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無痛病房規(guī)范化疼痛管理對腹股溝疝術后疼痛控制的影響,并分析其與T淋巴細胞亞群免疫功能的變化關系。方法:選取2015年6-12月筆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9例腹股溝疝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入院順序隨機收入無痛病房(研究組)和普通病房(對照組),研究組采用無痛病房規(guī)范化的疼痛管理,對照組采用按需止痛模式。均行無張力修補手術,比較兩組術后疼痛控制效果。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患者術前24 h、術后24 h、術后48 h的T淋巴細胞亞群分布。結果:研究組的術后疼痛評分、鎮(zhèn)痛效果評價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CD3+、CD4+T淋巴細胞、CD4+/CD8+比值較術前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CD8+T淋巴細胞無明顯改變;術后48 h研究組的CD3+、CD4+T淋巴細胞數(shù)量、CD4+/CD8+比值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無痛病房規(guī)范化疼痛管理能降低患者腹股溝疝術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助于術后恢復。
【關鍵詞】 疼痛; 無痛病房; 腹股溝疝; T淋巴細胞亞群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4-015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4.087
外科術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無痛病房規(guī)范化的疼痛管理已在骨科廣泛應用,近年來在肝臟外科亦有報道,其可以有效控制術后疼痛,減少術后痛苦,有助于術后恢復。本研究旨在分析無痛病房規(guī)范化管理對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后疼痛控制的效果及實施管理后患者的T淋巴細胞變化,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筆者所在科室2015年6-12月收治的39例腹股溝疝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入院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收入無痛病房(研究組)和普通病房(對照組),其中研究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齡(56.0±3.5)歲,腹股溝斜疝18例,腹股溝直疝3例,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壓病5例,冠心病1例,陳舊性腦梗死2例。對照組18例,男9例,女9例,年齡(53.0±2.1)歲;腹股溝斜疝17例,腹股溝直疝1例,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壓病4例,冠心病2例。兩組入院后檢查過程一致,對年齡>70歲者,常規(guī)查心臟彩超及肺功能。入選條件:無嚴重心肺疾病等手術禁忌證;血壓、血糖控制平穩(wěn);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復發(fā)疝、雙側疝、腹股溝疝嵌頓、感染、鞘膜積液者除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術方式 兩組均采用開放式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硬膜外阻滯麻醉,植入強生超普網(wǎng)片,補片由強生(上海)醫(yī)療器材有限公司生產(chǎn),術中處理方式一致,均未預防使用抗生素。
1.2.2 疼痛管理 研究組采用無痛病房規(guī)范化疼痛管理模式,采用按時鎮(zhèn)痛為主、多種鎮(zhèn)痛方法結合,包括非藥物治療及藥物治療。建立疼痛護理單,按詞語描述量表進行疼痛評分。住院患者于手術前1 d建立患者疼痛評估表,術后給予自控鎮(zhèn)痛泵聯(lián)用帕瑞昔布40 mg,1次/d,連用2 d,2 d后給予塞來昔布200 mg,2 次/d,連續(xù)3 d。術后3 h實施首次疼痛評估,若疼痛分值≥7分,每小時進行1次評估;若4分≤評分≤6分,每4小時進行1次評估;若1分<評分≤3分,每天進行1次評估,至術后第3天。每次評估疼痛評分<5分時,責任護士負責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非藥物治療,并填寫記錄表;評分≥5分時,責任護士及時通知值班醫(yī)生給予相應處理。醫(yī)生處理后,若靜脈給藥則0.5 h后復評,口服給藥則1 h后復評,并將復評結果準確及時記錄在評估表中。患者所用鎮(zhèn)痛藥物有地佐辛、氯諾昔康、哌替啶等。
對照組采用自控鎮(zhèn)痛泵+按需止痛模式,在患者主訴疼痛時,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給予鎮(zhèn)痛藥。鎮(zhèn)痛藥物:帕瑞昔布、塞來昔布、地佐辛、氯諾昔康、哌替啶等。
1.2.3 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方法 分別于術前24 h、術后
24 h、術后48 h,采清晨空腹血,使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產(chǎn))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的疼痛控制效果以及術前24 h、術后24 h、術后48 h的T淋巴細胞亞群分布,比較兩組疼痛控制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3 h、術后24 h、術后48 h的患者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分布比較
兩組術后CD3+、CD4+T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較術前均有所降低,CD4+/CD8+比值均降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D8+T淋巴細胞數(shù)量變化不大。兩組CD3+、CD4+T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在術后48 h均有回升,研究組術后48 h 的CD3+、CD4+T淋巴細胞數(shù)量、CD4+/CD8+比值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疼痛控制滿意度比較
