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如
在井岡山懷念他們的愛情
海 如
五百里井岡,蒼蒼莽莽、綿延不絕,它是革命的搖籃,它是紅軍的圣地,它更是見證中國歷史偉大轉(zhuǎn)折的一座不朽豐碑。
時至春夏,我們十余人抵達了向往已久的井岡山,進行一次意義深刻的“紅色之旅”,整整兩天,我們有足夠的時間駐足參觀、學習體驗,地勢險峻的黃洋界哨口、小井的紅軍第四軍醫(yī)院舊址、大井的毛澤東舊居、茨坪的革命歷史博物館等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在這里,我們重溫過去聆聽故事,我們追溯歷史緬懷英雄,我們的心靈接受了一次次神圣的洗禮……而今日,我不寫黃洋界戰(zhàn)事的濃濃硝煙,不寫井岡山會師的獵獵紅旗,那一幕幕氣吞山河的壯舉、那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贊歌,早就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史冊,也深深埋藏在了無數(shù)中華兒女的心間。
我更想寫的是那一朵光彩奪目的井岡之花,以及那一段動人心魄的愛情傳奇。
那么,讓我們回到他們初識之時,回到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1927年的秋天,經(jīng)過三灣改編的秋收起義隊伍跟著毛委員上了井岡山,在歡迎的隊伍中,一位清秀俏麗的女子尤其惹人注目,盡管年齡不大,舉手投足間卻自有一股颯爽英姿,這樣的時刻,一顆愛的種子是否已悄然萌生在一代偉人的心底?
那一年,賀子珍18歲,而34歲的毛澤東已經(jīng)有了楊開慧與三個孩子。
但這并不妨礙賀子珍對毛澤東的崇拜與傾慕。
賀家在當?shù)胤Q得上是一個望族,豆蔻年華的賀子珍被稱為“永新一枝花”,她無疑是美麗的,且聰慧,在父兄的影響下,又早早參加了革命,這之前,她早已讀過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政治周報》等不少文章,對他一直懷有敬仰之心,至于在后來的工作相處中,毛澤東的寬廣胸襟、遠大抱負更是深深地打動了她。同樣,不僅僅因為她的才貌,她的革命熱情與工作能力亦得到了毛澤東的欣賞與認可。
他們的心靈里跳動著共同的革命信念,他們的血液里流淌著共同的革命精神,在朝夕相處的革命歲月里,他們相互幫助、彼此激勵,同志式的友誼悄悄升華為純潔的愛戀。
山下塘邊,毛澤東對她說起楊開慧,那個值得他深愛的女子,如今因為戰(zhàn)亂而音信杳無,他毫不掩飾地吐露著對妻兒的思念與牽掛,他的坦誠磊落與至情至性,讓賀子珍愈發(fā)敬慕不已。
好吧,既然不能傾心相愛,那就讓我執(zhí)著守望吧,賀子珍,一位亂世中的奇女子,可以策馬沖鋒勇敢殺敵,可以剛?cè)嵯酀鷮幷鄄粡?,但在博學多才的毛澤東面前,她不過是一位墜入愛河中無法自拔的癡情女子,小心翼翼、默默追隨。
白色恐怖時期,一切皆不可預知,1928年,春寒料峭,楊開慧被捕犧牲的“噩耗”誤傳到了毛澤東的耳中,賀子珍的悉心照顧與陪伴讓他的痛苦減輕了不少,此時又有井岡山綠林好漢袁文才的撮合,毛澤東與賀子珍終于走在了一起。
大小五井的杜鵑花如火如荼地開放,他們的愛情也在井岡山迎來了生機勃勃的春天。
巍巍五指峰、青青七溪嶺,見證了一對革命伴侶的相親相愛、相扶相持。
茅坪八角樓微弱的油燈之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也照耀著他們并肩作戰(zhàn)的身影……
井岡山的歲月是艱苦的,鄉(xiāng)親們送來的紅米飯南瓜湯、綿延大山里的野菜土筍,便是他們的美味佳肴,賀子珍一直緊緊守在毛澤東身邊,不離不棄無怨無悔。也是在井岡山斗爭的崢嶸歲月里,因為有賀子珍的忠誠相伴,毛澤東寫下了《井岡山的斗爭》、《中國的紅色政權(quán)為什么能夠存在》等重要著作,為偉大的中國革命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這是中國革命最艱難曲折的日子,是賀子珍一生最刻骨銘心的歲月,更是一個女人最浪漫與幸福的時刻。賀子珍晚年曾這樣說道:“那時,物質(zhì)生活雖然貧困,但我們的精神生活卻是富有的。毛澤東博覽群書。夜深人靜,他寫累了,就給我講他讀過的故事,講他的詩文。他的話,把我?guī)胍粋€五光十色的世界。常常是一個講著,一個聽著,不知不覺迎來新的一天?!?/p>
毛澤東與賀子珍的愛情從井岡山開始,走過漫漫長征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十年的婚姻生活,艱苦卓絕卻也幸福甜蜜,在毛澤東最困難的時期,賀子珍始終伴隨著他,幫助他走出人生與革命事業(yè)的低谷……而這一場蕩氣回腸的愛情傳奇最終卻以賀子珍的遠走蘇聯(lián)而演變成一場無可奈何的悲劇。
再見時,唯哽咽無語,十年的風雨同舟、十年的生死相依,竟也敵不過命運的無情安排。
但我相信,那一份真情摯愛,從來未曾熄滅,亦不會熄滅,如同井岡山五大哨口的熊熊篝火,永遠燃燒永遠明亮。
海如,原名吳珍艷,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