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丹
藝術品回購是指賣家在出售藝術品時承諾:如果買家由于對其增值等方面不滿意,希望退貨,將以原價或者約定的價格買回。藝術品回購由來已久,近年在拍賣市場、傳統(tǒng)一級市場、電商平臺都屢有出現(xiàn)。比如,2012年10月,廈門定佳拍賣公司舉辦的藝術品慈善拍賣會實施“兜底制度”,承諾對所售作品可在第1-3年內(nèi)分別以出售價的90%、100%、110%回購。同年11月,重慶長江匯美術館在吳冠中版畫展上承諾,售出的不同價位作品可在1年后以原價的110%、112%、115%回購。2013年“雙十二”期間,浙江天仁合藝藝術中心在淘寶推出名為“跟著大佬去買畫”的當代藝術拍賣,承諾所售作品可一年后再次在淘寶拍賣,若因競買價低于原價而流拍,將原價回購。
藝術品回購讓很多投資者放心進場。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誠信缺失,交易中存在大量炒作、造勢、售假現(xiàn)象,非專業(yè)投資者大多擔心買到贗品?;刭彏橘I家解決后顧之憂,有效降低了投資風險,吸引了不少觀望的客戶。回購的品種從錢幣、郵票到玉器、瓷器、書畫等日益豐富,多家回購商家顧客盈門。
然而,藝術品回購也是不法經(jīng)營者的噱頭。2014年4月,公安部經(jīng)偵局將“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非法集資”列入六類非法集資手法之一,將其其操作手法歸納為:聲稱毫無價值或價格低廉的收藏品有巨大升值空間,承諾高價回購,引誘群眾購買,然后攜款潛逃。2015年3月,重慶臻紀公司便因為“以字畫銷售、認購收藏、代為保管、委托銷售為名目,以承諾高利率回報為誘餌吸納客戶資金,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不過在惡意行騙之外,“稟賦效應”可能讓藝術品回購更有作為。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是指對同一件商品,擁有者比未擁者的估價更高;或者說,人們一旦擁有某物品,便傾向于給其更高的估價。
行為經(jīng)濟學的重要開創(chuàng)者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做過一項實驗:拿幾十個印有?;盏谋樱ǔ辛闶蹆r約5元)詢問教室里的學生,愿意花多少錢購買;而在另一個教室,先將同樣的杯子送給學生,再借故需要收回,問他們愿意以多少錢賣出。結(jié)果前者的均價為3元,后者的均價為7元。這種稟賦效應來自人們厭惡損失的心理——人們非常不愿意放棄已經(jīng)屬于自己的東西。在房地產(chǎn)市場,房主的估價總是高于市場價格;在很多人家里,經(jīng)常堆滿廢物舍不得丟棄;在收藏者那里,通常愿意大量購進藏品卻很少售出。
稟賦效應不僅針對已經(jīng)擁有的物品,也針對可能擁有的物品。很多收藏者會因為差一點就能擁有一件藏品,而懊悔不已,甚至抱憾終生,因為他們通常對沒有得到的藏品記憶尤為深刻。在藝術品拍賣會上,雖然幾乎所有競買者開始都會預設出價的底線,但他們一旦成為最高出價者,便會為了不與拍品失之交臂而在底線之上不斷加價。
據(jù)說,有1/8的得標者會在付款時說:“我沒出那么高的價錢吧?”拍賣公司為了避免發(fā)生爭議,只好對競拍全程錄像錄音。這便是大型拍賣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贏家詛咒”:拍賣的贏家大多因為出價過高,成為事實上的輸家。由此產(chǎn)生的一個后果是,藝術品的拍賣價一般比畫廊里的售價高很多。
稟賦效應可以讓藝術品回購商變得很安全。與藝術品回購非常相似的,是家電甚至汽車等商家提供的免費試用。盡管提供免費試用的商家承諾,試用期滿后可以退回,但通常,顧客試用一段時間后會將試用品當成自己的物品,心甘情愿地將其買下。
同樣,很多藝術品買家的購買目的不只是增值,還包括裝飾居所或陶冶性情。很多承諾回購的商家提供的藝術品具有較高的大眾接受度,回購時間一般在一年以后。很可能未到一年,買家已將到手的藝術品當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同時,回購商家多選擇市場潛力大的品種,而多數(shù)買家對所擁有藝術品的估價,是參考拍賣行成交價,當他們發(fā)現(xiàn)與其相似的作品拍價高于設定回購價格時,自然更愿繼續(xù)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