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舒曼
摘 要: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給大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學習生活的便利,還有對其思想、行為帶來了巨大的改變。而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所以在網絡時代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信仰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互聯(lián)網也是為大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如果大學生可以把握住這個機會,那對其一生的發(fā)展都有莫大的幫助。所以,高等院校應積極發(fā)揮互聯(lián)網技術的優(yōu)勢,為大學生提供更具有針對性、更高效的信仰教育,同時擴寬信仰教育的發(fā)展空間。
關鍵詞:互聯(lián)網技術;信仰教育;網絡時代
中圖分類號: B9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1-121-2
0 引言
現階段,人們在享受經濟快速發(fā)展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對起生活條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卻忽略最終的精神文明建設,造成市場經濟發(fā)展與精神文明建設之間的不平衡。而互聯(lián)網時代的來臨,對大學生思想行為、思想觀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 必須意識到大學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性
網絡時代的發(fā)展代表著網絡世界已經與現實世界融為一體,對大學生的信仰、人生觀、價值觀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文化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力。發(fā)達國家以及意識到網絡時代的巨大影響力,同時也積極以網絡平臺為媒介,對中國大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習慣進行改變,加快對中國文化的侵略速度,扭曲中國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降低中國文化的凝聚力,意圖影響中國大學生的政治信仰。但是,中國自近代以來,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獲得了顯著的提高,而中國由于歷史的原因,社會逐漸以“錢”為中心進行發(fā)展,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政治信仰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前大學生正處于外有發(fā)達國家的文化侵略,內有社會不良價值觀的影響,在這種內外的雙重影響下,大學生不能很好地意識到何種才是正確的價值觀,更無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大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也相對缺乏,從而產生拜金主義、自我享受主義的情況,樹立“以金錢為中心”的錯誤價值觀,更出現了我們所厭惡的“官二代”、“富二代”的說法。
在網絡信息發(fā)展迅猛的時代,中國如果不對發(fā)達國家的文化侵略加以抵制,讓錯誤的思想觀念和社會意識繼續(xù)影響中國大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那么就會動搖中國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影響中國大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進一步造成大學生的道德缺失、信仰缺失和精神荒漠,對中國的文化建設也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使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神文化難以得到傳承和發(fā)展。所以,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黨中央意識到大學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推出“中國夢”的精神文明建設,對人們的精神和信仰加以建設和糾正,增強中國的精神凝聚力和文化凝聚力。
2 豐富大學生信仰教育的內涵
一提到信仰,我們并不知道信仰為何物,它只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我們所說的信仰,不僅僅局限于宗教信仰,還包括道德、文化、精神等方面的信仰,而加強中國大學生的信仰教育,就是著重于大學生道德、文化、精神方面的信仰教育。
2.1 道德信仰教育
學生一入大學,需要對他們的道德信仰進行教育,并做好重塑工作。中華民族悠悠歷史長河,留下了很多的文明,其中也包含優(yōu)秀的道德規(guī)范。在當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注重對大學生的信仰教育,并針對性的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意識形態(tài)在學習等日常教育過程中進行滲透,讓當今的大學生深入的明白道德信仰等道德價值的重要性,并落實到日常的行為方式和習慣上,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成為新時代的高素質多文化的中國大學生。
2.2 文化信仰教育
