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學輝 瞿丹霞
湖北黃岡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外科 黃岡 438000
?
開顱手術后顱內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
熊學輝 瞿丹霞
湖北黃岡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外科 黃岡 438000
目的 探討開顱手術后顱內感染的影響因素,為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提供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1 175例實施開顱手術后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顱內感染相關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結果 總計感染120例,感染率10.21%;造成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開放性顱腦損傷、手術耗時較長、患者免疫力較低等。結論 對傷口進行恰當的處理,減少置管的時間,保障患者的全身營養(yǎng)供給,同時合理利用抗菌類藥物并確保無菌環(huán)境,能夠有效降低顱內感染率。
開顱手術;顱內感染;影響因素
作為外科手術非常嚴重的一種并發(fā)癥,開顱手術后出現顱內感染的幾率達2.0%~18.0%[1-2]。不僅導致手術效果不佳,增加住院時間與費用,甚至還對患者的生命造成重大危害[3]。本文分析開顱手術繼而出現顱內感染的原因,給出對應的預防與治療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9-11-2015-06行開顱術1 175例,其中發(fā)生感染120例,占行開顱手術患者總數的10.21%;男61例,女59例,年齡13~79歲,平均56歲;高血壓誘發(fā)腦出血52例,腦挫傷造成顱內血腫63例,顱內腫瘤5例。
1.2 診斷標準 (1)出現頭痛、發(fā)熱、頸強直等相關顱內感染的臨床癥狀和體征;(2)腦脊液(CSF)內白細胞的數量>10×106/L,且多核白細胞占50%以上,糖定量<40 mg/L,蛋白量>450 mg/L;(3)CSF細菌呈陽性;(4)出現確診感染因素,如腦脊液漏等。一旦出現第3條的癥狀,即可確診,若不滿足第3條,則必須結合其他標準進行判斷。
2.1 相關因素與感染率 造成顱內感染的相關因素與感染率,見表1。
表1 顱內感染相關因素分析
2.2 病原菌分布 見表2。
表2 顱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構成比
3.1 顱內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 患者行開顱手術后造成顱內出現感染的關鍵危險構成:(1)開放性顱腦損傷:使顱內腦組織直接暴露于外界,嚴重破壞血腦屏障,若顱腦內進入異物,極大地增加了患者顱內出現感染的幾率。如表1所示,開放性顱腦損傷顱內感染率顯著高于閉合性顱腦損傷。(2)手術耗時長:神經外科行手術的耗時一般都較長,意味著術野裸露在外的耗時也比較長。但凡消毒不到位或無菌操作并未嚴格執(zhí)行等,均有可能引起顱內感染的發(fā)生。(3)顱內放置有異物[4]:實施神經外科手術時,引流管一般放置于硬膜下、硬膜外以及腦室內,從而使得顱內引發(fā)感染的風險大大增加;同時引流管放置時間愈長,感染率愈高。(4)患者的自身原因:患者病情極其嚴重,恢復期延長,機體由于消耗過度、脫水、高熱等狀況形成免疫功能偏低,更兼以年齡偏大伴有其他疾病,抵抗力差等,病原菌非常容易侵入機體,對細胞的免疫功能造成重大傷害,嚴重者可能會死亡。(5)其他:廣譜抗菌藥物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使細菌出現耐藥性,激素的應用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5-6]。
3.2 預防措施 面對上述相關因素,為減少行開顱手術后的顱內感染率,需要實施綜合防治對策。(1)清創(chuàng)處理:對開放性的顱腦出現損傷患者,需嚴格遵照相關的處理原則,在外傷早期及時根除壞死組織及細胞,包括腦組織中的碎骨片以及異物,手術后縫合好硬腦膜以及頭皮切口,尤其要按照受傷時間差異對傷口進行合理處理,對預防患者顱內感染有重要意義。(2)強化對圍手術期的管理:存在確切高風險因子的開顱手術需要在圍手術期使用抗菌藥物,手術前30 min靜滴,基本可以通過血腦屏障,一旦手術耗時>3 h,術中需要重復應用1次。(3)提高無菌意識:醫(yī)護工作者必須提高無菌意識以及開顱術后對顱內引發(fā)感染的防范意識,嚴格遵照消毒隔離準則,在與患者進行接觸、替換腦室引流管和換藥前后均應洗手,確保無菌環(huán)境;強化??谱o理,合理放置引流管,以免脫落、折曲、移位及倒置,盡量減少置管時間,做到切口敷料清潔干燥。(4)加強患者全身性營養(yǎng)支持和基礎疾病的治療:對年齡偏大合并有糖尿病或其他疾病者,術前需要給予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如果患者頭腦清晰必須提供熱量與營養(yǎng)極高且消化較容易的食物,若患者處于昏迷在早期也需提供營養(yǎng)支持,選用全胃腸外營養(yǎng)(TPN)及管飼喂養(yǎng)等,完善機體的抵抗力及免疫力,繼而有利于患者全身情況的好轉和對于感染的控制。(5)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及糖皮質激素:正確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及糖皮質激素,是預防及控制醫(yī)院感染的關鍵措施之一[7-8];對已感染的患者立即進行病菌的培養(yǎng)和藥敏測試,參考測試現象選取有效抗菌藥物,不能長期應用預防性用藥,以便于減少耐藥菌的產生,達到較好的療效。護士需要熟悉正確用藥的知識,執(zhí)行醫(yī)囑時參照藥物半衰期判斷時機用藥,認真關注藥物的效果并向主治醫(yī)生及時匯報,從而決定是否停藥或換藥,從而確保治療效果最佳。(6)強化陪護人員管理:對陪護人員數量和探視時間進行約束,對患病人親屬進行健康宣傳,與病人接觸后需要立即洗手,枕上無菌治療巾,可以使顱內感染的發(fā)生率降低。
作為一種極其嚴重的神經外科手術并發(fā)癥,顱內感染若能盡早發(fā)現、及時治療,可獲得良好療效,不僅能夠有效增加手術成功率,減少患者的痛苦,還可減少治療費用,提高患者滿意度。
[1] 謝翠娥,王海燕.1例開顱術后顱內感染持續(xù)腦室沖洗引流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9):52-53.
[2] 高岸英,李燕,王永勝.清潔切口顱腦手術后并發(fā)顱內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7):3 581-3 582.
[3] 喬麗琴,王志明,閆淑英.顱腦手術后顱內感染的成因及治療[J].中國綜合臨床,2002,18(11):975-976.
[4] 張玉龍,和華元,馬建,等.神經導航系統(tǒng)在顱腦外傷異物取出術中的應用(附34例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4,21(3):179-180.
[5] 崔東嵐,吳奎海,馬均寶,等.念珠菌感染狀況的監(jiān)測與耐藥性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5,22(2):173-174.
[6] 張功武,錢惠.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情況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3,19(3):35-38.
[7] 張淑敏,朱熠,娜依蘭,等.持續(xù)干預措施對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及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效果評價[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152-153.
[8] 伍軍,張明宇,譚澤明,等.顱腦手術后重癥患者并發(fā)真菌感染臨床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5):361-363.
(收稿2015-10-12)
R619+.3
B
1673-5110(2016)19-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