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李龍娜
摘要:野外教學實習是園林樹木學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地解決好野外教學實習中的相關問題,對完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園林樹木學實踐教學的特點與現狀,從野外教學實習的學習目標、實踐安排、實踐方式和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以促進園林樹木學實踐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園林樹木學;野外實習;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2-0105-03
“園林樹木學”是本科園林專業(yè)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之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1]?;谀壳皩@林專業(yè)人才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特別是野外教學實習在教學過程中變得愈發(fā)重要。筆者根據近年來的授課經驗和實習體會,對“園林樹木學”實踐教學的特點和野外教學實習的現狀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改革的建議和措施,以期為“園林樹木學”課程實踐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高提供參考。
一、“園林樹木學”實踐教學的特點
“園林樹木學”是以園林建設為宗旨,對園林樹木的形態(tài)特征、系統分類、習性、繁殖、栽培和園林應用進行系統研究的一門學科[1]。由于園林樹木豐富的物種數量和單調枯燥的專業(yè)術語給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帶來不小的阻力,多數學生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不能舉一反三,缺乏歸納總結,使得學習過程變得煩瑣,知識點難記、易忘,尤其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上難以快速地將理論知識與實物聯系起來。因此,“園林樹木學”的實踐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較為扎實的理論功底,同時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歸納總結的能力要求頗高,要在樹種的識別特征的基礎上,掌握樹種生長習性、觀賞特性和園林用途等特性,以實現在園林設計中合理應用的目的。
二、“園林樹木學”野外教學實習現狀
雖然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使得“園林樹木學”的教學變得更加直觀生動,但是傳統的“園林樹木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輕戶外,重講訴、輕討論,重課本、輕擴展和重語言、輕感觸的“五重五輕”現象[2],學生因為缺少實踐,對植物的性狀特征、習性和配植等相關理論的理解和認識較為模糊,流于表面,從而很難真正地掌握專業(yè)知識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偟恼f來,當前“園林樹木學”的野外教學實習存在以下問題。
1.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效果不理想。隨著大學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在實踐和實習過程中難以達到一個班級配備一名指導教師的基本要求,因此實習過程中往往以研究生代替教師進行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完全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同時,由于人數較多,實習過程中無法顧及每個學生,部分學生因為過分擁擠無法靠近樹木進行細節(jié)觀察,或者因為聽課效果不好而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3],甚至有學生因為排斥研究生指導、認為遭到教師忽視而削弱學習興趣。
2.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實習時間短。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基礎課,教學實習是“園林樹木學”課程的重要補充與完善,也是課堂理論知識的感性驗證與豐富。但實際上,目前園林專業(yè)的實踐和實習學時極少,如南京林業(yè)大學的“園林樹木學”課程主要包括理論教學、室外講授和實習三部分,其中理論教學和室外講授部分,共計80學時,分為兩學期(48+32),其中實踐學時32(24+8)學時,較原來有所增加,但教學實習卻由最初的三周改為兩周,最后改為目前的一周,教學實習時間短,且安排在秋季,不僅影響了學生對樹木形態(tài)特征在不同時期的直觀認識,難以對理論知識進行有效的消化和掌握,而且對知識的理解和合理應用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3.實習方式單一,老師講,學生記,缺乏觀察思考。傳統的教學實習方法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體,教師采下標本向學生逐一介紹物種的種名、科屬、主要識別特征等,學生一味地聽、記,對植物的認識表面化、片面化、零碎化,很少主動觀察,主動思考,甚至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熱情也大多只是為應付實習考試,難以真正地將理論知識和實物聯系起來,達到有效掌握的效果。
4.考核體系簡單,對能力培養(yǎng)體現不足?!皥@林樹木學”課程的野外教學實習考核主要以實習報告為主,植物物種識別考試為輔的方式。實習報告所占比重通常較大,多為實習期間所學習的樹種的總結和個人的收獲感受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實習的內容有所總結,但多屬“流水賬式”的記錄,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而植物物種識別考試一般在教學實習的最后一天進行,學生在短暫的實習時間內對植物近距離實物感知不充分,也沒有仔細地對知識進行歸納、分析、總結和消化,離開實習的特定環(huán)境后遺忘速率和比率非常高。同時,由于實習過程中,對靠死記硬背獲得的間接知識不如對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獲得的直接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入、牢固,因此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和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大打折扣。
三、“園林樹木學”野外教學實習的改革措施
“園林樹木學”野外教學實習的目的是通過在樹種資源比較豐富地域的集中實習,使學生逐步掌握園林樹木野外調查的方法,熟悉標本的野外采集與記錄和標本的制作處理過程;培養(yǎng)學生熟練使用檢索表獨立鑒定和識別樹種的能力;并對我國豐富的園林樹木種質資源,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樹種構成,以及自然群落物種組成的豐富性、合理性做初步了解,為實際應用中建構多樣的人工群落做鋪墊。為此,對“園林樹木學”野外教學實習的改革提出如下措施。
1.調整教學實習目標,加強野外實踐。在以往的“園林樹木學”實習過程中,實習的重點和目標往往放在認識的植物種類數量上,野外實習成了單純的認“種”比賽[4]。然而隨著城市經濟水平的提高,大量優(yōu)良的野生植物資源不斷應用到城市園林中,樹種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原有的教學實習已經難以提供充足信息,因此必須適當調整實習目標,增加野外實習的時間,把以單純認種作為單一目標的野外實習逐步改變?yōu)橐栽鰪娭参镒R別能力、提高個人應用能力的綜合目標上來,以樹種的識別特征和生長習性為基礎,強化系統分類知識,通過自主歸納總結,結合實際生境分析植物群落配植模式,具備基本植物景觀設計和分析能力的綜合目標上來,使野外教學實習成為奠定園林應用基礎的實踐過程。
