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大港中學 ,江蘇 鎮(zhèn)江 212028
?
青少年體質健康與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思辨
Rational Thinking on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and Reform of School P.E. Curriculum
江蘇省大港中學 ,江蘇 鎮(zhèn)江212028
陶丹
學校體育改革不斷深化推進。“快樂體育、興趣體育”等新穎時尚的體育思想引入學校體育課堂,體育改革新思想、新理念,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形式不斷涌現(xiàn)。而在學校體育的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了不容樂觀的現(xiàn)象,一線教學老師面對新的教學思想方法,體育課程多元化價值目標的追求,在教學實踐中無所適從,陷入迷茫與困惑之中。更令人擔憂的是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多年來呈持續(xù)下降的趨勢,青少年實際體質健康水平令國民甚憂!正是基于此,對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與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問題進行科學辯證的思考,以期探究有效舉措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
1青少年體質健康與學校體育改革現(xiàn)狀思辨
青少年身體素質多年呈持續(xù)下降的趨勢。全國體質健康調研數(shù)據(jù)表明,青少年群體的肺活量,耐力、速度、力量素質呈現(xiàn)下降的趨向。青少年的胸圍越來越寬,肺活量越來越小。身材越來越高,跑的越來越慢。體重越來越重,力量越來越小。特別是青少年群體肥胖率持續(xù)上升。青少年體質下降的致因是多方面的,但與學校教育偏重于要求學習成績分數(shù)、注重升學率的應試教育體制密切相關。
我國青少年身高領先于韓國、日本等鄰國的青少年身高,但在中日韓青少年體質健康對比研究中,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并不占優(yōu)。青少年體質健康現(xiàn)狀與我國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制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在升學要求注重文化分數(shù)教育體制背景下,體育與其它學科相比處于邊緣的地位,學生體質健康在學校教育理念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在重視文化學習的社會環(huán)境中,重視青少年體質健康教育的思想難以成為主流,青少年校外時間被各種文化學習所擠占,青少年幾乎沒有閑暇的時間。這種以犧牲青少年體質健康為代價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已成為一種社會問題,它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青少年體質健康下滑的趨向。
多元化的體育價值目標追求是學校體育新課標的目標導向。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實現(xiàn)學校體育多元化的價值目標,大部分體育教師感到迷茫與困惑,不知道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操作,體育課程改革理論遠遠超越于體育教學實踐、超越了一線體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再加上學校體育場地嚴重不足,體育教學和健康教育科學化水平不高,安全保障體制不健全等因素導致了體育課教學效果、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學校體育偏離了教育的本源。為了學生的安全和追求多元化的體育課程價值目標,體育課偏離了教育,偏離了體育教育本質功能,體育課追求形式化時尚化,運動量和運動負荷在體育課教學中嚴重缺失,失去了青少年體質健康提高的根本核心要素。形成了體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化,新的體育教學理念不斷呈現(xiàn),教學模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學內容新穎時尚化,而青少年健康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目前我國中小學體育課、體育活動基本上都是圍繞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項目或中考考試科目進行教學練習,或冠以陽光體育頭銜的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國家要求青少年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那就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由于復雜的社會因素和學生的安全因素,體育課教學、課外鍛煉并不考慮體育項目對學生體質實際效能和健康體適能。學校體育工作流于形式,體育課變成了體質健康測試課,一種流于形式的體育課。實際上大部分青少年學生對體育課堂上所教授的體育項目、練習內容并不感興趣,體育運動形式和內容并不受學生的歡迎。學校體育應采取各種措施引導吸引學生熱愛體育、喜歡體育,由被動體育變?yōu)橹鲃芋w育,體育健身成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2學校體育發(fā)展與青少年體質健康提升策略
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始終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枷鎖,在升學需要考試,文化分數(shù)仍是教育教學評價關鍵要素的體系制度下,體育學科處于學習教育的邊緣位置,學校體育始終得不到應有重視和地位。在全民健身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的背景下,學校體育應調整發(fā)展戰(zhàn)略。
在“舉國體制”下,競技體育得到較快的發(fā)展,已進入競技體育強國的行列。在保持競技體育優(yōu)越發(fā)展的同時,國家應重點發(fā)展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青少年體質健康關系到國家興衰和民族復興,青少年體質健康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積極組織開展各種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社會活動,營造全社會都重視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氛圍,提升學校體育的教育地位。全社會為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制定各種保障措施,有效地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體質健康是民族傳續(xù)和民族復興的基礎。學校體育是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我們應以高度民族責任感對待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正確認識學校體育。
在全民健身提升為國家戰(zhàn)略的大背景下,為了有效達成體質健康促進、運動技能掌握和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學校體育三維目標價值,學校體育只有不斷深化改革,完善各種體系和保證措施,研究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策略,不斷完善學校體育課程設置,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把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作為學校體育的工作重點和中心工作,適應新時期國家社會要求。
