Kick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Sanda Athletes

      Xu Guihua(P.E Colleg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Jiangsu 225009, China)

      Abstract:Using vicon action analysis and capture system, Kistler 3-D force platform and multifunctional measuring target, the paper measures the related indexes about sport time, trunk rotation angle, attacking legs joint angle, segment speed and supporting legs ground reaction force during Sanda athletes straight kick combat process, and researches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Sanda athletes straight kick ac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excellent group has shorter time, faster lifting stage, in the final hitting stage, excellent group has faster time to push hip, more fully, supporting legs thrust against the groud more rapidly and powerfully than speed, smaller trunk rotation angle and hip joint angle than normal group during knee normal group. Suggestions: (1)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faster knee lifting speed during straight kick training process and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knee lifting and stretching; (2) when Sanda athletes lift knees, thigh should be as close to the trunk, when hitting, athletes should fully move forward the hips and increase the hitting distance; (3) the athletes shouldnt deliberately press center of body weight when they lift the knees, finally athletes should enlarge support legs thrust strength when hitting.

      Keywords:straight kick sport time segment speed joint angle ground reaction force

      猜你喜歡
      蹬腿軀干髖關節(jié)
      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
      《春的歌》
      冰球守門員髖關節(jié)損傷與治療
      冰雪運動(2020年4期)2021-01-14 00:56:02
      樹與人
      詩選刊(2019年9期)2019-11-20 10:24:01
      成人型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的分型與治療
      角度法評價軀干冠狀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軀干皮膚溫度覺閾值測定
      3D打印人工髖關節(jié)獲批準
      論正蹬腿
      少林與太極(2014年8期)2014-11-11 04:35:17
      蛙泳的配合時機──軀干呈流線型時再蹬腿
      游泳(2014年2期)2014-05-25 09:46:08
      千阳县| 奎屯市| 峡江县| 乳山市| 湖口县| 安塞县| 仙居县| 赫章县| 深泽县| 改则县| 石楼县| 偃师市| 福贡县| 视频| 敦化市| 历史| 镶黄旗| 连平县| 江达县| 呼图壁县| 涞源县| 沈阳市| 攀枝花市| 威信县| 盐源县| 嘉黎县| 扎鲁特旗| 云浮市| 浦北县| 安顺市| 西昌市| 清远市| 泸西县| 佛冈县| 桃源县| 庆元县| 兰考县| 当雄县| 西盟| 安岳县|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