2.改革教學實習方式,強化學生主體地位。教學過程是教和學的雙向互動過程,要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必須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變單純的被動學習為積極的主動學習。因此,改變教學實習方式,將教學由“灌輸式”改為“啟發(fā)式”和“引導式”[5],通過對樹種的觀察、描述和鑒定,拍攝植物細節(jié)特征和景觀圖片等來分析樹種的特性和應用方式,來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結合發(fā)達的網絡資源,通過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途徑,加強前期的預習了解和后期的復習鞏固,逐步由簡單的認樹形成系統的科屬概念,拓展樹種的認知潛力。在具體方法上還可以結合情景教學[5,6]和歌訣[7]等手段,充分應用多種教學實踐方式,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3.結合科研創(chuàng)新,加強學習興趣。隨著科研任務在高校教師工作中的比重增加,越來越多的學生逐步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和科技創(chuàng)新中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實習過程中根據實習地區(qū)的特點、實習的內容和學生的興趣,在集中實習講解之后利用自由實習時間加入小型科研任務,或由教師指定,或由學生自行擬題,如“自然群落層次結構的組成分析”、“不同海拔梯度樹木類群的變化”、“自然種群對人工群落設計的作用”等等,通過實際觀察、對比,加強學生的探索求知欲,了解不同樹種的生態(tài)需求,獲得對樹種應用、景觀特色的深層次理解,構建植物景觀設計的獨特思維,提高學生園林樹木的綜合認知和創(chuàng)新運用能力。
4.改進考核評價體系,注重能力培養(yǎng)。教學實習過程中,主要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實習內容,團隊合作貫穿始終,不僅需要合理的分工協作,也要求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在無形中相互促進,提高個人能力。因此,最終的考核評價要以小組評價為基礎,結合個人成績,體現團體協作和個人能力的重要性??己嗽u價通過計分方式實現(表1),小組集體協作成績占40%,其中小組標本的采集制作10%,以小組為單位的實習報告20%和小組成員互評成績10%組成;個人成績占60%,包括個人實習報告10%,植物識別考試40%和帶隊教師評價10%。將學生在整個實習過程中的表現納入到考核體系中,相互督促,相互促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避免鉆空子、投機取巧的行為,以保證教學實習目標的實現。
四、“園林樹木學”野外教學實習改革成效
“園林樹木學”野外教學實習改革措施在不改變教學實習時間的基礎上,通過實習目標的調整和實習及考核方式的改變,使學生無論在主觀還是客觀上對野外教學實習的重視程度都有明顯加深。學生野外實習的重視程度和學習熱情有了明顯的提高,“出工不出力”、“混實習”的現象明顯減少,實習考核成績及課程考試成績都有提高。甚至在實習及課程結束后,日常參與植物景觀拍攝和物種鑒定的人數也明顯增加,討論、提問的內容也從過去單純的問“種”逐步轉變到具體種類的生態(tài)適應特性、景觀配植及功能應用上來。可見,野外教學實習的改革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教學實習目標的實現,同時也對學生認識專業(yè)、認識課程、自覺提高個人能力產生了積極影響。
實踐出真知,理論源于實踐同時也對實踐具有指導意義。野外教學實習作為“園林樹木學”教學過程的重要驗證和補充環(huán)節(jié),是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重要保證。對野外教學實習的改革和探索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全貌掌握,還能緊跟學科發(fā)展前沿,不斷推成出新,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相互促進、提高發(fā)展,為“園林樹木學”的教學發(fā)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臧德奎.“園林樹木學”[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1-2.
[2]田治國,楊艷.“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5,33(03):43-45.
[3]于曉南,張啟翔.“園林樹木學”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0,28(02):62-64.
[4]姚發(fā)興.植物學野外實習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1(01):102-104.
[5]陳昕.“園林樹木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30(05):30-32.
[6]王四川.園林專業(yè)“園林樹木學”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1,(22):24-25.
[7]劉振林.歌訣在“園林樹木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2,30(03):73-75.
Reform and Exploration in Field Practice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CHEN Lin1,2,LI Long-na3
(1.Co-Innovation Center for the Sustainable Forestry in Southern China,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37,China;2.College of Bi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37,China;3.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of Agricultural Biology,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5,China)
Abstract:Field practic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landscape dendrology.It is significant in improving teaching level and quality,enhanc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if solved the relevant problems in the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asonably.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ity in practical teaching,reform measures about learning goals,methods,schedules and assessment system are put forward,which hoping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practice reformation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Key words:landscape dendrology;field practice;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