學校體育是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有本質的區(qū)別,它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應轉變競技教育的傳統(tǒng)觀念,淡化金牌意識,樹立健康意識,回歸到學校體育是普及推廣體育運動,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軌道上。
“專項體育課”是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突破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專項體育課從表面上看是改變體育課的形式,讓學生對體育項目興趣成為驅動學生參加體育課、參與課外健身,養(yǎng)成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內在動力,實際上是改變體育教學評價的驅動機制,是體育回歸教育的重要途徑。“專項體育課”的核心是通過對某一體育項目相對深入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鍛煉。在鍛煉提高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青少年學生的體育行為習慣,養(yǎng)成日常堅持鍛煉的習慣和自覺性,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3結語
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應基于社會、學校、體育教學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以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和人格的完善為價值目標追求。國家、社會、學校應以高度民族責任感關注和重視青少年體質健康,學校應以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有效性,作為考核評價體育課的重要指標,體育課堂教學應以提高青少年體能素質為中心,不能舍本求末,只追求形式不講究教學效果。在社會上形成良好重視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風氣,提升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切實采取有效舉措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孟凡濤,王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回顧[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0,26(2):28-32.
[2]侯樂榮,張藝宏,秦朗.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現(xiàn)狀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 2010,22(3):102-105.
[3]方士敏,孫俊濤.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現(xiàn)狀綜述[J].運動, 2013,5(9):7-8.
[4]張子龍,馬軍,付連國.中國2010年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現(xiàn)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3,28(2):142-146.
[5]高嶸.對我國基礎教育新體育課程改革三個基本問題的反思[J].體育教學, 2007,25(3):43-44.
Jiangsu Dagang High School, Zhenjiang 212028, Jiangsu, China.
Tao Dan
摘要:青少年體質健康是民族傳續(xù)和民族復興的基礎。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實踐調研等研究方法,對青少年體質健康和中學體育課程改革現(xiàn)狀進行研究。研究表明:學校體育課程理論改革超越于體育教學實踐,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處于困惑與迷茫的狀態(tài),體育課堂教學背離教育,體育成為一種流于形式的教育。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成為一種復雜的社會問題。學校體育的發(fā)展需要調整戰(zhàn)略,需要形成重視體育教育的社會主流文化,提高體育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以高度的民族責任感進行體育課程改革,推行體育專項課是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體育課;改革;青少年;健康
Abstract: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continuation and rejuvenation. The paper mainly adopts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practical survey to study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and current reform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P.E. curriculum.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heoretical reform of school P.E. curriculum is beyond P.E. teaching practice; P.E. teachers are in confusion and bewilderment in teaching practice; P.E. teaching in class deviates from education and has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Ascension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level has become a complex social problem.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needs to adjust the strategy, form social mainstream culture that emphasizes phys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P.E. class in school education. Carrying forward P.E. curriculum reform with higher nationa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implementing sports special courses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Key words:P.E. class; reform; adolescent; health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2.036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2-0080-2
作者簡介:陶丹(1976-),女,中教高級,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訓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