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杰
紅色資源包含內容多種多樣,主要包括物質的、精神的、信息方面的。在物質方面,如利用革命舊址、遺跡文物來表現(xiàn)。在信息方面,如:文獻、影像以及相關的紅色歌舞、標語等。在精神層面上,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等。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借助紅色資源實施教學能產生較大積極作用。
一、借助紅色資源開發(fā)歷史課程的意義
(一) 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
在歷史教學中,一般利用教科書、相關的歷史圖片為學生加以呈現(xiàn),但這種潛在的教學資源并不能增強學生興趣,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只是以一種死記硬背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但利用紅色資源積極開發(fā)歷史知識,如:利用文獻、音像、歷史文物以及歷史舊址等,將這種教學資源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能親身體驗,使學生能在輕松、自由的氣氛中學習,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利用紅色資源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在傳統(tǒng)歷史教學活動中,歷史的演變與學生的認識演變是相反的,降低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產生的興趣。而借助紅色資源能將該歷史現(xiàn)象直觀反映,不僅會增加學生興趣,產生更多的情感因素,還能利用多種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例如:教師利用情境教學模式,能使學生不斷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度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綜合能力。
(三) 利于愛國教育精神的開展
現(xiàn)在的初中學生自主能力比較強、擁有獨特個性,特別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對外開放現(xiàn)象越來越明顯。如:西方價值觀念對社會文化、人們生活方式以及人們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學生在獲取知識層面上體現(xiàn)參差不齊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為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帶來較大挑戰(zhàn)。因此,要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就要利用紅色資源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在課堂上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
(一) 挖掘教材中的紅色資源
根據(jù)教材內容,深度挖掘紅色資源,并有效的將紅色文化教育進行滲透。初中歷史教材中存在豐富的紅色資源,如: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fā)展、具有歷史價值的歷史文物、長征精神、雷鋒、董存瑞,他們在革命中的英勇善戰(zhàn)、具有價值的人格魅力都能以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影響后人、震撼后人。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的具體情況深度挖掘,然后利用紅色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革命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例如: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教師可以深度挖掘五四愛國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北伐戰(zhàn)爭等相關資料。教師可以在課前對這些知識進行指導,然后在課堂上與學生相互討論,使學生能認識到中國革命道路發(fā)展的艱辛與不易,以培養(yǎng)學生堅持奮斗、勇于探索精神。
(二) 多媒體實現(xiàn)歷史場景再現(xiàn)
利用多媒體將紅色資源加以呈現(xiàn),并實現(xiàn)直觀性的歷史場景。多媒體是利用文字、圖片、聲音以及視頻為一體形式展開的,教師利用多媒體實施教學能將歷史知識真實、生動、形象的進行呈現(xiàn),使學生能在這種教學情境中抒發(fā)情感。例如:在初中歷史中講解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為了使學生能對我國民眾在抗日戰(zhàn)爭中形成新的認識,教師可以將“七三一”發(fā)生的事件場景加以呈現(xiàn),以真實場景讓學生了解抗日戰(zhàn)爭八年的不易和艱辛,讓學生了解日本利用的化學武器給我國人民帶來的傷害等。利用多媒體將紅色資源進行呈現(xiàn),不僅將歷史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加以結合,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愛國愿望。
(三)多樣化歷史活動的開展
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利用紅色資源促進學生的真實體驗。實踐教學是利用紅色資源教育直接的教學途徑,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整合紅色資源,利用多種方式加強紅色文化教育,能使學生在比較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例如:在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紅色文化為目的的知識競賽,討論教學以及故事演講等,為學生營造強烈的文化氛圍,加深歷史文化的認識。在這種實踐活動中,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還能豐富學生的體驗精神。
初中歷史教學內容有更多的紅色資源,教師在實際教學階段,應根據(jù)教材內容深度挖掘,將我國的紅色文化以多媒體教學形式真實呈現(xiàn),為學生再現(xiàn)歷史場景。這樣不僅能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還能實現(xiàn)提高教學實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兆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