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劉桐彤
摘要:本研究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以山東理工大學1500名非英語專業(yè)2013級、2012級和2011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對處在大學英語學習不同時期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狀況進行調查與分析,探討如何在學?,F有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英語學習的能動性和學習效果,為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英語自主學習;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習慣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2-0242-01
一、引言
本研究旨在客觀了解不同時期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狀況,探討如何在學?,F有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意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潛能,提高英語學習的能動性和學習效果,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實踐參考。
二、文獻綜述
理論上,研究者給自主學習這一定義進行了不同的闡釋。例Holec認為學習的自主性指學習者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能力,齊莫曼強調自我調節(jié)的學習,賓奇里特則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性的學習過程。
著名學者束定芳(2004)指出,自主學習在外語學習上的主要成分包括:①態(tài)度,學習者自愿采取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學習;②能力,學習者應該培養(yǎng)這種能力和學習策略,以便獨立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③環(huán)境,學習者應該被給予大量的機會去鍛煉自己負責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研究概述
1.研究工具。在借鑒國內外自主學習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為保證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準確性,研究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就是我”為受訪者的個人信息部分,旨在了解受訪者的基本個人情況。第二部分“發(fā)現真我”力求通過20道選擇題反映出受訪者真實的學習狀態(tài)。所有題目均采用Likert五級量表評價形式。第三部分“英語學習之我策”為受訪者平時如何提高自己各項英文能力的多項選擇題,主要側重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
2.研究對象。研究者于2013年11月-2014年3月對山東理工大學2013級、2012級、2011級非英語專業(yè)的15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2013級發(fā)放問卷500張,回收484張,2012級發(fā)放問卷500張,回收456張,2011級發(fā)放問卷500張,回收469張,剔除無效問卷90張,得到有效問卷1319張,有效問卷回收率87.9%。
3.樣本分布。為保證普遍性,實際調查對象(每個年級各500人)占各年級當年招生計劃數所占比例如下:
20118000人6.25%
20129010人5.55%
20138230人6.08%
從性別分布來看,參與調查的女性409人,占總樣本的31.1%;男性910人,占總樣本的68.9%。樣本中的男女生比例與山東理工大學在校生男女比例基本吻合。從年級分布來看,2013級學生454人,占總有效樣本數的34.4%;2012級學生436人,占33.1%;2011級學生429人,占32.5%。樣本中的年級分布基本符合山東理工大學在校學生的狀況。由此可見,樣本比例可靠合理。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1.學習觀念。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受訪者認可自主學習對大學英語的重要,平均得分也有4.4分,說明大部分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對于英語自主學習,大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安排與計劃,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學習英語情緒化較為嚴重,而也有近一半的學生只在老師給出學習任務時才會學習,這也反應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指導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認為多元化的課堂模式和利用各種媒體及網絡資源是最有效學習方式的學生分別占到29%和27%,傾向于利用學習軟件進行自學的學生占21%,而課上由學生主講,老師引導和傳統(tǒng)的課前預習和課下復習占的比例相當,分別是12%和11%。而在涉及英語聽力、閱讀、口語、寫作的各項能力的學習策略上,學生們采用了各種方法,沒有出現一種方法一邊倒的情況,顯示出語言學習方法的多樣性。
2.差異分析。男女學生的學習差異分析:男女學生測試結果的對比顯示,男生和女生在各個測試項目得分的均值基本相同,表明男生女生在英語學習狀態(tài)上差異不大,學習觀念基本相同。
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差異分析:與男生女生的統(tǒng)計結果類似,2013級、2012級、2011級學生1-20題的統(tǒng)計結果也顯示出了一致性。統(tǒng)計顯示,不論是男生女生,還是2013級、2012級、2011級的學生,大都能夠認識到自主學習對英語的重要性,也希望能夠有多樣化的課堂環(huán)境,但實際中能夠參與各種課堂活動的人卻不多,說明課堂活動不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缺少學生的參與。由此看來,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上多做思考,多傾聽學生的建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學習差異分析:理工類專業(yè)學生的統(tǒng)計結果與文藝類的統(tǒng)計結果同樣具有相似性,統(tǒng)計結果中眾數完全相同,只是均值略有差異,這也反應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基本一致,大多數學生的觀念基本相同的事實。
五、結束語
對山東理工大學1319名學生的調查顯示,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能夠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但自主學習缺乏計劃性,個人主觀情感因素較強,不能保證自主學習的持續(xù)性。
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觀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除了學生自身加強自主學習能力之外,在學?,F有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培養(yǎng)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顯得尤其重要。
總之,只有師生共進,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堅持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積極思維才能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山東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文秋芳.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A].英語教育自選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Pp12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