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麗(石家莊裕華區(qū)東京北小學,河北 石家莊 050026)
?
淺談小學生學習《弟子規(guī)》的必要性及方法
楊金麗
(石家莊裕華區(qū)東京北小學,河北 石家莊 050026)
摘要:《弟子規(guī)》是一部國學經(jīng)典著作,這本書是根據(jù)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言行謹慎,虛心學習,平等仁慈……因此,被人們譽為“我們生活的典范”讀物。在小學校園中倡導《弟子規(guī)》的誦讀,力行《弟子規(guī)》,日常生活中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孕育高尚品格,對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弟子規(guī);必要性;實踐活動;學生;家長
大部分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適應階段是一段坎坷的路程。為什么?在剛進入小學的適應期間,最常聽到老師講的孩子的問題是什么?也許做父母的最常從老師那里聽到的反饋就是孩子不遵守紀律,不能安靜地聆聽老師和同學講話,自己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管是否影響別人,這類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呢?其實這是缺失對孩子規(guī)矩習慣的培養(yǎng)而造成的后果。問題不在孩子,而在于我們沒有看到要為下一個階段做的準備工作到底是什么。讓學生學習《弟子規(guī)》,并且學以致用,是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崇高的道德品質的必要手段?!兜茏右?guī)》篇幅不長1080個字,360句,113件事,非常適合我們開展實踐活動課。實踐證明,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特別管用,特別靈,放之四海而皆準;能治家庭、學校、社會各種“疑難雜癥”。小學生如何學習《弟子規(gu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什么?實踐就是做。下文闡述弟子規(guī)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的應用,形成學生知行合一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
首先,背誦。 《弟子規(guī)》內容雖然不多,但是必須記牢,記不住就不能踐行。首先將《弟子規(guī)》分8個段落來記,每個段落用7天的時間背。其次,每天自習班主任老師按值日組分別檢查背的情況,不讓一個學生偷懶;第三各科老師留家庭作業(yè)時一定要增加一項實踐作業(yè),并留出完成實踐作業(yè)的時間,通知所有的家長和自己的孩子背《弟子規(guī)》;第四,全體教師必須背,并且比學生早背過,各年級組長老師檢查,并互相交流背的體會。第五,考試。分口試和筆試。第六,讓家長間接參加答題,每天出一道筆試題,學生必答,家長可以幫孩子答題,其實就是讓家長答,因為出的題有難度。比如:“父母有過失,當子女的應勸說改過向善。態(tài)度一定要誠懇,聲音必須柔和,應做到和顏悅色地把道理講清楚講明白。每日一考,夯實記憶。
其次,理解《弟子規(guī)》所講。對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他們識字量少,理解能力差,那么如何更好地讓他們學好《弟子規(guī)》,更好地運用于實踐,學以致用,成為一年級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學生和老師在初學《弟子規(guī)》時不是很積極的,有點被動的學習,不情愿的學習??墒?,學著學著就有了轉機,逐漸地產(chǎn)生了興趣。一方面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由父母帶動孩子學習《弟子規(guī)》,理解其中意義。學校下發(fā)的家長問卷中有這樣一道題:成績和做人,您更看重哪一項?出乎意料的是,95%的家長都選擇做人。可以說,如今家長的成才觀、人才觀有了普遍意義的轉變。做人比成績更重要,成為了當代年輕家長的共識。另一方面老師講解《弟子規(guī)》,使學生真正理解其中道理。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兒童經(jīng)過5-15分鐘的誦讀后,情緒明顯穩(wěn)定下來。幾個班級在經(jīng)過四個星期的誦讀訓練后,老師們皆反映學生的吸收能力增強了,上課更能集中注意力,他們叫起來也變得輕松了;班級的秩序一天比一天有進步;老師不在的時候,也懂得自我約束,自制力也有進步了,有的家長也反映,孩子不只是語文成績進步了,數(shù)學和其他科目的成績也提高了,在家里也聽話、孝順了。
最后,力行《弟子規(guī)?!兜茏右?guī)》重在落實,必須學一句做一句。我們怎樣力行的呢?世上有孔母才有孔子,有孟母才有孟子,有岳母才有岳飛,家長也應學做孔母、孟母、岳母,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有用之才?!兜茏右?guī)》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是道德品行教育最好的教材。
《弟子規(guī)》為什么能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全面展開?《弟子規(guī)》是孔孟文化的精華,里面含藏著人類的智慧,二千五百多年的驗證,它是無價之寶,今人無需驗證,只管拿來用就可以了,通篇用一個字概括,就是一個“孝”字。它融誦讀與識字、為學與為人于一體,教導人們誦讀并落實在生活當中,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培養(yǎng)敦厚善良的心性。它注重家庭教育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是待人處事的道理與具體方法。我們仰慕圣賢,渴望擁有近乎超凡脫俗的智慧,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我們追求幸福美滿的人生,渴望圣賢文化的啟迪與熏陶,行有不得,反求自己;我們追求心靈的清凈與平等,渴望心靈無形的提升,純凈純善,心平氣和?!兜茏右?guī)》是法寶,含有正能量,不僅僅是小學生要認真學習,我們老師也需要認真研悟,和學生一起進步。
總之,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離不開在各種語言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下的氛圍,尤其是在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綜合模式中,讓學生從《弟子規(guī)》的德育修養(yǎng)中得到更多的知識點,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崇高的道德品質,這些與整個教學是分不開的。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可以說萬事不順因不孝,綜合實踐活動課只要含孝的成分多,實施起來就一定暢通無阻。
參考文獻:
[1] 李進國,管建宏.落實知行合一 打造成長平臺[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3(Z1)
[2] 冮小姜.踐行《弟子規(guī)》,探索城鄉(xiāng)結合部地區(qū)的小學生知行合一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J].學苑教育.2014(18)
[3] 范新萍.誦讀《弟子規(guī)》 收獲好習慣[J].教育文匯.2012(07)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