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
俗話說:“白面小豆加糖餡兒,里外都是糧食?!迸f時,北京每快到除夕時,家家忙著蒸豆包、饅頭、發(fā)面餑餑……筆者幼年就常在節(jié)前看著家里人家外人忙著推碾子倒磨地蒸這些吃食。還有小孩子在一起過家家玩,也學(xué)著大人模樣蒸這些個吃食,只不過是用的膠泥和野菜等罷了。記得當(dāng)時的小伙伴兒有小妞子、翠妹妹、老蠢頭……有一次大家怎么也弄不上來豆包兒里的豆餡來,最后,只有用小石頭子兒當(dāng)小豆餡兒了。其實真正的豆包兒,內(nèi)中糗的豆餡兒是用紅小豆加水熬糗成,用勺子壓成碎泥,再過籮去掉皮,再加上黑糖而成的,講究點的人家,再放入些蜜漬桂花;外面用小麥發(fā)面,使對了堿,用這種面搟成長圓皮子,放入豆餡兒,包成橢圓形,其捏縫兒朝下,放入籠屜中去蒸熟。揭鍋后,再在每個豆包頂上蓋上個形似五瓣兒梅花的紅戳子,分外好看。那紅戳子是用五根細高粱頂桿兒用線捆在一起,頭上用剪子或刀弄齊成五瓣梅花樣;那粉紅顏色,則是在一個小碟里放塊紅胭脂加點開水做成的。這種豆包兒,不用說吃,就是看起來都那么美,使我在今天一見到它,就憶起了兒時“過年的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