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吉同(河南新鄉(xiāng))
惡官惡在哪
文_劉吉同(河南新鄉(xiāng))
唐高宗李治時期的宰相李義府,外表“容貌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但內(nèi)心卻“狡險忌克,笑中有刀”。此人有多惡?一是劫色。大理寺關(guān)了一位洛州絕色美女淳于氏,他令大理寺丞畢正義“枉法出之”包為“二奶”。二是賣官。不但自己賣,母、妻及諸子、女婿皆賣官鬻爵,一時“其門如市”。三是“雞犬升天”,還在懷抱中的兒子都“并列清貴”(《資治通鑒》卷200,下同,只注卷數(shù))。其實李義府搞的“這一套”,都是些“大路貨”,當今的貪官不往往也是財色雙貪嗎?蘇榮一家不也是賣官“專業(yè)戶”嗎?很顯然,這并不是李義府最可惡的地方。
那是哪呢?這還需要從淳于氏講起。淳于氏從大理寺放出后,引起了大理卿段寶玄的懷疑,并將情況上奏,唐高宗李治命給事中劉仁軌審理。劉仁軌嫉惡如仇,“勁直之風,古今罕比”(武則天語),對此案刨根問底,不依不饒。李義府害怕了,逼畢正義自縊獄中。由于高宗的袒護,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但李義府卻記下了這“一箭之仇”,欲置劉仁軌于死地。
不久,朝廷派大軍征討百濟,李義府調(diào)劉仁軌負責海上運糧。當時的季節(jié)根本不宜出海,但李義府硬逼著船隊起航,結(jié)果“遭風失船,丁夫溺死甚眾”。這下李義府有了“抓手”,派親信將劉仁軌審成了死罪,又在高宗面前說:“不斬仁軌,無以謝百姓?!倍嗾f一句,歷史最后與李義府開了個大玩笑,他身敗名裂,最后死在了流放地;而劉仁軌卻起死回生,最后位極人臣。這就不說了。要說的還是那“丁夫溺死甚眾”。這些人慘呀,冤呀!他們本應不死,還能為國立功,但最后都成了李義府罪惡目的的祭品。在李義府看來,丁夫算什么?輕如鴻毛,賤如草芥,為達到我的目的,死多少都無所謂。這才是他最可惡的地方。
然而,歷史上這樣的惡官又多如牛毛。他們?yōu)檫_到自己的目的,可任意屠殺百姓。有為霸占別人財產(chǎn)而殺,殺的當然多是富人,比如東漢的梁冀。有為邀功請賞而殺,比如戰(zhàn)場上殺民眾的頭充當“戰(zhàn)利品”。有為泄憤而殺,比如歷史上的屠城。有為吃人而殺,比如隋末唐初的朱粲。有為“響應號召”而殺。武則天掌權(quán)后鼓勵告密,衡水有個地痞叫王弘義,一次看見鄉(xiāng)間父老在做佛事,遂舉報他們“謀反”,結(jié)果兩百多人被殺,他則如坐上直升機般當上了游擊將軍(卷204)。還有為耍威風而殺,為“娛樂”而殺。后趙的“儲君”石邃,喜歡將美麗的姬妾先妝扮好,然后斬其首,洗去血污后盛放在盤子里讓賓客參觀,再烹煮與眾人共享“美味”(卷95)。甚至為殺而殺……杜荀鶴《再經(jīng)胡城縣》詩云:“去歲曾經(jīng)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迸c上之相比,這首詩實在有點小兒科了。
何以“江山代有惡人出”呢?原因是孔孟?是老莊?是《周易》?是墨家?是佛教?都不是。就拿與殺人密切的兵家來說,也講“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司馬法》)的道理。俺百思得到一解,根子還是那個皇權(quán)專制?;蕶?quán)的本質(zhì)是殺人,而且什么人都敢殺,皇帝、太子、大臣、嬪妃、士子等等。至于草民,那就更“小意思”和“合法”了。而皇權(quán)治下的百姓,又多為愚夫愚婦或順民,沒有人文理念,更無權(quán)利意識。不過,一旦遇到“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他們立刻就會變成暴民。揭竿而起,橫掃天下;“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些人正是惡官強大的預備隊。唐末的朱溫和明末的張獻忠,都是貧雇農(nóng)出身,但他們都變成了殺人魔王??傊?,皇權(quán)專制就是惡官的孵化器。
最后再說說李義府“無以謝百姓”一說。將眾多丁夫拋入大海喂魚的正是此人。然而,他卻打著“為死者申冤”的旗號,儼然愛民如子、為民請命、剛直不阿、朝中良臣是也??梢姁汗俣嗝磿輵颍嗝幢氨珊蜔o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