中國自古就尊重知識尊重文化尊重人才,而今,文化軟實力更是國家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總要因素,要想讓祖國在世界巍巍國家之中立足和受人尊重,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我們尊重文化,一是要截取中華民族歷史之中的優(yōu)秀文化,加以教學,讓大學生在陶冶先人圣賢的優(yōu)秀作品的同時能夠耳濡目染的做到知而學學而行。二是要在熟知的基礎上有原則的融合創(chuàng)新,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當今社會各方面現狀做個對比參照,并把能夠加以引用加以融會貫通的優(yōu)秀文化引入大學教學,并以多方面多種類的教學形式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當代大學生在內心認同中華的優(yōu)秀文化,并能夠真正地把屬于民族靈魂的文化加以對外傳播,增強自身的民族自豪感,逐步凝聚文化的競爭力,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三是要辯證地看待外來文化。對待外來文化,我們要做到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態(tài)度。我們要吸收外來文化中的精髓和優(yōu)勢,并結合中國當代的具體國情,把優(yōu)秀的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進行一個結合,真正做到洋為中用,而后壯我國威。
2.3 政治信仰教育
一個國家中最為重要的文化部分便是政治體制部分,政治體制涉及國家治國的重要方面,做好政治教育,需要根據國家具體的國情,走適合我國的政治道路,反映一個國家的民眾對于國家領導階層的領導決策的一種政治認同,也代表著民眾對未來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這種需要高度一致的政治認同感,關乎一個國家的政局是否穩(wěn)定。明確統(tǒng)一的政治認同,能夠增強國家和執(zhí)政黨的政治凝聚力,促進國家經濟又好又快的發(fā)展,維護社會的安定,謀求大同社會的理想的實現。在這種形式上,更加需要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教育,堅定大學生的政治信仰,提高大學生政治認同度。
2.3.1 擴寬大學生信仰教育的渠道
當代大學生的教育是一個多元化合體教育的時代,大學生能夠學習到文化知識的渠道非常的多,學校教育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拓寬教育渠道。
2.3.2 加快網絡信仰教育的研究步伐
互聯(lián)網時代的迅速發(fā)展跟民眾日常生活是日益相關的,跟緊隨時代發(fā)展步伐成長的大學生更是息息相關。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快網絡信仰教育研究的步伐是必不可少的更是日益緊迫的?;ヂ?lián)網的深度發(fā)展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開拓了廣闊的空間和渠道。高效老師要根據網絡發(fā)展的步伐研究出適合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適合大學課堂教育的課程,達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目的。
為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著手。第一,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媒體。時代網絡的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革發(fā)展,使得校園網絡媒體成為校園信仰教育的一個主陣地。學校要重視和利用好這塊陣地,把單一的課堂教學發(fā)展為多元多樣的教學方式,利用好各方面的資源,充分實現信息資源的多方面共享,把信仰教育的內容以及重要性在校園媒體教育的領地中真正地得到最大的發(fā)揮。第二,大學的校園生活里多了社團教育這項內容。我們要利用好社團教育這塊資源,把幾個政治素質好的雪上發(fā)展成為社團的領導人物,并派相關的老師作為活動顧問,開展多樣的社團活動,詩歌朗誦、有獎征文等方式真正地把單一的思想教育層面的息息相關的內容落實到實際的活動中,能夠讓學生在玩樂的過程中也學習到相關知識,達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方面就是要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大學生由身至心能夠增強自身的自律性和對腐朽思想達到免疫的目的。網絡是一個充滿誘惑的領地,信息資源的多方位共享,使得信息的過濾系統(tǒng)嚴重負荷,很多網絡上的信息沒有經過嚴格的篩選就流入到大學生可以熟知的范圍,在這種網絡環(huán)境下,增強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提升大學生各方面的自身素質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當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武裝大學生的頭腦,提高大學生的直至敏銳性以及是非優(yōu)劣的辨別能力。在大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中,能夠明確何為是否何為好壞,重塑大學生的思想觀,培養(yǎng)優(yōu)秀而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在正確的思想理論的引導下,才能讓大學生正確的把握好人際關系,區(qū)別網絡虛擬的世界和現實世界,才能塑造健康的網絡道德人格。
總之,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和渠道,引領當代大學生樹立好良好的道德信仰觀念。
參 考 文 獻
[1] 秦玉.網絡時代大學生信仰教育的有效路徑探析[J.]鄂州大學學報,2013,S1:8-10.
[2] 寧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信仰教育問題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S1:95-96.
[3] 王海濤,江明月.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09,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