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自由游走和批評獨立

      2016-11-26 20:13:36葉煒
      雨花 2016年18期
      關鍵詞:文學史作家文學

      ■葉煒

      自由游走和批評獨立

      ■葉煒

      如果要做一個梳理,我的評論寫作應該是從2000年前后開始的。到現(xiàn)在為止,正好是三個五年。這三個五年,恰好是我評論與研究的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我一直試圖在批評與研究兩個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并在這兩者之間尋求一種研究范式的平衡。

      一、實踐:在批評與研究之間尋求平衡

      在第一個五年的開始,有一個細節(jié)。在我大學三年級的時候,也就是2000年,我出版了第一個作品集子《五月的愛情》,收入了我大學時代所寫的小說、評論、散文和詩歌。這個作品集所形成的格局至今還影響著我的寫作,而我的寫作體裁以及寫作精力的分布基本上就是這個序列——小說用力最多,評論次之,散文再次之,詩歌用力最少。因此可以說,我目前的所有寫作形態(tài)包括評論都是在大學時代奠定基礎的。

      從我們那一屆畢業(yè)生開始,我所就讀的大學中文系開始要求寫本科畢業(yè)論文并做論文答辯。我的論文題目是《余杰:回到常識的寫作》,研究的是那幾年盛名于大學生群體的余杰,關注的是他的寫作特點以及與文學啟蒙的關系。這篇評論被評為當年學校的優(yōu)秀論文,并發(fā)表在一本名為《現(xiàn)代語文》的雙月刊雜志上(2000年第3期)。這應該是我最早的一篇正式的文學批評文章。以此為起點,一直到我在江蘇師范大學工作以后,雖然小說創(chuàng)作是我的寫作主線,但評論寫作一直未曾有過中斷。所寫的評論大都圍繞作家作品以及思想啟蒙展開,主要發(fā)表在《作家報》《讀書時報》《聯(lián)合日報》《中華讀書報》等,并于2006年結集出版了評論集《思想長征》,著名學者李新宇教授為這本書寫了序言。同時,因為在大學??ぷ?,這一期間我還寫了大量的新聞評論和大學研究文章,并結集為《燈下走筆》和《精神游走》兩本書。其中,《燈下走筆》被作為兩所大學新聞學院的輔助教材。

      這算是我第一個五年的文學批評,屬于比較粗淺的階段。

      2006年我考上了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在導師何言宏教授的指導下,開始了系統(tǒng)的碩士階段的讀書學習。這一時期,我開始寫作一系列的關于文學報刊與報人關系的研究文章,包括儲安平與《觀察》,雷震與《自由中國》、陳獨秀與《新青年》、沈昌文與《讀書》、陳思和與《上海文學》等,分別發(fā)表在《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傳媒》等學術刊物上。同時,開始寫作當代作家作品論,重點關注了王蒙、王安憶、劉心武、葉辛、賈平凹等人的作品,寫出了一系列文章,發(fā)表在《山西文學》《當代人》等刊物上。在這個階段,我還對批評的批評發(fā)生了興趣,在地方報刊諸如《渤海早報》《彭城晚報》等開設了短平快的評論專欄,這些文章關注了錢理群、陳平原、謝泳、李新宇、汪政、曉華等。以上文章,后來結集為《冷眼看文壇:在學院與媒體之間》一書出版。

      在這一時期,除了上面談到的零散的評論寫作,我的主要精力集中于碩士論文的寫作。經過慎重考慮,結合我自己的研究興趣,我選定了胡風、丁玲和周揚三位作家作為研究對象。作為20世紀中國文學的重要作家、評論家的突出代表,近年來對胡風、丁玲和周揚的作品和文藝理論的研究越來越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然而對其命運尤其對他們在1950年代的命運研究,因為種種原因尚未引起學界的特別關注。而以這三位代表作家在1950年代的特殊命運為研究視角,來考察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成果尚屬空白。論文試圖在這個研究領域有所突破。通過探析三個不同類型的代表作家胡風、丁玲和周揚在1950年代命運的根本原因,探討了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身份認同的危機問題:無論作家如何主動適應意識形態(tài),總是不能滿足特定“革命”的要求,知識分子自我定位總是很難得到“他者”的承認與接納。這種身份認同的危機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作家創(chuàng)作和知識分子的精神自由,從而始終無法擺脫“精神奴役的創(chuàng)傷”。在這個考察的基礎上,論文嘗試尋求知識分子獨立人格建構之路,同時考察“講話”(革命)規(guī)范在新中國徹底確立下來的過程和歷史意義。

