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平
辛亥廢“萬歲”
介子平
1912年元旦,民國成立當日的《申報》發(fā)表賀詞,仍“萬歲”不已:“今日為新中華民國新元旦,孫總統(tǒng)新即位,我四萬萬同胞如新嬰兒之新出母胎,從今日起,為新國民,道德一新,學術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種種新事業(yè),胥吾新國民之新責任也……祝我新國民萬歲!新民萬歲!新總統(tǒng)萬歲!”此為舊習。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訪客不斷。一日,揚州一年近八旬的蕭姓鹽商專程到南京拜謁孫中山。侍衛(wèi)長郭漢章入內(nèi)報告,孫中山含笑而起,立即接見。他正準備與蕭某握手,不料蕭某扔下手杖,跪在地上行三跪九叩之禮。孫中山趕忙扶他起來,請他坐下,然后對他說:“民國大總統(tǒng)在位一天,就一天是國民的公仆,總統(tǒng)是為國民服務的。”蕭某聽后十分高興,問道:“總統(tǒng)如果辭職了呢?”孫中山曰:“總統(tǒng)辭職后,又回到老百姓中間去,同老百姓又一個樣了?!庇钟幸淮危瑢O中山在街上聽到有人向他高呼“大總統(tǒng)萬歲”,回到府邸后就對秘書人員說:“封建專制已經(jīng)推倒,還有人向我呼萬歲,很不適當?!庇腥烁嬖V孫中山說:“各省各府的臨時都督發(fā)來的電文之中,有少數(shù)還寫上‘恭祝大總統(tǒng)萬壽無疆’這樣的詞句?!睂O中山嚴肅地說:“以后如再這樣,把原件退回?!?/p>
1912年4月1日,孫中山為促成南北統(tǒng)一,毅然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讓位于袁世凱,并于當月20日自上海乘“聯(lián)鯨”號軍艦至福建游察。船抵馬尾,當他看到歡迎他的人群中和水面的大小船只上,閃動著“歡迎孫大總統(tǒng)”和“孫大總統(tǒng)萬歲”的大小紙旗和布條后,不肯下船,怒然對福建都督孫道仁道:“剛才江面小船有‘孫大總統(tǒng)萬歲’的紙旗?!f歲’本是封建專制皇帝硬要手下的官民稱他的,我們的革命先烈為了反抗‘萬歲’犧牲了多少頭顱,流了多少鮮血。我若接受這個稱呼,怎對得起革命先烈呢?”他要求孫道仁立即撤掉這些紙旗和布條,否則決不上岸。孫道仁立即傳達,大小船只立即照辦,孫中山這才換甲板船進城。
8月,孫中山接受袁世凱盛邀,北上共商國是。其間孫中山告誡激進人士:“袁總統(tǒng)可與為善,絕無不忠民國之意。國民對袁總統(tǒng)萬不可存猜疑心,妄肆攻訐,使彼此誠意不孚,一事不可辦,轉(zhuǎn)至激迫袁總統(tǒng)為惡?!痹绖P為之感動。在總統(tǒng)府盛大宴會上,袁竟敬酒高呼:“中山先生萬歲?!睂O隨口回以“袁大總統(tǒng)萬歲!”但稍頓,又添加“中華民國萬歲!五大民族萬歲!”嗚呼!辛亥革命后,廟堂偽號雖除,僭主心態(tài)未去,江湖民眾雖立,臣民心態(tài)仍在。
剔成二十七年(前329),宋康王打了幾個勝仗,很是得意,“為長夜之飲于室中。室中人呼萬歲,則堂上之人應之,堂下之人又應之,門外之人又應之。以至于國中無敢不呼萬歲者。天下之人謂之‘桀宋’。”(《資治通鑒·周紀》)這位宋康王以武力篡兄位,窮兵黷武,暴虐無道,淫于酒色,“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余里;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有其地”,號稱“五千乘之勁宋”。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因國發(fā)生內(nèi)亂,齊舉兵滅宋,康王出亡。