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蓮
[摘 要]探究能力是創(chuàng)新人才必備的素養(yǎng),而中學生物課,正是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陣地。將“探究”這種科研方法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其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像科學家搞研究那樣獨立地通過探究活動過程來獲得知識,而不是由教師安排好一切,讓學生順著教師預定的途徑“走”下去或把學生徑直引向答案。
[關鍵詞]生物;探究;興趣;素養(yǎng)
“一切真理都要學生自己獲得,或由學生自己重新發(fā)明,至少由他自己重建,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笔澜缰睦韺W家皮亞杰的這句話,揭示了主動探究的重要性。探究能力是創(chuàng)新人才必備的素養(yǎng),而中學生物課,是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陣地。那么,作為一個生物老師,將怎樣引領學生走進探究的世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牽手生活實踐,激發(fā)探究興趣
亞里士多德認為: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 好奇是人的天性,生活充滿了未知,自然界處處有神奇。對學生來說,發(fā)現(xiàn)生活表象里的本質,解開自然的奧秘,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這一點,你只要從學生愛看《探索》《自然探秘》《人與自然》《奧秘》就能獲悉。生物課是以學習生物科學知識為主要內容、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一門課程,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向學生宣傳生活中的生物知識,帶領學生收集各類信息,使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走進探究之門的一把鑰匙,教師只有調動起了學生對生物的興趣,才能發(fā)揮學生求知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學習“動物的行為”這一章節(jié),針對初中生喜愛小動物的特點,讓學生去探究“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探究用的小動物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寵物就可以。學生的探究興趣非常高,有的小組選擇了小貓,有的選擇了寵物狗,還有的選擇了小鳥,通過觀察探究,反復實驗,他們明白了低等的動物學習能力弱,等級高的動物學習能力強,動物的繞道取食是對環(huán)境適應的表現(xiàn)。
二、有效實驗,讓學生享受探究樂趣
生物課以實驗為主,實驗課也是開展探究活動的最佳平臺,有效地實驗將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樂于探究。
1.有效預習
提高實驗探究效率,以保證實驗順利進行:教師根據實驗的要求及時與實驗員聯(lián)系,準備好實驗器材并有序放置。實驗前按實驗難易、實驗設備、學生能力進行合理分組,盡可能做到人人都有動手的機會。通知學生做好教材預習,知道實驗目的、實驗內容等,為自覺地、有目的地、很好地進行實驗做好充分準備,并準備好自備材料。教師要做好實驗的預測,掌握實驗成敗的關鍵,預測學生在實驗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并想好對策。
2.合理分工
提高實驗探究效果:在實驗課中,要提高實驗效率,教師必須保證實驗的有序有效。一是注意實驗規(guī)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二是培養(yǎng)實驗骨干,在進行探究實驗活動中,學生往往對實驗現(xiàn)象極有興趣,卻只顧觀察、觀測,卻很少做記錄,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水平,選撥培養(yǎng)實驗骨干,擔任小組組長。在發(fā)揮匯報員主角作用的同時,也要重視其他學生的補充,要讓每位學生的發(fā)言成為實驗的生成資源,成為全體學生探究學習的新起點。
3.扎實做好實驗探究后的知識延伸學以致用
學生進行探究的目的是認識自然界事物的性質和規(guī)律,從而能動地改造自然。因此,實驗后,老師要及時做好知識的拓展運用。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實驗后的小制作、設計、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展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為今后的探究積蓄動力。
三、教師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引領學生有效探究
生物課有著廣闊的外延,具有科學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特點。教材上的內容,只是給了教師授課的一個“點”,成功的授課,是由這個“點”通過質疑探究延伸到一個“面”,通過對這一“點”的特殊規(guī)律的探究學習,得到一個“面”的一般規(guī)律的理解,這就是科學真理的發(fā)現(xiàn)過程。生物課的這一特點,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生物課老師,我們要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努力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和綜合能力,以適應不斷前進的現(xiàn)代化教育需要。我認為,一個合格的生物課老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熟諳學情,對學生了如指掌
“學情決定教情”,現(xiàn)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技術先進,通訊發(fā)達,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僅有廣播電視收音機,更有手機互聯(lián)網,現(xiàn)在的學生,其知識的廣博性和思維的發(fā)散性遠遠超出了我們老師的想象,難怪很多老師嘆息:“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不知道的,真是越來越難教了?!彼裕挥姓莆諏W情,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才能做好學生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2.博聞多識,具備一定的知識整合能力
且不說“活到老學到老”這句古訓,但就生物課而言,我們老師就要“教學不斷,學習不止”。 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提出,“一個人要成為合格的教師,他應當有超量的豐富的知識。他的知識必須比教科書上的原理,或任何固定的教學計劃更為廣博?!敝R淵博是教師人格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課程的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藝術、語言學等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探究欲望。
3.教學技能素養(yǎng)高,靈活駕馭教學管理
教育理念是教師教學的靈魂,豐富的知識是教師教學的基礎,技能和能力是教師教學的關鍵。教師要具備教學設計能力,能根據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和理想的教學方案,要在教學方式方法方面強調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要逐步形成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教學機智的能力,學會在教學中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善于利用教學生成資源等。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靈活自主的組織活動,調控節(jié)奏,實現(xiàn)有效教學。
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培養(yǎng),老師們在進行科學教學時,應該敢于放手,把探究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活動的方法,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生物課程標準解讀》 湖北教育出版社.
[2]《少年科學實驗——游戲與探究》 青少年出版社.
[3]《新課程與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