      目前,這篇碩士論文即將在香港和大陸同步出版,何言宏教授為此書寫了序言。

      從南京師范大學畢業(yè)以后,我又考入上海大學文學院,師從葛紅兵教授攻讀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博士研究生,方向為創(chuàng)意寫作。進入了我評論寫作的第三個五年。這一時期,我圍繞著長篇小說“鄉(xiāng)土中國三部曲”《福地》《富礦》《后土》,寫了一系列的創(chuàng)作談性質的評論文章,分別發(fā)表在《當代作家評論》《揚子江評論》等學術刊物上。同時,延續(xù)以前對批評的批評思路,我針對李新宇、錢理群等人的學術研究,寫作了一些批評家論,分別發(fā)表在《當代作家評論》《中華讀書報》等報刊上。

      在這一階段,我的評論寫作和研究重點落在了與博士論文密切相關的當代文學制度批評尤其是作家培養(yǎng)研究方面。文學新人培養(yǎng)機制是文學體制的一部分。20世紀中國的文學體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標志,可以分為前后兩段時期。前一段時期以作家個體創(chuàng)作、文學市場自發(fā)調節(jié)為主要特征。后一段時期則以國家把文學工作者全部包養(yǎng)下來、把文學活動全部管控起來為主要特征。新人培養(yǎng)工作自然也是如此。不難想象,對于共和國文學來說,相對于舊人改造,新人培養(yǎng)的意義更為重大——這不僅事關共和國文學事業(yè)的整體、科學發(fā)展,更關乎政權意識形態(tài)的長期、持續(xù)穩(wěn)定。既然如此,對于作家而言,是任由他們自由自發(fā)生長還是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引導和塑造?從新政權的現(xiàn)實需要看,靠自由生長、自生自滅的方式來產生作家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因此必須把“建立無產階級的‘文學隊伍’,特別是從工人、農民中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作家,作為一項重要的戰(zhàn)略措施”。換句話說,必須把作家個體層面的自我“產生”上升為國家集體層面的大規(guī)?!吧a”。參照蘇聯(lián)文學體制,新中國政權不但充分利用手里所掌握的文學資源比如文學期刊等來對文學新人進行引領和發(fā)現(xiàn),而且還不無創(chuàng)造性地創(chuàng)建了一所專門以培養(yǎng)文學新人為主要任務(某種程度來說還是唯一任務)的學?!斞肝膶W院。

      這篇博士論文的部分章節(jié)分別發(fā)表在《南方文壇》《齊魯學刊》《江蘇師范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以及《文學報》《文藝報》等文學類報紙上。

      以上就是我以博士論文為基礎的第三個五年的批評與研究。

      二、觀念:批評的姿勢與獨立批評觀

      觀念來自于實踐。在十五年的文學批評和研究的實踐中,我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批評觀念。

      在談論文學批評觀念之前,我想先談一下批評的姿勢。談論批評的姿勢其實也就是談批評的立場問題,這是當代批評學必須要解決的首要部分,也是為當代批評“立法”的第一需要。

      我認為,如果要把批評分為不同的姿勢的話,大致可以分為端著的批評、站著的批評、跪著的批評、蹲著的批評和坐著的批評五種。所謂端著的批評,是指那種正襟危坐、不肯放下批評架子的批評。這種批評動不動就引經據(jù)典,上下五千年,縱橫捭闔,毫不瀟灑??上У氖牵@樣的批評往往是形式大于內容,如若龍蝦,猛一看是個龐然大物,但嚼起來也往往索然無味。端著的評論太累,有些學院派的人喜歡端著,寫的人累,看的人也累。所謂站著的批評,是指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的批評。這種批評喜歡采取俯視的視角,指指點點,宏篇大論,洋洋灑灑。這種批評不是從對等視角出發(fā),而是常常以批評權威自居,指點江山,縱論天下,雖然貌似頭頭是道,卻常常陷入大而無當?shù)目辗褐?,所論放之四海而皆準。所謂跪著的批評則是批評的另外一種極端,是和站著的批評相對應的批評方式。這種跪著的批評是最不好的批評方式,批評家跪給了人情,跪給了紅包,跪給了面子,也跪掉了自己的文格和人格。所謂蹲著的批評,是那種低調、謙遜的批評。蹲著是人生的一種姿態(tài),在中國,這常常是屬于農民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與站著的批評類似,蹲著的批評也常常會與批評對象構成一種緊張的關系,不能平等對話。所謂坐著的批評,是指批評家與批評對象平起平坐的批評,雙方處于同樣的對等位置,進行平等的對話。這種批評方式是最理想的,是目前廣泛流行于西方批評界的一種批評方式,也是美國的創(chuàng)意寫作工作坊的一個主要特點:圓桌教學與討論。