想不到“萬歲”之聲,是從這位暴君處初呼的。暴君雖遭唾棄,但不能“因人廢言”,這聲“萬歲”還是可以受用的。宋人高承《事物紀原》載:“戰(zhàn)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蓋七國時,眾所喜慶于君者,皆呼萬歲。秦漢以來,臣下對見于君,拜恩慶賀,率以為常?!薄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記,藺相如奉和氏之璧入秦,“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焙髞?,“萬歲”竟成皇上的代稱?!叭f歲”猶不夠,竟“萬歲,萬歲,萬萬歲”?!叭f萬歲”實則已是“億歲”。
呼“萬歲”之時,還伴隨著屈膝跪拜,泥首以謝。這一聲“萬歲”,使所有臣民都匍匐在地,稽顙叩頭。孟子見此,深以為憂,于是發(fā)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告誡。但明洪武五年某日,朱元璋坐殿讀《孟》。見孟子告齊宣王語:“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大發(fā)雷霆,立刻召見文臣,宣布即日起“罷免孟子配享孔廟”,后經(jīng)錢唐死諫,配享恢復,《孟子》卻被刪改得支離破碎:共刪孟文85條,剩百余條,編就一冊《孟子節(jié)文》,同時規(guī)定,科舉考試不得以被刪的條文命題。況周頤《眉廬叢話》記“多磕頭少開口”條:“道光朝,曹太傅(振鏞)當國,陶文毅(澍)督兩江,兼鹽政。時以商人藉引販私,國課日虧,私銷日暢,至有根窩之名,謀盡去之,而太傅世業(yè)鹽,根窩殊夥,文毅又出太傅門下,投鼠之忌,甚費躊躇。因先奉書取進止,太傅覆書,略曰:‘茍利于國,決計行之,無以寒家為念,世寧有餓死宰相乎?’文毅遂奏請改章,盡革前弊,其廉澹有足多者。惟其生平薦歷要津,一以恭謹為宗旨,深惡后生躁妄之風。門生后輩,有入諫垣者,往見,輒誡之曰:‘毋多言,豪意興?!墒俏髋_務循默守位,浸成風氣矣。晚年恩禮益隆,身名俱泰。門生某請其故,曹曰:‘無他,但多磕頭少開口耳?!薄岸嗫念^少開口”幾成官場順暢法門。辛亥之后,跪禮也廢。
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王喬治三世派遣馬葛爾尼勛爵攜親筆信專程到訪北京,提議大清與英國締結(jié)商貿(mào)關系,表達了在京設常駐使節(jié),處理兩國事務的意愿。據(jù)《外交小史》云:“英國遣正使伯爵馬葛爾尼(Macarney)、副使斯當東(staunton)等入中國,要求通商條件。翌年,自天津赴京師之際,中國官吏循例予以旗章,題曰英國貢船,強使立之。及至京師,則政府又循例強使于覲見時行叩頭之禮?!倍Y部要求馬葛爾尼向乾隆帝行三跪九叩跪拜大禮,結(jié)果發(fā)生沖突。英人堅決不答應。尤其馬葛爾尼是代表英國國王的特使,豈能代表英王向中國皇帝下跪?最后折衷,馬葛爾尼向乾隆行和向英王行的相同的單膝下跪禮,以示兩國相敵,算是給雙方都留了面子。在使命和尊嚴面前,馬葛爾尼選擇了尊嚴,乾隆為此心存芥蒂,敕諭婉拒馬葛爾尼使團。當時的王朝上下,如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無一日不醉,無一人不醉,趨名者醉于朝,趨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聲色車馬,而天下竟為昏迷不醒之天下,殊不知世界已變矣。無所斬獲的馬葛爾尼使團于1794年黯然回國。此間,心態(tài)復雜的乾隆帝留下了這樣一首詩:“間年外域有人來,寧可求全關不開。