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
又到一年“五四”時,依然清晰的記得2014年5月,在南京的美麗相約——參加江蘇省“五四杯”教學研究論文頒獎活動,讓我收獲了“柳成蔭”的驚喜與幸福,是對我人生轉(zhuǎn)折的一次洗禮。充滿智慧的活動過程對自己的成長有著很大的觸動,意義深遠,現(xiàn)在回憶起來,依然記憶猶新。
鏡頭一:認識教科研
“五四杯”是一項接地氣、通人性、說常話、道真理的教育教學研究賽事,有著切實、務實、樸實的風格,它所研究的內(nèi)容方法與教師實踐相吻合。教育專家們和大家一起探討了中學教師為什么要做研究、中學教師怎樣做研究,讓我明白身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青年教師提升學科素養(yǎng)跟教學素養(yǎng)的重要性,而這些需要立足于教育教學科研的專注與探索,一篇靈動而符合基礎教育教師科研的文章必須來自教師平時的實踐與思考。記得一位論文獲特等獎的老師,樸實的農(nóng)村教師由生活中種菜悟出的道理想到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并進行融合,引發(fā)了自己種菜收獲的教育啟示,在實踐中悟出真理可謂空靈,讓人咀嚼有味。而他智慧的閃現(xiàn)無不來自對生活的關照,對教育的情懷,對學生的關注,對自身素養(yǎng)的積淀。他在享受種菜收獲的幸福的同時也把這種快樂一并傳遞給了他人,他用自己的言行在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同時更在激勵著他人。
美國學者波斯納(Posner)提出“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教師的反思即在教育科研,在進行教育科研的同時也是教師反思品質(zhì)的提升。作為青年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進行科研,在科研中進行反思,以此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完善自我修養(yǎng),綻放美麗的成長姿態(tài)。
鏡頭二:閱讀,與智者對話
圍繞閱讀進行的青年教師成長沙龍,在成尚榮先生睿智、幽默的主持下,五位老師圍繞“閱讀的階梯和方式?!薄ⅰ盀槭裁匆喿x,它的價值和意義在哪?”、“閱讀需要理由嗎?”、“你們有一張書桌、一張書櫥嗎?如果有,放在哪?”幾個問題進行了精彩的辨析,在問與答的過程中讓我真正見識到了什么是精彩的沙龍。對于問題或許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大家的真情表達似乎已經(jīng)詮釋了問題的真諦,在智慧與激情的碰撞中已經(jīng)強有力的證實了問題的真正涵義。閱讀所帶給人的睿智、詼諧、激情、年輕、內(nèi)涵已經(jīng)在深深的感召著每個人,臺上的精彩演繹帶動的是在場每位同仁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人的思維也一下子被拔的很高很積極。成先生用一顆年輕人的心,敏捷的思維,睿智詼諧的語言一度將整個沙龍的氣氛推向至高點,也讓我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記得他說的一句話:教師就是一個讀書人,不讀書就不是教師,所以閱讀不需要理由,作為教師讀書不需要理由是最大的理由。
教師閱讀不是為了學生,不是為了他人,閱讀是為了自己的生命更加完整,更加幸福。是的,閱讀會讓人走得更快,閱讀就是與智者對話,閱讀寫作讓人年輕、智慧、有良好的狀態(tài)。讀書千萬卷,讀的雖是他人的東西,但在閱讀的過程中卻潛移默化成為自己的財富,形成一種智慧,形成一種修養(yǎng),形成一種氣質(zhì),由內(nèi)而外的塑造著一個人。
鏡頭三:精彩紛呈的課
四節(jié)課各有特色,各有風格,或是詩情,或是清純,或是婉約,或是高亢。讓人震撼的是最后一位老師執(zhí)教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位外表樸實的老師上課前奏與其他老師有所不同。一上來就跟學生分享了自己的一小段經(jīng)歷,一段簡短的表述一下子將原本不相識的老師跟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獨特的開頭似乎預告著本節(jié)課的精彩,新課的導入讓學生說說“你覺得杜甫的生活怎么樣?”這一問題同樣是基于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道真言,接下來引用當下網(wǎng)絡流行語“最近杜甫很忙”開始新課的學習,圍繞 “初讀——再讀——三讀”一根線,三個環(huán)節(jié),逐層遞進的展開,依舊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整個過程中讓人感覺到三種情感在相互的融合——學生的情感、老師的情感、文本作者杜甫的情感。課堂的氛圍一度推得很高,依舊是學生成為主角,依舊是一個老師作為陪襯。在整個過程中我印象較深的是兩個學生的朗讀,一位同學的聲音很特別,讓我聞其聲,追其人,感覺就像是電臺主播的聲音,有感染力。另一個聲音的響起,穿透了整個千人報告廳,在場的聽眾被他的氣勢與情感震撼了,連執(zhí)教老師都說“嚇”到了。此時的你不需要去讀杜甫的詩,因為他已經(jīng)用他的聲音,用他的表情,用他的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
這些課堂小鏡頭,讓我深深感受到課堂上讓學生釋放自己最本真的東西太重要了,學真知的同時更要敢于道真言,做真人。要把課堂真正的讓位于學生,讓他們?nèi)パ堇[精彩的過程,讓學識內(nèi)化。
鏡頭四:年輕人的話題
央視《看見》欄目的編輯王開嶺先生以一個教育局外人的眼界跟我們聊了聊關于年輕人的話題。在霧霾的時代,做精神明亮的人,道出青春的內(nèi)涵:激情、夢想、理想主義、使命感、信仰與自我器重。他還對閱讀作了很好的表述:通過閱讀打造人的語言系統(tǒng);通過閱讀滋養(yǎng)美學系統(tǒng),如情感美學、人格美學、藝術(shù)美學;通過閱讀滋養(yǎng)價值觀系統(tǒng),形成一種責任意識。深奧的學問,但王開嶺先生用他新聞中的事例直觀清晰的闡明了其中的道理,語言樸實有力,親切細膩。他對生命的解說,對時間的感悟引起了我的共鳴,他說:“人生很大的進程,是對時間的管理和使用?!边@不正是自己平時在課堂中反復跟學生警示的話嗎,要求他們學會管理自己,管理時間嗎,也正是自己一再提醒自己的話,盡管做起來很難,但卻是一條至理名言。他對價值的闡述:“生命核心方面、生活常識方面、對生命個體的態(tài)度……”也正是自己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一秒時間去關注生活,關注生活中事物的變化,因為哪怕是一棵樹,一株草,都有著奇妙的不同;引導他們不要被繁重的學業(yè)遮擋住自己觀察生活的眼睛,封閉感悟生活的心靈,因為生活就是學習最好的素材,對生命個體的尊重、關注應該像太陽光照一樣。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需要充分施展年輕人的活力與激情,呈現(xiàn)精彩的人生,學會用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留意我們的生活,感悟自然與生命,用愛心與責任去關注每一個學生,敬畏每一個生命,學會將我們的教育教學與生命、自然與生活融合而展開,喚醒學生對生命、自然與生活的感悟與認識,從而更好促進其成長。最后同樣用海明威的話:世界很美好,值得去奮斗!來敦促自己,激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