      顯而易見,在以上五種批評姿勢當中,最理想的莫過于坐著的批評,這是一種最接近于獨立批評觀念的姿態(tài)。

      獨立批評聲音在中國大陸批評界的特別稀缺,表現(xiàn)于大陸當代文學史寫作充滿了太多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我們能見到的幾乎所有的現(xiàn)當代文學史讀本都是一個腔調、一個模式。當然,近幾年的當代文學史寫作也出現(xiàn)了一些轉機,以上海復旦大學陳思和教授領銜編撰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北京大學洪子誠教授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為代表的新文學史著作的出現(xiàn),讓我們看到了批評界在擺脫意識形態(tài)牽制方面的努力。但大陸仍然沒有出現(xiàn)如海外學者夏志清那樣優(yōu)秀的文學批評者,仍然沒有出現(xiàn)如《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和《新文學的傳統(tǒng)》那樣的經典著作。盡管我們注意到國內一些優(yōu)秀學者如陳思和、錢理群、陳平原、黃子平、王曉明、李新宇等在這方面的努力,但這種不能完全拋卻意識形態(tài)牽制的努力姿態(tài)還是不能夠滿足寫出真正文學史的需要。當然,我們必須正視國內學者與海外學者所面對的具體環(huán)境不同這一客觀事實,不是國內學者沒有對批評的覺悟,也不是他們缺乏夏志清那樣的學識和能力,主要是這種相差很大的學術環(huán)境,不能夠催生夏志清那樣的相對獨立批評的學者。請注意,我在這里使用的是相對獨立這個詞語,因為我無法判斷夏志清的文學史寫作在海外語境中所產生的影響,我不能保證夏志清就沒有他的“意識形態(tài)”,所以只能說是相對獨立。

      獨立批評對于文學史寫作的意義自不待言,其對于具體作家作品的批評意義更是重大。在當今文學批評界,除了那些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所限制無法進行真正獨立批評以外,還有一些局限于小圈子利益,或者為了顧及批評對象面子問題而不能夠做到批評的獨立。這些關系批評、圈子批評、金錢批評導致我們現(xiàn)在的“贊揚家”過剩,而“批評家”太少。這和當代文學學科的學科性質和學科地位很不相符。

      綜上,筆者以為獨立的批評是站在不官、不私、不商的批評立場上的“人”的批評。獨立批評家有自己獨立的批評立場,有獨立的話語體系,有獨立的思維和方法。

      2016年6月23日,于美國愛荷華大學。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文學史作家文學
      作家的畫
      文學自由談(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xiàn)在時·智啊威
      小說月報(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當代詩詞怎樣才能寫入文學史
      作品選評是寫好文學史的前提——談20世紀詩詞寫入文學史問題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辯證理解現(xiàn)代文學史書寫的“真實性”
      江漢論壇(2015年7期)2015-02-27 16:05:30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英語學習(2015年12期)2015-02-01 14:08:30
      我與文學三十年
      小說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太和县| 漳州市| 津市市| 翁牛特旗| 广丰县| 澄迈县| 武义县| 凤凰县| 家居| 安图县| 武冈市| 高清| 通河县| 湖州市| 德保县| 科技| 贡山| 内丘县| 根河市| 乌鲁木齐市| 桐城市| 文安县| 西青区| 蕲春县| 雅安市| 铜山县| 宁武县| 甘德县| 普兰县| 云浮市| 惠州市| 湘潭县| 洛阳市| 九江县| 收藏| 武城县| 安丘市| 安平县| 柳江县| 广德县| 锦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