人事天時誠極盛,盈虛默念懼增哉!”至道光朝,英軍出兵廣州,林則徐給道光帝的奏折道:“彼之所至,只在炮利船堅,一至岸上,則該夷無他技,且其渾身裹纏,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復起,不獨一兵可刃數(shù)敵,即鄉(xiāng)勇平民竟足以制其死命,況夷人異言異服,眼鼻毛發(fā)皆與華人迥殊,吾民齊心協(xié)力,殲除非種,斷不至于誤殺?!庇藳]有用外交打開的大門,終于用戰(zhàn)爭打開了,以不磕頭為由拒絕的,卻以卑躬屈膝的方式接受了。當時美國總統(tǒng)小亞當斯敏銳地指出:“鴉片戰(zhàn)爭的真正起因,不是鴉片而是叩頭?!?/p>
咸豐六年(1856),英法聯(lián)軍以更換條約為名進逼北京。聯(lián)軍至通州時,清政府與之展開外交談判。談判時,清廷答應英法聯(lián)軍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但在枝節(jié)問題上卻是寸步不讓,談判中的載垣,提出了“須按中國禮節(jié),跪拜如儀,方予許可”的條件,同馬葛爾尼一樣,“我不是中國的臣”,巴夏禮也選擇了尊嚴,揚長而去。爭辯既久,相持不下,僧格林沁遂扣押巴夏禮等39人,押往北京作人質(zhì),此事件可謂是誘發(fā)火燒圓明園的直接原因。官僚未必賣國,而其誤國之罪則不可恕。《天津條約》送達御前時,咸豐帝對真正喪權(quán)辱國如內(nèi)河航行條款表現(xiàn)得相當溫和大度,獨對外國使節(jié)進駐北京條款怒不可遏,認為是亙古未有的奇恥大辱。他擔心洋鬼子一旦進駐首都,必然得寸進尺地要求晉見皇帝??裳蠊碜拥南ドw是直的,不知道下跪,君王面子上怎么下得來?同治十一年(1872)六月,皇上在紫光閣召見西洋各國使臣,據(jù)李慈銘《桃花圣解盦日記》云:“既許久矣,又要求禮節(jié),不肯拜跪,文相國(祥)再三開喻,始允三鞠躬,繼加五鞠躬,文公固爭,不可復得?!惫虬菖c不跪拜,萬歲與不萬歲,三番五次,五次三番,雙方皆以為事關尊嚴,緊要重大,幾成中西交往一死結(jié)。
庚子之役后,慈禧變仇洋為媚外,以倡率全國,風聲所樹,遐邇一概。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形容宦途丑態(tài),亦屢及之,雖曰小說未見實指,卻絕非無中生有。卷五十五《呈履歷參戎甘屈節(jié)》,寫參將蕭長貴跪接外國提督事:“早聽得岸灘上一陣鑼聲,只見蕭長貴跪在地下,雙手高捧履歷,口拉長腔,報著自己官銜名字,一字兒不遺,在那里跪接大人?!?/p>
光緒二十五年(1899),武昌曾發(fā)生過一起假光緒案?!俺侵心信?,往拜圣駕,日有多起。見時有三跪九叩首者,口稱恭迎圣駕。”(劉成禹《世載堂雜記》)后來才知道,假光緒,乃真戲子。鑒于民眾的這種奴性,孫中山先生痛心道:“現(xiàn)在人民有一種專制積威造下來的奴隸性,實在不容易改變。雖勉強拉他來做主人翁,他到底覺得不舒服?!保ā对谏虾V袊鴩顸h本部會議的演說》)
辛亥廢跪禮之后,跪拜之風仍不絕。李淑賢在口述的《溥儀與我》中提及溥儀在1960年的春節(jié)遭遇:“那是1960年春節(jié),溥儀在四弟溥任家中遇到一位比他歲數(shù)還大的侄子。這位年長的晚輩一見溥儀竟誠惶誠恐地口稱‘皇上’,向他‘大禮參拜’,竟‘撲通’一聲跪地叩頭。溥儀當時氣得不知說什么好了。他惱怒地斥責這位侄子說:‘解放這么多年了,你這個人怎么封建思想還原封不動?’”如果說這位本家侄子,依滿禮向皇叔跪年,還算家事,那么,時有所見的向各級官員或述冤或謝恩所施的跪拜,便是封建時代跪禮的余燼了。梁啟超曾痛斥國人之奴性:“二千年之腐氣敗習,深入于國民之腦,遂使群國之人,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溫溫如菩薩,戢戢如馴羊?!倍捌渲卫碇煽冇腥涸挥奁涿瘢崞涿?,渙其民是也。而所以能收此成績者,其持術有四:曰馴之之術,曰餂之之術,曰役之之術,曰監(jiān)之之術是也?!惫虬荨ⅰ叭f歲”之屬,當在“馴”“役”之間。