調查顯示,研究組滿意度為85.7%(18/21),高于對照組的55.6%(10/1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疼痛已成為體溫、呼吸、脈搏、血壓四大生命體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可導致機體出現(xiàn)焦慮、煩躁、失眠、血壓升高、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的變化[1]。2010年在蒙特利爾召開的第13屆世界疼痛大會上宣布獲得疼痛管理是一項基本人權[2]。有調查顯示,接受外科擇期手術的患者中,75%的患者擔心術后疼痛,92%的患者迫切需要術后鎮(zhèn)痛,80%的患者反映鎮(zhèn)痛不足[3]。減輕疼痛是住院患者的基本需求,規(guī)范化的疼痛管理是康復外科理念的核心措施之一,是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及早期腸內營養(yǎng)的前提[4]。為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促進快速康復,國內已有醫(yī)院在骨科、肝臟外科及肛腸科相繼建立無痛病房,并取得了不錯的臨床效果[5-7]。
手術應激與術后疼痛常常會使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抑制細胞免疫功能,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有效的鎮(zhèn)痛及睡眠,可改善術后近期機體細胞免疫功能[8]。T淋巴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系統(tǒng)中功能最重要的一群,不同亞群的數(shù)量和功能異常均可以導致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紊亂。T淋巴細胞表面共有標志物是CD3+分子,根據(jù)細胞表面是否表達CD4+和CD8+將T淋巴細胞分為CD4+和CD8+兩個T淋巴細胞亞群,CD4+T細胞可增強機體的免疫應答,CD8+T細胞則抑制機體免疫應答,正常情況下,CD4+T細胞與CD8+T細胞所代表的兩大類最主要的T細胞亞群互相協(xié)調,相互制約,共同參與對機體免疫應答的調節(jié)作用[9]。
本研究將39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后患者,按入院順序隨機收入無痛病房(研究組)和普通病房(對照組),分析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評分和疼痛控制滿意度,并檢測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分析T淋巴亞群與手術、疼痛的關系。研究組患者在術后的疼痛評分、鎮(zhèn)痛效果評價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無痛病房有助于降低術后疼痛,提高患者住院期間舒適度,實現(xiàn)了術后的快速康復和以人為本。同時兩組術后CD3+、CD4+T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較術前均降低,CD8+T淋巴細胞數(shù)量基本不變,CD4+/CD8+比值降低,表明手術應激、疼痛反應能明顯造成免疫抑制。兩組患者CD3+、CD4+T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在術后48 h均有回升,研究組術后48 h的CD3+、CD4+T淋巴細胞數(shù)量、CD4+/CD8+比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無痛病房鎮(zhèn)痛模式可以減輕疼痛應激,降低手術及疼痛對圍手術期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
腹股溝疝術后患者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無痛病房規(guī)范化疼痛管理可以降低術后疼痛程度,促進術后恢復,改善術后近期機體細胞的免疫功能,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袁青,黃蓉,趙龍?zhí)?無痛病房的開展現(xiàn)狀及展望[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9):1114-1116.
[2] International Pain Summit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Declaration of Montréal:declaration that access to pain management is a fundamental human right[J].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2011,25(1):29-31.
[3]史占軍.更新理念,滿足患者的無痛權益關節(jié)外科無痛病房的現(xiàn)狀與未來[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8(2):140-141.
[4]周紅,喬曉斐,莢衛(wèi)東,等.無痛病房規(guī)范化疼痛管理對肝癌患者術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觀察[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17(6):647-649.
[5]方淑鶯,康焱,黃天雯,等.無痛病房模式在早期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效果評價[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2,33(2):202-205.
[6]莢衛(wèi)東,喬曉斐.精準肝臟外科時代無痛病房建設[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4,13(6):415-418.
[7]譚嗣偉,梁存河,粟光明,等.65歲以上老年痔患者手術治療的無痛病房管理體會[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4,20(5):322-325.
[8]張川蓉,任瑞芳,趙曉文,等.雙向干預疼痛及睡眠對膽道探查術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11,41(5):475-477.
[9] Matter M S,Claus C,Ochhsenbein A F.CD4+ T cell help improves CD8+T cell memory by retained CD27 expression[J].Eur J Immunol,2008,38(7):1847-1851.
(收稿日期:2016-04-01)