皇上生日,唐玄宗時設為“千秋節(jié)”,明清時進稱“萬壽節(jié)”,蓋取萬壽無疆之義也。
明熹宗時,東林名士把柄朝政,力持清議,邪黨多被廢斥。被黜者多趨附太監(jiān)魏忠賢,遂結(jié)成死黨,致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之稱。媚事者竟拜伏呼魏忠賢為“九千歲”,各地督撫為其建生祠以祀。后來有人感到“九千歲”也不足以表敬意,明人鄭仲夔《耳新·丑媚》載:“魏忠賢擅竊威福,建祠幾遍天下。至迎像行九拜禮,稱呼用九千歲,或九千九百九十歲?!蓖砥跁r,慈禧身邊的總管太監(jiān)李蓮英,也被人呼作“九千歲”。趙德芳乃宋太祖趙匡胤之子,太祖去世時本應傳位于他,但因其年幼,遂傳位于弟弟趙匡義。宋太祖去世前賜他金簡,上打昏君下打讒臣,叫他“八千歲”,權(quán)在諸王之上。
據(jù)《天朝爵職稱謂》載,太平天國時,洪秀全也自稱“萬歲”,東王楊秀清,稱“九千歲”,北王韋昌輝為“六千歲”。其第五子洪天佑承嗣,爵號稱“殿前統(tǒng)領轉(zhuǎn)奏右輔正軍師頂天扶朝綱王五殿下幼東王九千歲”。蕭朝貴的長子蕭有和襲爵,爵號稱“殿前赍奏節(jié)鉞左(右)弼又正軍師頂天扶朝綱幼西王八千歲”。馮云山以西王蕭朝貴第二子蕭有福承嗣,爵號稱“殿前公議前導軍師頂天扶朝綱幼南王七千歲”。豫王胡以晃子胡萬勝襲爵,爵號稱“殿前禮部正春僚頂天扶朝綱幼豫王強千歲”。自定都南京后,東王日驕橫,欲自稱“萬歲”。“某日。天王詔見東王曰:‘聞弟欲稱萬歲,何以處我?’東王答曰:‘弟稱萬歲,兄稱萬萬歲?!焱跄弧L焱鯊鸵源苏Z告北王。一日,殿上議事,北王問東王:‘聞兄有不臣之心,自稱萬歲。’東王聞言,積威北王,北王即抽刀屠東王之腹。于是東北兩王府將士,互相殘殺,北王亦死于亂?!保▌⒊捎怼妒垒d堂雜記》)魯迅先生在《古書與白話》中分析“萬歲”心理:“愈是無聊賴,沒出息的腳色,愈想長壽,想不朽,愈喜歡多照自己的照相,愈要占據(jù)別人的心,愈善于擺臭架子。”
多少歲在封建時代,已然成為尊卑的刻度。臣民遇天子須山呼“萬歲”,若不呼,即被懷疑反對“萬歲”,可以大不敬罪論處。久而久之,百姓凡見到最高領袖,便會山呼“萬歲”,情不能自禁,習慣成自然,所以剛剛推翻滿清的百姓,公民意識待立,臣民心態(tài)未變,以“萬歲”的方式對待“萬歲”,實屬正常,而孫先生是位徹底的反封建斗士,對此絕不妥協(xié),哪怕是一個稱謂?!芭谏碚撸淙丝蓱z;奴在心者,其人可鄙”(林琴南語),而只有廢除了這些稱謂,民眾才有可能不再跪拜,才可能挺立,雖然這個過程是如此的漫長。
有軼事稱,小鳳仙私下問蔡鍔為什么敢于反袁,蔡憤然道:“他做總統(tǒng),我跟他見面握握手就行了;他要是做了皇帝,別人見他得下跪,這還得了!”其真實性待考,但出師討袁護國義舉已彪炳史冊,萬古流芳。他在出師宣言中特別強調(diào)“為四萬萬同胞爭人格”一條。蔡鍔義舉之后,無人再敢公然號稱皇帝。
介子平,1964年生人。供職山西出版?zhèn)髅郊瘓F,兼任 《編輯之友》雜志社副主編、副編審。出版作品《青燈》《煙霏云斂》《少年文章》 《消失的民藝——年畫》《褪色的記憶——連環(huán)畫》《雕刻王家大院》《風華丹青》《大韻書法》《田園將蕪》《苦酒微甘》《此間少年》《民國文事》等。
責任編輯 / 魯順民 sxwx2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